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2014-08-06郭惠芬

职教通讯 2014年20期
关键词:五年制心理学个体

郭惠芬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它是消极心理模式向积极心理模式改变的深刻变革。消极心理学过分强调人类存在的问题,强调矫治的、单一的修补功能。消极心理学使得个体的许多正常的积极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个体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等功能。这种消极的心理学理论导向,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思维方式,进而对整个社会文化、个体自身的生活、工作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通过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关注人性中积极的层面,如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发展,使人获得快乐与幸福。积极心理学观照下的教育观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对个体的人文关怀

积极心理学更看重的是人的价值和力量,强调个人内部潜力的发现与发展,并且相信个体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心理学首要突出的是对个体的人文关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主动适应环境的青春活力,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高与完善,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关注个人积极的心理品质形成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既是对人性的一种伟大的尊重,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心理品质有两方面:(1)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对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以及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探究;(2)积极人格品质,主要指人天生具有的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环境的本性,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只要有空间、有机会、有平台就会顺应而生,顺势发展。

(三)重视对个人潜能的挖掘

积极心理学既关注个体的心理问题这个负性层面,同时更关注对个体潜能的挖掘。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就是致力于激发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做新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个体自身的潜力和品质来使个体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它的核心是让当事人通过累积积极力量,发展已有的积极品质来达到摆脱各种问题的目的。

(四)倡导个体积极的自主发展

积极的自主发展自始至终都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读,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为只有看到自身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个体才能把握自身向上发展的方向。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作为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的消极取向

五年制高职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上,五年制高职的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横跨两个少年到成年的两个年龄阶段,阶段差异非常明显。刚入学的高职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学生年龄偏小,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自制力不强;心理较脆弱,自尊又自弃,自大又不自信,情绪易波动,偏激易冲动,个性强。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为常犯纪律、厌学、精神萎靡不振等等。而已成年的四五年级高职生又容易“拉拢”意志薄弱的低年级学生,形成一种教育逆力,也易在学校内部形成校风学风方面的恶性循环。

另外,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主导和控制作用。通常,班主任会通过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来进行班级管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一旦学生出现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教师通常选择批评、说教甚至体罚的方式来管理。而五年制高职中的“问题学生”又相对比较多。学生容易屡错屡犯,教师容易形成对学生屡教不改的刻板印象,师生之间的关系则容易变得越来越紧张。当教师把精力放在了不断纠正学生缺点和错误的层面,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就不断涌现。教师越想要迅速地矫正和修补,效果越是适得其反。这样的心态和教育观其实就和消极心理学中的消极观点一样,忽略了人作为生命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用一种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人”性的失落导致了教育的失效。

班级管理是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的,它蕴含着教育的内在意义。班级管理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也不只是让学生接受书本知识,而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个性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发展。班级管理不能将所有学生寓于学习活动或者不良行为的矫正之中,统一对待。每个学生有着自身特有的发展潜能和有独特的个性,如何将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让不同的学生在班级中能都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加积极地生活、学习,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是我们要思考的地方。[1]

三、积极心理学观照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积极心理学观照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五年制高职德育途径体系之下的实践研究。其具体是指,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五年制高职的班级管理为基地,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具有五年制高职校特色的,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五年制高职校班级管理模式。笔者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无锡高师”)为例,对该校班级管理模式做了实践研究。

(一)积极心理学观照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的特点

“积极心理学观照下整体构建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中的目标体系在经度和纬度方向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划,五年制高职的班级管理也不能搞“一刀切”,它有非常强的区别度和层递性,校、系、班都呈现这种特点。

1.低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以“管”为模式。学生在校的前两至三年,采取的是以严格管理为主的模式,靠严格规范的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阶段是学生生活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今后各个时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结合无锡高师的德育目标体系,班级管理以德育活动为依托,将主题德育活动横向分为“大气”、“正气”、“才气”、“勇气”等四个方面。以“大气”为例,“大气”是思想道德要素目标,一年级的阶段目标为“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增强组织纪律性,讲文明礼貌,做一名文明的高职学生”具体途径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开设文明礼仪课、进行文明礼仪值周等特色活动,以系科为分管单位,对每个班级进行具体实施、严格检查、公平评比。除了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之外;可以通过学习计划的制订,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行为习惯;通过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学科教育加强学生的法纪教育;制定各项常规管理条例,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等。这样的严格管理对完成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最坚实的基础作用。

2.三年级开始自我管理,以“转”为管理模式。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并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所以,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无锡高师自我管理小组,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吸收班里优秀学生,二年级传帮带,三年级基本可以独立工作。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全过程,学生会、团委、社团,除了指导老师外,全部由学生自主管理,一些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还可以到低年级去任助理班主任,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从课堂推向学校、引向广阔的社会,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加强个体体验,加速学生主体性的成熟过程,缩短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

