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及对策

2014-08-02孙磊赵佳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动因问题与对策

孙磊 赵佳颖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教育国际化重要途径。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兴起的动因分析,深入指出了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动因;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2008203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引进和输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中外联合培养,是合作办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国际化的教育模式能够克服原有的教育体系弊端,使得教育改革更具灵活性。但与此同时,在合作办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解决国外教育资源的融合性与适用性,切实提高合作办学水平,依然是有待破解的难题。

1 中外合作办学兴起的动因

1.1 顺应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与管理模式,必然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相对较高的学费标准也能给高校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对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也大有裨益。

1.2 符合国家教育的多元需求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与保障。利用中外合作培养的优势,培育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涉外知识、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外向型经济需求,符合国家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与趋势。

1.3 缓解教育的供需矛盾

近年来,国内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高层次人才需求的迅速增加;二是劳动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高层次”文凭倍受青睐;三是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彰显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诉求。在自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愈发突出。相比较而言,国外高等教育拥有大量优势资源可供输出,能够提供更多的求学选择,因此,从一开始,合作办学教育便备受追捧。

1.4 满足外方的经济利益诉求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教育资源相对富余,愿意从经济利益考虑,输出过剩资源,将合作办学作为教育收入的合理补充。此外,合作办学教育能够扩大外方合作院校国际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因此,他们在合作办学上有着很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中外合作办学现存的问题

2.1 办学质量方面

(1)办学层次低。从目前来看,中外合作办学较多集中在专、本科层面上,研究生及以上较少;合作外方院校大多是国外二、三流级别,知名院校与我国进行的实质合作极少。

(2)学科、专业欠合理。在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方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偏重成本相对较低的商科、管理、计算机等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经济学、外语、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没有兼顾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直接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3)教学质量缺乏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办学条件欠缺,师资专业设置不匹配;中外课程体系衔接不畅、对接困难;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实践能力缺乏等。

(4)认证体系缺失。不同国家间的教育质量标准与评定方法差异巨大,标准上的差异会造成质量评判错位,进而导致合作办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事实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尚没有通行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偶有的自制评价机制难以给出合理的评估,未来势必首要解决认证体系的过渡与平衡。

2.2 管理能力方面

(1)办学监管缺失。一是政府管理部门指导、监管缺失,缺少相应的配套服务与扶持,科学的办学监督体系发展滞后;二是对合作外方院校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尤其是对引进教育资源的优质性难以做出合理评判,合作办学效果难以保障。

(2)教学管理不善。首先,学生管理方面,入学标准相对较低、管理模糊,日常教育和教学管理缺位;其次,合作方院校外籍教师的选聘和管理存在难度,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带来了教学管理实践中的诸多障碍;最后,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也是一个现实的难题。

2.3 经济利益协调方面

在WTO框架体系下,跨境教育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具有商品属性,办学主体必然会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从而对办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只考虑短期经济利益,缺乏品牌意识、国际视野,很不利于合作办学教育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2.4 教育主权意识方面

通常来讲,中外方合作院校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如果丧失了合作办学中的主导权,如决策权、领导权、管理权等,一方面办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甚至有可能给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带来可乘之机,这是教育主权的丢失,会危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

3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国情为基,审慎选择办学项目

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合理选择合乎国情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实用型人才。

(1)充分理解、合理利用国际准则。要深入理解国际准则,广泛认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做到为我所用,才能够在合作与竞争中谋得主动,降低合作办学风险,在有效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并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博得一席之地。

(2)严格、审慎地选择合作院校。要全方位考察拟开展合作的院校,从办学资质到教育理念,从教学方式到管理模式,要充分认识其教育教学特征与水平,确保合作办学教育开展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3.2 质量为本,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1)拓宽领域,突出特色。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以经、贸、管为主,工、农、医极少,显然这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而实际上,合作办学教育也要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领域的变迁以及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的需求,以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主,摒弃单纯经济利益考虑,努力实现前沿发展、特色发展、实用发展,并尽可能选择非盈利性教育机构作为合作对象。

(2)提高层次,促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应该是“高层次”的合作教育,仅仅依靠本、专科层次的合作并不是长远发展之计。为此,要切实提升合作办学层次,鼓励并支持开展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合作教育、培养,有效推动己方合作院校的学科进步。

