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问”出精彩

2014-08-06程丹王强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三问分配律预设

程丹+王强

实施新课改以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大多数老师认可,但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改理念,却令很多老师头疼。我们不妨从以下三问中寻找答案:

教师如何激活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现实背景,变枯燥为有趣。《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要求我们,数学教学要扣紧所联系的“现实情境”“生活情境”“具体情境”“简单情境”,要充分依托学生的现实背景,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最大公因数”时,老师出示自己家里的储藏室图片,告诉学生长和宽,要求他们解决“用正方形的方砖来铺设地面,要做到既不切割又能正好铺满,要用边长为几分米的方砖”的问题。教师巧妙地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去学习新知。低段教学中我们常创设动画片中的某一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剧,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内容时,教师开课便展示《西游记》中“孙悟空棒打妖怪”情景,同时出示四幅图片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要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生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无论是计算教学还是图形教学,教师都可通过直观学具或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五年级“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运用课件出示电风扇、风车、旋转门、钟面等生活中旋转的物体,让学生对旋转的运动方式有充分感知,再引导学生从旋转的物体中,探讨这些东西是绕着什么在运动的问题。学生从直观的图形旋转中抽象出其运动的本质特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旋转概念的理解。接着,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同样的图形在旋转后却得到不同的图案?”这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认识到“旋转与其中心点有很大关系”的道理。可以说,丰富多彩的“图形与几何”世界,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将这种“动感”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运动和变化中增强对图形的体验感觉,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主动获取新知。

教师如何通过实践动态课堂来激活有效教学?

动态生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应更高更远,要能在课堂千变万化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使之更接近理想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会随时出现多样、丰富的情境与问题,往往会有很多预设之外的生成出现,教师如果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意图,就会错过精彩的生成,从而错失有效地利用生成片段让学生思维碰撞的良好时机。具体策略如下:

精心预设,引导生成。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清楚地认识到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凡是书本上有的、本节课要学习的都作为新知按部就班从头学起”的观念,而是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年月日的知识,既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

关注错误,灵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体。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当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课堂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这种意外和新鲜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此时鼓励学生质疑能引发精彩的非预设生成,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个内容时,从复习到乘法分配律的归纳到得出结论都进行得很顺畅。可就在全班学生都在埋头做笔记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有个算式就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老师快步走到他身边,看了一眼,心想:这不正是本堂课要解决的一个学习难点吗?老师本想等会儿重点强调的,现在立刻抓住这个契机,让他说出算式。老师一边板书(2+7)×2=7×2+7×2,一边质疑:“左边算式的计算结果是18,而右边算式的计算结果却是28,它们不相等。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交流,学生们明白了问题所在,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资源。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发展,及时从课堂教学中捕捉具有数学价值的信息,活用这些教学资源。

教师如何运用课堂评价推动有效教学?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教师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从而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另外,恰当运用数学语言评价,利用“客观评价策略”“关注差异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质的评估”等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以此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三问课堂”是我们全体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的课堂教学抓得住学生,吸引学生,然后才能谈得上真正有效。

猜你喜欢

三问分配律预设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公文办理须“三问”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指导阅读“三问”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