3.高年级走自我发展之路,以“导”为管理模式。学生在校的第四、第五年,采取的是学生主动管理的模式。教育者则要退到后场、当配角,以“导”为关键词,要引导学生摆脱被动管理的束缚,走自我发展之路。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大部分也已成年,生理、心理基本发育成熟,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接触社会的渴望日渐增强。管理中就要让学生充当学习管理和活动的主角,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教会学生如何做简历,如何去求职,怎样才能赢得面试。引导学生要有创业意识,带领他们参加一些创业项目,通过推介市场、网上市场等虚拟的市场环境去感受真实的市场,通过论坛等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业计划,科学规划自己的创业生涯。无锡高师,一方面,在校内开设小型创业园区,以本校为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见习、实习,让他们在与单位的近距离接触。这个时期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发展,但不是对学生袖手旁观、撒手不管,而是要在健全的制度和机制约束下,让学生有目标、有条件地自主发展。不管是在校内创业园,还是用人单位,都安排指导老师及时指点学生,修正学生前进的方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2]

(二)积极心理学观照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的途径

1.创设积极的班级环境和氛围。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也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周围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1)创建良好的物理环境。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良好的物理环境的作用不可小视。物理环境是教育教学开展的空间基础,最重要的物理环境当属教室了。在无锡高师的教室中,除了桌椅、黑板、投影等必要的教学设备外,每班都有同样规格不同内容的励志标语,如“弘美厚德,乐音至善”、“天道酬勤,德艺兼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等。在教室卫生方面,学校专门制订教室5S条约进行检查管理,分别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严格要求使教室井然有序,并使之标准化、持久化和制度化,使教室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努力使全体学生养成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尊师爱友的良好习惯和团队精神。教室里也可以弄一些小的花草等盆栽,让专人负责,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给培养学生的责任性增加一个有效的载体。总而言之,创建良好的物理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和感知,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更突显一个特点,管理不是为了让一方臣服于另一方,两者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共同合作。因而,教师要注重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和多元化,在具体的师生互处时,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精神家园,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把重点仅仅放在学业成绩和日常管理上,这样学生才可能更贴近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生生关系,相较于初高中,高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显得不那么单纯,年龄差异、性别比例、学习要求、就业压力等都是其中的原因,但另一方面,高职生大多数是住校生,学生在实际的宿舍生活中自然会更加懂得,和谐的亲密关系更有利于各自的幸福生活;(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班主任必须培养学生的各种积极情绪,比如愉悦、快乐、自豪等情绪,这些情绪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心态,还能够为整个班级带来积极的变化,有助于班级的良好发展。高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较低,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有比较明显的抵触情绪。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用宽容、理解的态度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把功夫花在激发学生的动力,引导他们改变对学习的态度上,与科任教师一起努力,增强学科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做学生的守护者和引导者。在高职学校中,常见这样的情况,学生背书不行,但做起车床活来却又十分投入、津津有味的,那么对于技能型的学生来说,适当放低文化学习的要求,只要求掌握基础的知识,拥有基本的文化素质,而把学习精力集中到技能上也未尝不可。[3]高职的学生不像中学生高中生一样要面临高考,从而在学业的竞争性减弱,合作性可以加强,因此,在高职的一、二年级本校的班级管理上一般都采用结对方式让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从而也良性循环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实践认为,具有积极观念和良好心态的人,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往往更强,面对困境和压力,他们也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应对不利环境。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进入职业学校,很多学生没有了压力和动力,他们的目的就是拿到毕业证,加上他们大多处于16~19岁阶段,心理波动较强,往往比较倾向于从感情方面寻找寄托,学习习惯和态度自然会有所转变,因而,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学习困境。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学习心理、自我心理、人际交往和择业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无锡高师的“幸福”班会课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意(见表1),每一个班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

表1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幸福班会课”活动方案

续表1

3.提高学生的积极体验。积极的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一个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主要是对积极情绪以及积极情绪所带来的良好体验的研究。积极的情绪包括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有拖延人们瞬间的知一行的能力,并能建构、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教育是一种有着独特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改造自我的活动,也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彼此心里相通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过程。任何教育过程都贯穿着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引导都应落实到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教育材料的思想内容、形式结构等与学生的生活积累形成联系,相互沟通时,这种主动行为才变得有价值。因此,德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德育目标达成的必经途径。(1)教师要确立学生“德育主体”的地位,营造“我要发展”的教育氛围。教师在引导理解和感悟时注重生活体验,就是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使德育的思想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思想、经验等沟通、融合,从而使品德的养成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2)教师要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生拓宽阅历和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加强交流,从各个方面丰富间接经验和生活积累,而不是将品德养成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课堂。[3]无锡高师的德育基地非常广阔,除了上文提到的校区创业园、见实习基地,还有以助学为主创业为辅的君远班以及二十多个社团,每个班又有多个常规的志愿者活动基地,这些地方都对提高学生的积极体验提供了最实在也最有效的保障。

综上,五年制高职学生难管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但无论怎样的学生心理必定会有积极乐观的一面,只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摆脱消极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他们引导和鼓励。积极心理学观照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模式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倡导人们以积极、乐观、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行为、态度和情感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这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具有重要作用,在职校教育管理方面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罗琪.积极心理学之于班级管理[J].江西教育,2013(19):53.

[2]吴彦萍.五年制高职主题德育活动的研究和实践[J].江苏教育,2009(6):37-38.

[3]袁建军.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探索[J].教育界,2013(30):71.

猜你喜欢

五年制心理学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