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4-08-06郑琼鸽
郑琼鸽
关于学习投入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大多数学者都赞成把学习投入看成是行为投入、情感投入或认知投入等不同的方面或者三个方面的总和。我国学者孔企平认为,学生投入是一种以学生行为投入为载体的心理活动。[1]学习投入反映了学生对于正在经历的学习活动,在认知上、情感上和行为上的投入状态,它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业成就的预测指标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永恒目标。学习投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质量。目前,高校评估和排行多侧重学校的软硬件资源投入、师资力量以及科研数量等因素,而不是围绕教学行为本身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只有切实保障学生学业成就不断地增值才是学校教学的本质要求。学习性投入理论正是建立在基于学业成就增量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质量观。
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校学习氛围不好等原因,学生总体学习投入不高,厌学情绪广泛存在,甚至不少学生最终退学。多次教学检查和随堂听课发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尤其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满意度较低。从笔者所在学校近三年的学籍异动数据显示,退学学生达到近200人,平均每年超过6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因为学业成绩不合格被迫退学或主动放弃学习。学生信息员反映的信息很多是关于学生上课纪律差,老师上课内容枯燥,缺少师生互动,课外学习时间很少等。
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已成为教学实践中一个棘手而重要的问题。国内外有关研究主要针对本科院校,包括对美国NSSE的介绍和分析,清华大学等本科院校基于NSSE-china测量工具进行了调查和实践。除了NSSE,也有利用其他量表(如UWES—S)或自编问卷对学习投入进行调查分析,如方来坛、时勘等人通过引入和修订UWESS量表,检验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信效度。[2]李西营等人基于学习投入量表(UWES—S)修编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投入量表[3],舒子吁以江西省大学生(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参照国内外关于学习投入量表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大陆地区本土化的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4]本研究以高职学生学习投入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有关大学生学习投入理论内涵和测量指标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笔者所在学校各年级不同学院的抽样学生样本。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97.8%。其中男生94人,占51.1%;女生90人,占48.8%。一年级66人,占35.9%;二年级66人,占35.9%;三年级52人,占28.3%。
问卷共设计20个题项,包含“学习投入”(4个题项)和“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16个题项)两大内容。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同意程度越高,得分越高。
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分析学习投入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影响因素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38,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学习投入”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的重点是“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统计分析,问卷设计了“学习投入”维度,测量内容更倾向于行为投入,简单设计了四个题项:(1)“我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完成团队学习任务”;(2)“遇到学习困难,我会积极主动找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3)“除了课堂学习,我还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4)“我遵守课堂纪律,学习努力”。
KMO值0.734,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四个题项经因子分析共提取了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69.406%,详见表1,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命名为“学习投入”。
表1 “学习投入”的因子分析——解释的总方差
(二)“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针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个人层面(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教师层面(教师支持、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师生关系等)、环境层面(学习氛围、管理制度、软硬件资源等)三个层面设计了16个题项。
KMO值0.85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旋转后,16个题项共提取了三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64.324%,详见表2和表3。第一个公因子主要解释了教师教学内容和水平、师生关系、班级氛围、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命名为“环境因素”;第二个公因子主要解释了学习目的和计划、学习热情等,命名为“学习动机”;第三个公因子主要解释了学习基础和学习意志等,命名为“学习能力”。
表2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解释的总方差
续表2
表3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旋转成份矩阵a
(三)“学习投入”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各影响因素的设计基于学习投入与各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假设。根据数据分析,“学习投入”与“环境因素”、“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都显著相关,与研究假设一致。其中环境因素相关最大,学习动力次之,详见表4。
表4 学习投入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三)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学习投入”无显著差异,对“环境因素”有显著差异,对“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无显著差异。年级对“环境因素”、“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投入”都有显著差异。详见表5和表6。
表5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在性别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6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在年级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四、问题与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基本符合研究假设。尽管因子分析方差贡献率不到70%,不是很理想,但提取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与学习投入均存在显著关系。样本局限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如果扩大调查范围,可能提取的因素更具体些,研究效果会更好。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以教师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
环境因素是影响高职学校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教师层面的因素。学校应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除此之外,学习还应引导教师发挥人格魅力,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敬、互相理解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归属感
学校还应加强“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校应支持学生参与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决策参与权。班主任应提高班级凝聚力,发挥同伴影响,树立学习标兵,扶贫帮弱,促进班风建设。
(三)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习动力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通过职业规划,促进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提高学习动力,加强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和约束。
[1]孔企平.“学生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J].外国教育资料,2000(2):73-76.
[2]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618-620.
[3]李西营,黄荣.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的修订报告[J].心理研究,2010(3):84-88.
[4]舒子吁.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