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斤斤计较”见真诚“微乎其微”显真爱: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行为德育的实践探索

2014-08-06林红明

职教通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规范德育考核

林红明

学生的行为德育好坏关系到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在攻克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行为德育难题上做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探索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行为德育的缘起与概念

1.行为德育的缘起。当前中职校的生源大多是中考落榜的初中毕业生,他们中不少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及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下,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其突出的表现有五方面:(1)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精神萎靡不振,自暴自弃;(2)学习上,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抄袭或不交作业;旷课,迟到,早退;(3)生活上,抽烟,酗酒,赌博,诈骗,偷盗;大手大脚花钱,奇服怪发攀比;(4)卫生上,教室垃圾成堆,宿舍一片狼藉,内务规章难以落实;(5)交际上,拉帮结派或孤苦伶仃,吵架斗殴,顶撞、辱骂老师;(6)情感上,无视他人的感受,冷漠麻木;重江湖义气,存暴力倾向;自恋或早恋,难以自拔。中职生存在这些不良的言行举止,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是当前中职素质教育提升效果的大瓶颈。

2.行为德育的概念。行为德育是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训练为主,通过促进学生可视的外在行为良性养成带动内在思想品德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德育模式。行为德育是启动学生从不理想的现状走向进取状态的“引擎”,是引导学生从“自然人”向“职业人”、“社会人”、“高尚人”提升的“台阶”。

(二)“斤斤计较”的概念与阐释

1.“斤斤计较”概念界定。成语“斤斤计较”常含贬义,意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以待人应成为处事交往的法则。然而,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育工作者若对学生的小错、小事视而不见,学生错失教育机会,那么小错则会变大乱,小事则会成大祸。“斤斤计较”行为德育旨在抓住教育的细节,严格要求学生,并非心胸狭窄,不能够包容学生之意。

2.“斤斤计较”概念阐释。行为德育就是要关注学生言行举止的一个个“小节”,重视对学生细节问题的教育。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真,才能取得行为德育的实效。对中职生的不良言行举止,教师如果还不“斤斤计较”,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中职行为德育则会错失了中职学生在不良言行举止上“改邪归正”,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后良机。

二、“斤斤计较”在中职校行为德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斤斤计较”打造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的日常表现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在管理言行举止缺乏规范的中职生,班主任的模范角色就显得格外重要。监管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着力抓好自查和督查两方面的工作:(1)班主任自查。每天班主任在工作日记中进行一次自我检查,在考勤、仪表、跑操、卫生打扫、学生教育、问题处理、家长联系等方面进行自查并反思,每月学工处对工作日记检查一次,检查评A、B、C、D四等次,结果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2)校领导督查。每天由值勤领导与自管会学生一起督查班主任到班、“一人一责”抹布抹地、广播操与跑操、激情早读、学位管理、下午散学式等,分 A、B、C、D 四等评分,评分结果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对考核在D档的班主任,在全校每周教职工大会上由校长亲自发“未来的红包”(对班主任工作反馈意见的一封信,收“红包”的次数与班主任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对考核在A档的班主任,校长发“现时的红包”(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嘉奖的一封信,信中有领导的表扬、鼓励,并付现金奖励)。

对班主任“斤斤计较”所进行的自查和督查,使班主任抓好班级建设有了压力,更有了动力。在“计较”中规范了班主任的言行,使班主任在学生中真正做到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二)“斤斤计较”监管教育学生

1.安全监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不少中职生尤其是男生诚信缺失、习性散漫、安全观念淡薄,班主任如对安全监管“宽宏大量”,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除了反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外,班主任应该严格把好考勤关,“斤斤计较”安全才能万无一失。安全监管的具体做法是:(1)班主任对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应该及时反馈给家长,请求家长配合做好校外的安全监护工作;(2)班主任务必严格批准学生事假和病假。批假前,家长务必书面或电话向班主任请假(学生电话或短信请假无效),然后学生留下请假条,班主任才能批假并给学生开出离校通行证,病假学生返校后要求交病历给班主任查阅;(3)班主任要认真把好周末或长假的批假关。要回家的学生,其家长首先要电话向班主任请假,学生留下假条后批假,学生到家后家长(非学生)务必电话向班主任为小孩做个平安到家的信息反馈。班主任如此把好考勤关,就极大地排除了安全隐患。

