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语到千言万语

2014-08-02彭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7期
关键词:写景动态景物

彭飞

摘要:在写景散文创作过程中,从无言到千言万语,要突破常规语言的限制,细致地捕捉景物的形态及变化,展现出景物在一定时空里的情致美。一是借助绘画技巧,善于展示斑斓的色彩,勾勒万种形态,增强景物的视觉冲击力;二是善于描写景物的动态美,或直接刻画,或借助客体的力量,催生动态之美,或借客体的动态来烘托主体;三是在细致刻画景物的基础上,融入主体的情思,形成一定的“境界”。

关键词:绘画美以动衬静有我之境客体在春暖花开或者旅途观光之际,我们常常用“美丽”“好看”“漂亮”等词语来评价所看到的风景。学生在写风景习作时,受日常口语的束缚,常常会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是一言以概之,继而会绞尽脑汁,为字数而字数,无法将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阅读了许许多多的写景散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荷塘月色》到《三峡之秋》等等,在我们的脑海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散文要想将景物清晰地呈现出来,情感真挚、细腻,须得具备三美:一是绘画美;二是动态美;三是情感美。

一、绘画美

古代的文人墨客,背井离乡去寻求功名,在旅途中会抒发自己的离愁,在功名未成时表达自己的哀愁,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书写自己的高洁。这所有的情感抒发,往往会先描写景物,再诉说哀情,借景抒情或者是融情于景。唐诗要么是五言,要么七言,字数虽然有限,却包孕了丰富的景象。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七言绝句,共计28个字,但是包含了四幅画面:春鸟图、鹭飞图、积雪图、万船图。色彩方面,有黄黄的鸟,翠绿的嫩柳,洁白的飞鹭,茫茫的白雪,蓝蓝的天空等等。这首诗的词汇注重色彩,颜色对比鲜明,给人的感觉是清爽、明丽的。在现代诗歌中,新月诗派的盟主闻一多、徐志摩在反对白话诗的苍白无味时,提出了诗歌创造要有绘画美。闻一多在《北京晨报·副刊》(十五年五月十三日)中说:“自然中有美的时候,是自然类似艺术的时候。最好拿造型艺术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常常称赞美的山水,讲它可以入画。的确中国人认为美的山水,是以像不像中国的山水画做标准的。”[1]徐志摩的诗歌,在词汇方面,色彩斑斓,犹如一幅幅明丽的油画。如《再别康桥》,运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感受。既然如此,我们在描写山水时,也可以运用一些绘画技巧,借助于色彩,增加景物的内容与质感。在描写春天的景物,树木系列有:嫩绿的小草,鹅黄的嫩芽,碧绿的枝条,新绿的嫩叶,墨绿的老叶。花色系列有:金灿灿的迎春花,红彤彤的山茶花,粉嫩嫩的樱花,雪白的梨花等等。在色彩的描绘中,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尽量能对景物的形状、情态有所描摹。在写一棵树时,我们可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从树皮的颜色、树干的粗细、树枝的情态到树叶的态势,一一进行描写。如“我家门前有一棵樟树,棕色的树皮,凹凸不平的,上面布满了黑色的小点。树干又粗又直,足足有四米多高。树丫弯弯的,向四周伸展着,像一个热情的人张开双臂欢迎远客的到来。树叶密密的,一层层嫩绿的细叶从深绿的老叶中冒出来,正迎着风沙沙地响着。”在写一些花时,我们可以描摹花瓣、花蕊的颜色,开放的情态,香味以及飞舞着的一些小动物。如,“矮矮的山茶树丛间,一朵朵红色的小花悄悄探出头来,迎着温暖的阳光,慢慢地舒展开花瓣。一只彩色的蝴蝶飞了过来,立在娇艳的花蕊上,倏地又飞走了。”目前,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一直注重调动人体的五大感官,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来仔细观察事物,尤其强调视觉的冲击效果。

二、动态美

在写景散文中,许多学生倾向于去描写静态景物,较少去描写景物生长的趋势与变化的过程,因而缺少一种生机、活力。《唐诗三百首》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诗句基本上都成了名言名句。如诗佛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意为:悠闲的人能感到桂花在一片片的飘落,春天的夜晚,山里静悄悄的,空空如也。一轮弯月缓缓升起,惊动了树上的小鸟,在山涧里不时地鸣叫。这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手法,“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2]。山谷中传出的一声声鸟鸣,越发显出山谷的幽静;飘落的一片片花朵,越发显出“出世”之心的静与空。静态描写虽然能清楚地展现景物外形,但是动态描写却能展示一种内在精神,两者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在静态景物中,加入一些动态的词汇,会让景物变得生机盎然。如宋祁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我们似乎感觉到春天姹紫嫣红的美丽,能感受到在花丛中忙忙碌碌的蜜蜂、蝴蝶,更能受到人们对春的喜悦与激情。