(3)灵活方式,扩展范围。就合作办学形式而言,除了常规性合作模式以外,应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新型合作模式,比如:“双轨”制既可以遴选本、专科在校生,也可以让符合相关条件要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该项目学习。

(4)延伸区域,增加优势。

当前,合作办学院校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教育水平比较先进,教育资源相对富余,有较大的输出余地,且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早,教育产业化和市场性意识与能力强。但是,如果能够拓展合作办学国家,将合作办学对象延伸至广大一般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只要其具备比较优势的教育资源,就完全能够成为合作办学伙伴。

(5)注重品牌,特色发展。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也有很多特色院校,若是能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引进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实现特色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培育国际一流的中国高校也是大有裨益。

3.3 制度为先,严格规范管理体系

从本质上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组织及实施模式,重在教学过程,需要设立“准入门槛”,加强质量监管与控制体系建设,实现实时监测、跟踪评估和定期考核。

(1)严格准入标准。准入标准建设应包括资源要素、人员要素及信息要素。其中资源要素指教学设施、条件和经费来源、分配等;人员要素指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信息要素指教育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等。要科学设定准入标准,明确各种要素的基本要求,严格施行“准入限制”。

(2)建立监查机制。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查,要实施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内容可以包括:中、外方教师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过程、师资水平及其他相关投入等;学生学分设置、成绩统计、学习效果分析等;相关沟通交流机制及跟踪反馈服务等。

(3)实施质量评估。首先,要严格专业审批,切实保障相关资源配备,密切结合实践需求;其次,要结合中、外方院校特色,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再次,管理部门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合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合作办学监管力度。

(4)规范日常管理。要明确办学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要有相关决策机构负责合作办学中的重大事项决议,并建立专职管理机构解决日常运营与管理问题。教师、学生、辅助人员管理方面要规范有序、合理到位,有效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开展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5)公开办学信息。要做到办学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要将合作办学双方的办学资质与条件、专业设置与收费标准以及处罚和清退要求、规定等信息充分公开、透明,从而尽可能避免办学过程中产生各种纠纷。

3.4 创新有力,探索特色教学

(1)完善课程体系。在师资方面,合作办学项目的最大问题是外籍教师流动性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就需要建立规范、统一的教学体系。如:

①教学手册。各门课程需编写教学指导手册(STUDY GUIDE),如: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教学进度及大纲、练习与作业、补充资料、考核形式和标准等。教学手册覆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所有教学活动开展应严格按照手册要求执行。

②题库资源。基于中、外方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并完善课程试题库,实现课程练习、作业与考试内容直接源于试题库。一方面,学生有据可依,能够有效实施日常学习与考核复习;与此同时,接近于“随机”的考核形式,也可以避免考核标准的不稳定,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性。

③学习系统。为了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逐步建立起在线师生互动学习系统。从教师端,任课教师可以在线发布课程相关资源,如讲义、重点、补充知识点等;从学生端,学生能够获取课程资源,开展在线练习、作业,置疑或参与讨论等。

(2)形成信息反馈系统。学习信息反馈系统反馈的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信息及相关分析结论,是一套有效监控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管理手段。如可以通过设置班级信息联络员的方式,及时收集、上报学生学习情况信息及学习效果反馈至任课教师端,从而为下一阶段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的调整提供依据。

3.5 放眼长远,增强能力建设

(1)合作办学是中外教育沟通的桥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除了承载国外先进文化和知识传递责任以外,同时,作为我国高校对外交流的名片,也会肩负对外弘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重任。因此,中方合作院校要严于律己、规范行为,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2)“走出去”是合作办学的最终目标。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层次逐渐提高,模式也趋向于多样化,社会关注度与认可度稳步提升。但从形式及内容来看,合作办学依然表现为国外教育资源的引进,且“乐此不疲”,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与思路,严重欠缺敢于变“引进”为“输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气魄与能力。事实上,不断提升我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最终实现“走出去”,才是合作办学目标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要在“输入”式的合作办学中,注意学习、积累、拓展,为“输出”做好准备;要鼓励合作院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模式,力争将中方院校的特色与能力逐步融入到外方院校的教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马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内蒙古统计,2012,(03):1921.

[2]张力.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5(04):1011.

[3]张磊.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出路[J].陕西教育,2012,(06):5.

[4]李璐.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新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2,(06):119120.

[5]高立平.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与政策的考察和期待[J].教育探索,2012,(05):8386.

[6]张顺涛,朱志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910.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动因问题与对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