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
2014-08-06田丽萍
田丽萍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所, 浙江 金华 321004)
在接近30年的发展历程里,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已达到96个[1]。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度实际如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呢?笔者选取我国的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六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依据专业认同问卷的两个分量表,共六个维度,设计了35道题目。其中人口背景变量占4题,专业认知维度占5题,专业情感维度占7题,专业行为维度占7题,学习条件维度占6题,课程与教学维度占5题,就业维度占5题。均采用likert五点式量表,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五个等级,依次赋以5~1分,分数越高,则代表专业认同度越高,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样本描述
本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问卷130份,删除无效问卷5份,得到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89.2%)。在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后,得到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正式施测受试构成(N=125)
(三)问卷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Cronbach 系数进行信度检验,通过分析得到“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Cronbach 系数值为0.950,表示问卷的总体信度很好,问卷六个维度的信度在0.654~0.975之间,表明该问卷各维度的内在一致性较高,信度较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皮尔逊积差相关以及回归分析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一)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笔者把专业认同水平分为四个梯次:当问卷的总体均值在4~5分之间,表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度高;当均值在3~4分之间,表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较高;当均值在2~3分之间,表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度较低;若均值处于1~2分之间,则表示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低。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状况(N=125)
通过表2发现,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的均值在3~4之间,表明该群体专业认同度较高。
1.被试特征变量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根据人口背景变量的性别、年级、志愿选择、学校层次几个因素,考查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性。
表3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及 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P<0.05
(1)在性别上的差异性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在0.05置信水平上,专业认同及各维度在性别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如表3所示)。
(2)在年级上的差异性
根据表4发现,专业认同总分(P=0.003<0.05)、专业情感(P=0.014<0.05)在年级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研二均高于研三,专业认知与专业行为在年级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研二和研三的学生在专业认知上已经有较成熟的了解,研三学生随着就业压力的来临,影响到对专业情感的认同,从而导致专业认同度下降。
表4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及 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P<0.05
(3)在志愿选择上的差异性
依据检验结果,发现自主报考志愿与被调剂志愿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认同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5所示:
表5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及 各维度在志愿上的差异
*P<0.05
(4)在学校层次上的差异性
依据表6可见,“211”或“985”重点院校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与普通院校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认知”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认同总分、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6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 及各维度在学校层次上的差异
*P<0.05
2.专业认同内部维度间的相关性研究
笔者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探究专业认同内部维度间存在的关系。根据表7可知,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与专业行为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相关度在0 .562~0.820之间。可见专业认同问卷内部维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不是孤立的存在。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表8发现,该线性模型可以解释86.5%的自变量,样本的回归效果较好。通过对回归系数的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学生专业行为=-0.384+0.583*专业认知+0.548*专业情感。
表7 专业认同内部维度间相关分析(N=125)
**. 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表8 专业认同内部维度间的回归分析(N=125)
(二)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前文主要是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进行分析,本节主要对影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Eriksson认为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是生物过程、心理过程、社会过程的相互作用。笔者在这里主要从外部因素,如学习条件、课程与教学以及就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影响因素及其各个维度在被试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笔者主要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及其各个维度在被试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性。由表9发现,影响因素总分、学习条件两个因素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和志愿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课程教学、就业两个因素在学校层次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显著值分别是P=0.032、0.034<0.05。
表9 性别、年级、志愿选择、学校层次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P<0.05
2.影响因素与其内部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表10 影响因素及其各维度的相关系数(N=125)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为了探究影响因素与其内部各维度间的关系,笔者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从表10可以发现,学习条件、课程教学以及就业三个维度与影响因素总分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454~0.487之间。表示影响因素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并非孤立存在的。笔者接下来又采用回归分析探讨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以就业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学习条件、课程教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依据表11可知,该线性模型可以解释39.3%的自变量,回归平方和是1 561.207,说明样本的回归效果较好。最终通过回归系数得到回归方程:就业=-0.356+0.335*学习支持条件+0.453*课程与教学。
表11 影响因素及其各维度的回归系数(N=125)
3.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本节主要探讨影响因素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的关系,笔者将分别探讨专业认同总分与影响因素总分、专业认同各维度与影响因素总分之间的相关性。
(1)影响因素总分与专业认同总分之间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根据表12所示,专业认同总分与影响因素总分在0.01置信水平上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26。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以影响因素总分为自变量,以专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13告诉我们,回归方程解释了68%的自变量,回归效果显著,专业认同总分和影响因素总分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最终得到回归方程:专业认同=21.553影响因素。
表12 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N=125)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13 影响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回归分析(N=125)
(2)影响因素各维度与专业认同总分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表14所示,影响因素各维度与专业认同总分在0.01置信水平上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494~0.749之间。笔者把专业认同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各维度的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表15可知,学习条件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就业因子,再次是课程教学因子,三者共同解释70.3%的自变量。说明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时,必须重视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优质的课程与教学,积极的就业指导。通过回归系数得到回归方程:专业认同=2.666学习支持条件+1.122课程与教学+1.672就业。
表14 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各维度相关分析(N=125)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15 影响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回归分析(N=125)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第一,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居于中等偏上。第二,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分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专业志愿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学校层次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第三,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三个维度间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专业认知比专业情感对专业行为的影响更大。第四,影响因素总分及各维度在被试特征变量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第五,影响因素的三个维度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课程教学比学习条件对就业构成的影响要大。第六,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专业认同确实受课程教学、学习条件、就业的影响。第七,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学习条件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就业,再次是课程教学。由此可见,提高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度势在必行。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师资队伍,改善学习条件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充分吸收本校资源以及外聘教授的经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老教师也应该博采众长,争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多的建树。其次要完善高校教师的培训体系,对教师的考核不应该只包括所培训的内容,还要考核思想表现、组织纪律等,考核的指标应该清晰,办法明确。再次,应该健全高校教师的竞争激励机制,高校管理阶层应该转变观念,改善作风,招贤纳士。最后,应该推进教师的素质建设,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2]。而作为导师必须恪守职责,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促进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从而让学生获得更高的专业认同度。
除了优秀的师资力量,高校还应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丰富图书馆的藏书量,多提供有关高等教育学的专业书籍和杂志,及时地传递各种最新研讨会和讲座的讯息,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教育学学科的高峰论坛,多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生自主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科研水平与学术精神。
(二)建立个人生涯规划,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研二的高等教育学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高于研三的学生,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研三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当意识到就业的不如意时,开始怀疑自己所就读的专业,进而影响到对专业的认同度。因此,对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必要。
首先作为高校应该建设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教师,为研究生提供强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鼓励学生设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个人生涯规划。其次,高校要建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体系。因为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以及职业能力等职业规划要素不仅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更多是通过专业实践获得的。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同时,导师也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辅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最后,应搭建一个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平台。学校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不应该局限在本单位内,更应该利用社会力量,为研究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拓宽研究生的职业视野,以便研究生更好地构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3]。
参考文献:
[1] 李硕豪,李文平.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布局相关因素分析——兼论其布局的均衡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3(6):48-54.
[2] 谢永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232-233.
[3] 李玉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诉求、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