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的味道——“健康课堂”课题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4-08-06习海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巴乌咸宁市健康

习海平

咸宁市实验小学是省“健康课堂”研究实验学校。研究之初,学校有如下的思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否从单纯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否多元化、特色化?课堂的阵地能否延伸到社会、大自然、企业等地方?课堂授课者能否吸纳拥有专业知识的家长群体?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确立了“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研究方向。

一、确定研究主题

咸宁市实验小学确定了“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与模式框架”的研究主题,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确定为实验学科。

语文学科力求构建“单元主题群文教学”模式。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并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数学学科力求构建“探究—创造”模式。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课堂主线是“问题—探究—创造—反思—拓展”。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让他们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英语学科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趣味热身、巧妙呈现、游戏操练、巩固拓展”的理念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多元高效的课堂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体育学科力求构建“能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师提问、自我尝试、理论诱导、能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形式不断优化。目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成为课堂上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二、改变课程设置

2013年,学校增设了巴乌(簧管乐器)与书法课程,将每天下午的两节大课变为一大两小,即第二节大课改为20分钟巴乌、20分钟写字。

通过一年多的书法练习,学生的写字能力大幅提升。现在,全校学生基本上能写规范、漂亮的钢笔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将优秀的书法作品张贴在楼道等公共场所,还利用家长开放日、重大活动等,挑选、展示每个班级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巴乌培训采用分级、分层培训的方式。学校挑选音乐素养高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并聘请咸宁市巴乌协会邓昌炉、杨明等对辅导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过硬的演奏技巧和辅导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学校将演奏水平较高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培优训练,然后让他们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以提高辅导的实效性。

本学期,一至三年级还开设了体育舞蹈课。每天大课间,学生跳着学校自编的拉丁舞,兴高采烈,神采飞扬。

三、开设家长讲堂

“家长讲堂”的内容涉及环保、安全、科普、艺术、法制、民俗等领域。

在医院工作的家长教学生如何预防疾病,带他们学习《保护牙齿》《保护皮肤》《卫生与健康》《怎样预防近视》等;在法制部门工作的家长提醒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如《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交通小知识》《法制建设》《自我保护》等。此外,还有普及科学知识的《奇石的奥秘》《无线电的昨天、今天、明天》《身边的物理》《电池的世界》《有趣的化学实验》,等等。

“家长讲堂”弥补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这种别具特色的课堂模式构筑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互动的平台,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延伸课堂阵地

春光醉人着春意,果园深处溢酒香。4月18日,多个班级的学生来到咸安区横沟桥镇师智敏有机果园参观。他们了解了樱桃、桑葚、杨梅的生长过程,了解了果酒生产的程序,更了解了现代农业、农民。

3月25日,寄宿班学生在家委会和老师的带领下爬潜山,参观竹博馆,烤烧烤,表演节目,赏美景,捡拾垃圾……无声地教育浸润着师生的心灵。

自来水是怎样来的?带着疑问,四(5)、四(6)班学生走进潘家湾水厂,了解到浑浊的长江水经过怎样的工序,才能变成可以饮用的自来水。

这是咸宁市实验小学延伸课堂阵地,提升课堂内涵的收获。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而且培养了他们观察事物、关注事物的能力与兴趣,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合作的意识。

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让课堂变得更精彩,让孩子变得更丰富,让教育教学充满着健康的味道。

猜你喜欢

巴乌咸宁市健康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快乐其实很简单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我教爸爸吹巴乌
我教爸爸吹巴乌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