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弹力黏性腹带减轻肠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切口疼痛的效果

2014-08-05黎少芳路海云李燕如谢佩珠苏焕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腹带肠癌黏性

黎少芳 路海云 李燕如 谢佩珠 苏焕玲

黎少芳: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肠癌手术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组织创伤导致胃肠功能减弱或消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副交感神经张力[1],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腹胀;同时,保持全身肌肉的正常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及身体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组织损伤的再生、修复和功能重塑[2]。早期下床活动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切口愈合,预防肌肉萎缩、肺不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以缓解术后焦虑和抑郁,对缩短手术恢复期有重要的作用。我科采取肠癌术后患者下床时佩戴弹力黏性腹带有效解决了早期下床活动问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l3年1~12月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肠癌患者98例,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39~68 岁,平均(51.72 ±1.13)岁。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41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3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2例,Dixom 直肠癌术12例。排除行走障碍及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将98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及创面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肠癌手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下床活动计划。下床活动前,先告诉患者起床的要点,指导患者起床的正确方法,并亲自协助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告诉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试验组于手术后24~48 h 评估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无不适即可下床活动,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后佩戴弹力黏性腹带,运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离床活动,患者自我感觉无头晕、乏力及心跳加快后逐渐增加活动距离,每次下床活动时间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以15~30 min 为宜,每天2~3 次。对照组于术后24~48 h 妥善固定引流管,下床活动,运动顺序与方法与试验组相同。

1.3 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由科内工作5~10年以上的责任护士进行下床指导及评价,分别对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疼痛程度、活动维持时间进行评价。(1)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切口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用数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VAS 法[3]将疼痛用一线段表示,该线段分为10 段,0 为无痛,1~3 为轻度疼痛,4~6 为中度疼痛,7~9 为重度疼痛,10 为极度疼痛。在线上标出能代表疼痛强度的点,测量0 到标出点的距离即为疼痛强度评分值,通过此法显示伤口处理过程中患者疼痛级别可分为无疼痛、轻、中、重度疼痛四级。(2)下床活动维持时间为下床后到感觉切口疼痛需中断活动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切口疼痛程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切口疼痛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维持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维持时间比较(min,±s)

表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维持时间比较(min,±s)

组别例数 活动维持时间试验组49 20.00 ±1.71对照组 49 8.00 ±1.12 t′值41.093 P 值<0.05

3 讨 论

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延迟,卧床时间过长,导致活动量减小,造成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延长,使术后肠黏连、肠梗阻的发病率增高,可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40 岁以上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5%~50%,而不典型患者漏误诊率高达50%以上[4]。

Ludwig 等[5]报道,在促进肠切除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的系列措施中,术后第1 天即下床运动。国内文献[6]认为,术后第2 天可协助患者下床运动。早期下床活动是术后护理的基本要点,几乎所有的文献报道强调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4]。早期下床活动主要为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及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胸廓扩张及呼吸肌肌力,增加上呼吸道生理防御功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和黏液瘀积,防止肺部感染。可促进静脉血向心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还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建立生活自信心,减少在院患者陪护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

肠癌术后疼痛主要由切口损伤所引起,切口疼痛一般于术后8~12 h 达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逐渐下降。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尤其是腹部纵切口术后,由于重心向下造成腹压增加,可引起切口疼痛加剧,甚至造成缝线脱开或组织撕裂,使切口裂开或部分裂开形成腹壁疝,尤其肥胖患者更加明显。因此,肠癌术后下床活动时,佩戴弹力黏性腹带固定可增加舒适感,有利于患者自觉下床活动,消除了担心活动后加重切口疼痛及切口裂开的恐惧心理。肠癌术后患者在佩戴弹力黏性腹带下床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腹带松紧度适宜,松紧度以放入一个手指为宜,过松起不到作用,过紧则会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影响呼吸。结果显示,肠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佩戴了弹力黏性腹带患者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未佩戴患者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活动持续时间比较,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因此,佩戴弹力黏性腹带在促进腹部术后切口愈合和减轻腹部张力引发切口疼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肠癌手术患者早期恢复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身体康复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宋来花.早期活动干预促进阑尾手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47-48.

[2] 刘 林,许 勤,陈 丽.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68-370.

[3] 降 波.两种腹带的临床应用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13-1814.

[4] 陈火明,容 桃.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创新研究,2008,5(11):104-105.

[5] Ludwig K,Enker WE,Dehaey CP,et al.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owel resection: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of alvimopan and placebo with a standardized accelerated postoperative care pathway[J].Arch Serg,2008,143 (11):1098-1105.

[6] 郭 静.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74-76.

猜你喜欢

腹带肠癌黏性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你能分清孕妇用的托腹带、束腹带、固定带吗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束腹带,合理使用才美丽
腹带的研究与小儿外科腹带的改进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