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极低体质量儿PICC管理中的应用
2014-08-03郭宇,何莉
郭 宇,何 莉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兰州 73005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常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但护理人员因个人技术水平、操作方式等问题影响PICC的应用与维护,导致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现不同并发症。因此,对PICC导管的正确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保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安全的关键所在〔1〕。我科2009-2011年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PICC护理管理中,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及不稳定性〔2〕,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8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09例,其中男60例,女49例,平均胎龄30.23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200.88g。将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PICC置管极低出生体质量儿66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PICC置管极低出生体质量儿43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的PICC导管。两组在性别、孕周、出生体质量、疾病种类、治疗方案及置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PICC置管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以往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制定新生儿PICC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静脉输液评估与管理、PICC置管及维护等相关知识培训;PICC置管准备、维护、拔除均按流程和标准操作。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入住NICU即开始进入PlCC置管的临床护理路径评估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间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PlCC置管的极低体质量儿一次穿刺成功机会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别。见表1。
表1 两组间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 [n(%)]
2.2 两组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者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正常拔管平均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n正常拔管留置时间所有患儿留置时间tP对照组6615.31±3.0711.55±5.12观察组4319.88±5.9414.88±6.082.0590.023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n)
3 讨 论
2009年以来,我们查阅相关文献,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表、PICC置管操作流程,制定了NICU护士PICC置管临床路径表和PICC临床护理路径表,对全科护士反复进行规范化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静脉输液评估与管理、PICC置管与维护等相关知识和技巧。护士在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患儿的病情,熟悉穿刺部位解剖特点,血管的走向,掌握穿刺时机和技巧,经过临床路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降低了留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管细、管壁薄,PICC导管的置入和维护管理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置入导管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控制要求比较高。穿刺成功是第一步,但要很好地开放和维持静脉通道达到留置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护。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的护理管理中,从计划置管、实施置管到导管维护明确了“谁做?何时做?怎样做?”等具体细节,从时间、内容、方法方面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每日每班次的护士必须按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进行有序,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工作,避免因为护理人员个人能力或水平不足而造成遗漏、疏忽甚至差错,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留置时间,使患儿得到更好的护理照顾。
总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规范PICC操作的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3]。临床护理路径从每个环节规范了护士行为,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护理质量有了保证[4],提高了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使用中的安全性,提升了NICU的护理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荣芝,张晓丽,王 晖,等. 185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6):72-73
[2]崔丽君,魏雪梅,杨 苓,等. 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1):55.
[3]杨 莎,游建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06-2008.
[4]朱 虹. 临床路径在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9(2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