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党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基本经验

2014-08-02王广峰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基本经验新时期

王广峰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保持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在经济建设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推进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积极主动应对外来意识形态冲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新时期;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4)01-0062-05

理论自觉体现为对理论重要作用的自觉认识,对理论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对理论指导实践功能的自觉应用;理论自信体现为对科学理论真理性、正确性的坚信,对科学理论民族性、人民性的坚守,对科学理论实践性、创新性的坚持[1]。理论自觉促进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深化理论自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探索出增强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的有效途径,对于应对当前党面对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文革结束后,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僵化思想的束缚,实现了党内的思想解放,拉开了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思想理论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前的党所犯的错误归根到底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中,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为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初步回答了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与基本经验,这些理论先后写入党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在改革中检验、完善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而完善,江泽民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5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思想就是显著的例子,从十二大提出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可以看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是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理论升华。

第三,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针对马克思主义学科一度被弱化的现状,2004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后,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实施工程作出部署。2004年4月27日到28日,中央召开工程工作会议,标志着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立为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工程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工程教材编写、理论宣传和重大课题研究中,帮助人们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进而提高学科研究水平。

二、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是治党、治国、治军的根本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4]增强理论自觉和自信,必须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知识体系,具有高度的逻辑严谨性,因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性地理论学习,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化”、“标签化”,甚至“边缘化”的阶段。例如,针对文革时期割裂毛泽东思想现象和文革后出现的“两个凡是”,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5]42。他进一步指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 [5]42在工作中,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 [6]369江泽民、胡锦涛也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化发展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在首位。

第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邓小平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6]382这就要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对包产到户的争论,本质上是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问题。所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样的实现形式。包产到户是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在原则上坚持了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是集体经济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经营层次,不能把包产到户说成是分田单干,因为土地、生产资料是集体所有,不是个体经济。认为包产到户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只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只能集体经营,不能个体经营,混淆了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所有制理论的突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7]

第三,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观察问题的基础上,要分辨形形色色的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关键是排除“左”倾思想的干扰。邓小平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6]375例如,有的理论家坚持社会主义必须保持单一公有制的经济形态,邓小平针对性地指出:“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6]373同时也出现反马克思主义者盲目相信新自由主义理论,鼓吹全盘私有化,针对这种错误思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的指出要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制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三、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经验可以照搬,这就要求党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否则就会被时代抛弃。邓小平针对性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5]143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64

第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8]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9]。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6]291江泽民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3]282

第二,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但第二次的结合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遭受了严重挫折,在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汲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279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538

第三,理论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需求决定的。建国初期,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经济建设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弊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突破了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的传统思维定势,他深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373针对一些人担心发展市场经济将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进一步解释:“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这样做是否违反社会主义的原则呢?没有。因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6]149根据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党中央在十四大创造性地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为更好更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

四、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3]536。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既置身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之中,又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 [10]。这些图谋突出表现在对“普世价值”的宣传,造成人民思想上的混乱,对此必须积极主动应对。

第一,坚持理论上的彻底性。要应对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必须坚持理论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彻底性,切实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例如西方国家一直以民主国家自居,把本国的政治制度当成民主样板向外推广,并指责中国共产党是“一党专政”,鼓吹俄罗斯和台湾的多党制、两党制是“大陆政改的楷模”,中国应该实行多党制。然而,面对西方的宣传,理论界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要么指出民初多党政治的失败证明了多党制行不通,要么指出西方多党制、两党制的弊端,总之没有达到理论上的彻底性,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实际上,需要从政党产生的环境来解释,多党制、两党制产生于独立的民族国家内,属于体制内的合法性政党,而中国共产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属于体制外的非法政党,通过武装斗争来推翻国内外的反动统治,建立新的政权,正所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与西方国家先有政权后有政党有本质上的区别。

第二,主动吸收借鉴外来意识形态中的积极因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积极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中国不能走多党制、两党制的竞争性政党制度,但对于竞争性政党中的积极因素,完全可以在政府改革和党的建设中进行借鉴。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就探索出多种党内竞争的干部选拔机制。以往人事制度中的腐败主要表现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群众概括为“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就剥夺了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导致边腐边升、“带病”提拔,少数人跑官、要官、买官屡屡得逞,进而恶化任人唯亲、权钱交易的趋向,挫伤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大量的优秀人才被排斥,削弱了党的社会公信力。近年来,各级党委在选拔干部创造了差额选举、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票决制等竞争机制,变“相马”为“赛马”,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力。

第三,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丑化、歪曲的宣传报道,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要增强国际话语权,必须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当前出现了学术研究落后于经济建设的现象,李长春指出:“与此相对照,我们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还落后于这一伟大实践,一些人没有立足于这一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11]

五、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5]115新时期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使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改革开放前党犯的“左”倾错误,重要原因在于是对国情的判断出现了失误,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改革开放后,十三大科学论证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与初级阶段相结合,邓小平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 [5]312在实践中,党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采用一刀切的公有制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十二大指出非公经济是公有制必要的的补充;十三大强调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十四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强调非公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十五大第一次把非公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十六大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给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十七大强调“两个平等”,为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非公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正确处理实践中的理论纷争。改革开放就是突破党内“左”倾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党内外的“左”倾思想仍然存在,例如有人认为包产到户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把创办经济特区等同于旧中国的租界,把企业改制、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化,这些错误思想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改革的推进。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6]374邓小平的不争论策略主要针对思想解放中的不同步,而发展的成就会加快人民思想的转变,达到在思想解放中统一思想的目的,邓小平指出:“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6]374

第三,用实践的结果验证理论。理论正确与否,必须用实践的结果来证明,新时期,在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持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打破了二战后“日本奇迹”的纪录,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12],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增强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理论建设,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创新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应对外来意识形态冲击,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的结果验证理论,进而坚定全党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N].人民日报,2012-07-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3]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1.

[8]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

[10]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吴官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3-03-27.

[11]李长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6-02.

[12]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责任编辑:邓卫红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基本经验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