2.常规教育。应该说中职生的不良习性,是长期来家庭、学校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上的监管缺失造成的,中职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就业前“改邪归正”的最后良机,对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斤斤计较”,高度重视常规教育,通过学规范、懂规范、守规范,慢慢“逼”学生习惯成自然,最终使他们成人又成才。常规教育中可以采取如下做法:(1)开展常规学习。入学初,班主任应狠抓新生对校规、班规尤其是《一日行为条例》的学习。学习可以通过班会解读、讨论或组织主题班会,也可以在团课上班团委组织学生根据《条例》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与反思;(2)常规考核竞赛。在班内评出学习标兵,在班级之间开展常规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让学生规范学习有热情,规范条例铭记于心;(3)规范矫正言行。班主任“斤斤计较”学生的不良言行,使规范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使矫正学生不错失点滴良机。矫正的具体做法有很多,比如在下午放学前的散学式上,班长汇报一天的班级情况后,班主任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书本装入书包,桌面整理干净;清理抽屉中的垃圾、纸团;值日生擦黑板,清理垃圾桶;椅子放入桌子正下方”。不遵从以上规矩者不得放学,如此一、两个星期后学生基本都习以为常了。

3.积分考核。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对学生进行操行积分考核。班级操行积分制是一种对学生各方面表现“斤斤计较”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它在班级管理中的运作能有效促进学生“改邪归正”,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的班级气象。应做到:(1)在班主任的引领下,通过班会让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并制定出量化加减积分的细则,让学生明确学期总积分为学籍档案操行等级评定及期末评优的主要参考。如此班主任“斤斤计较”学生就有了依据,学生规范言行也就有了动力和方向;(2)要选出有执行力的五位值日班长(周一到周五),其职责有:做好一天操行积分登记工作,考核登记务必客观、公正、及时,纪律主管做好一周总计并周一上午公布在教室积分栏;(3)要精心制作考核公布表,在表格中列出“斤斤计较”的项目。

(三)“斤斤计较”学生素养自省

学生通过对照标准进行自查自评,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不断肯定自己,改善自己,让言行举止在每日深刻自省中受到规范,从而让学生素养得到持续发展。班主任把学生素养自省作为学生德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学期评优的重要依据,自省样表见表1。班主任对学生一个星期中素养自省的情况进行评语评分,所得评分计入学生每周操行考核中,如此可以避免素养自省流于形式,确保学生每日认真深刻反省。

表1 学生每日素养自省样表

三、“斤斤计较”行为德育的实践原则

(一)“斤斤计较”要注意长期性

“斤斤计较”运用于班级管理要注重长期性。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长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缺失造成的,要让他们抛弃坏习惯短时间养成好习惯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长期对学生“斤斤计较”,才能树立老师教育学生的威信及落实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在学生“改邪归正”进步的过程中,学生的不良表现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只有长期对学生“斤斤计较”,才能最终克服、剔除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斤斤计较”要注意灵活性

不能否认在当前中职生中有不少特殊学生如有肢体残疾、心理障碍甚至严重心理缺陷的学生,“斤斤计较”教育这样的学生应当注意灵活性,要注重运用心理疏导、治疗等特殊方式方法配合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做到特殊学生有特殊教育,才能让这部分学生在老师“斤斤计较”中进步成长。

(三)“斤斤计较”要注意宽容性

“斤斤计较”学生的不良言行举止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管理策略,教育学生“改邪归正”才是根本。对学生错误的大与小、多与少在教育上要重视,但在情感上不歧视,班主任不能鄙视、漠视、放弃错误犯得大、多的学生,在对教育管理过程中顶撞、辱骂老师的学生要怀抱宽容,犯错是他们成长走向成熟的机会。做到对学生“计错不计仇”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斤斤计较”要注意同步性

“斤斤计较”管理班级要批评学生的错误,更要表扬学生的进步,注重批评与表扬同步。在学生有错误和进步的同时,要更多地表扬他们的进步,在学生闪现亮点的时候,要做到及时捕捉,及时表扬。“斤斤计较”注重批评与表扬的同步性时,班主任还应做到:可以不批评就不批评,可以少批评就少批评,但不是不要批评。可以表扬时务必要表扬,表扬可以放大时绝不能吝啬。

猜你喜欢

规范德育考核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中国德育》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内部考核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