我们要学会描摹动态景物的瞬间,为景物着上一层亮色。在描写动态景物,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写动态,即选取主体的动态过程,展现动态美。如“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一艘白色的汽艇‘轰的一声,飞快地从我们身边驶过,留下了一道模糊的影子”。这段文字描写,直接写船动,展现了汽艇的飞速、神气。又如“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射下来,淡黄色的睡莲慢慢地舒展开花瓣,露出乳白色的花蕊,紧贴着水面,散发着一股清香”。这段文字,写睡莲在阳光的呼唤下,开放的过程、态势、香味,宛如眼前,可感可触。二是催生动态。正如风一样,无色、无味、无形,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正如隋唐诗人李峤的《风》所写:“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的力量是无穷,但是也告诉了我们,只能通过落叶、春花、浪潮、斜竹等等来体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在描写动态过程时,可以借助客体的力量,催生主体的动态,来呈现动态美。最常见的动态描写有,微风拂来或者一阵风吹来,小草悄悄地钻出地面,舒展着细软的身子,好奇地看着这美丽的大千世界。小草的动态词汇有:钻、舒展、看,描写了小草发芽、生长的过程及可爱的情态。三是间接写动态。这种写作方式,主要不是描写主体,而是通过勾勒主体作用后的结果,即客体的动态过程来烘托主体的动态。如“一艘陈旧的机动船,从弯弯的浏阳河面上驶过,卷起了一道道白色的水花,留下一波长长的弯弯的水纹,向四周荡漾开去,渐渐地消散了”。此处写了船动,但主要是借助于水,如水花、水纹来一一展现的。又如“一场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路边的小草舒展着身子,变得更鲜亮了。低洼的小水坑里,跳起了一个个美丽的小花。热闹的街上,五颜六色的伞在流动着”。这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小草、水花、伞三种物象,写出了小雨的态势及情趣,凸显了小雨的可爱与灵动。

三、情感美

一篇散文,如只有对山水的细致刻画,而没有主观感情的融入,形似而神离,这不免给人留下卖弄辞藻之感。南朝晋、宋之间的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谢灵运的山水名句有很多,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出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墓》),“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莲”(《过始宁墅》)等等,但是他的名篇很少。马积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曾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他以山水为独立、客观的描写对象,而不是将它作为主观感情的载体。”而且将大谢与小谢的山水诗进行比较,“大谢的山水诗总是在写景之后,抒写理思,拖着一套玄言的尾巴”,“小谢诗中的山水总是与主体感情的抒发相统一的”[4]。因此,我们写的景物,不仅包括自然景物,花草树木、山川河流,还要包括人的活动场景,人的欢声笑语或者悲戚落寞等等。

endprint

情感美的展现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适当地展现人的活动情景。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了嫩绿的小草,五彩缤纷的花儿,热闹的蝶儿、鸟儿,细雨下的乡野……文章的前部分,主要是自然景物,写出了春的美丽与勃勃生机。后半部分,写了在细雨中劳动的人民,写了老人、小孩活动片段,凸显了人们对春的喜悦和憧憬。自然景物和人的活动场景和谐而统一,内容充实,融入了一种至美、向上的情愫,展现了健康、蓬勃的精神气度。因此,我们在写景中,必须要点缀一些人物活动片段,为自然景物增添一丝神韵。如“深蓝色的大海卷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向岸边涌过来。海边上拾贝壳的孩子们,挽着裤脚,光着小脚丫,嬉戏着,尖叫着,迅速地退回到沙滩上”。海很美,很有趣,但是如果没有人的出现,没有人的欣赏,它也将是了然无味的。二是主体在写作时,能将自身情感投射到客观景物之上,使客观景物着上自我的色彩,即真情的流露,是文学理论上提到的“有我之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5]要想文章有一定的境界,我们必须要真实地表达此时此地的心情。如“一个冬日的黄昏,断断续续地下起了小雪。细小轻盈的雪花,随着风儿轻轻地飞着,真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尽情地舞蹈。它在天空悠悠地飘着,忽上忽下,左右翻转,多么怡然自得啊!忽然,她急速地扑向了湿湿的地面,不见了踪影”。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雪花的美丽、多姿,也融入了人最初的欢悦与淡淡的落寞。这种“有我之境”,是我们在写景创作中必须具备的,也是比较容易体现的。三是主体在写作时,能够以社会群体的眼光欣赏自然景物,展现“大我”的情怀,即具有代表的社会心态或情感取向。这种写作方式,要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要超出狭隘的“小我”,高扬“大我”。如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无欲无求,心情淡泊、高远,因而景物也格外的静穆。但笔者认为,写景散文,主要是抒写个人所见所感,要想像陶渊明一样成为整个时代生存理想的代言人,难度较高,且易走向“假”“大”“空”。

在写景散文中,我们仔细勾勒景物的颜色、形态,能像油画一般再现景物的斑斓色调,将会增加其视觉效果,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在呈现静态物的美丽多姿,恰到好处地点缀一些动态物,动静结合,景物会变得生机盎然。细致地刻画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将主体的情感融入其中,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文章会因此而像画像诗,可感可触,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

注释:

[1]闻一多:《诗的格律》,北京晨报·副刊,十五年五月十三日。

[2]见百度百科:《以动衬静》 http://www.baidu.com/index.php.

[3]徐忠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0页。

[4]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页。

[5]王国维:《人间词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景动态景物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成语连线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如何写景(一)
写好家乡的景物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