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4-08-02李昌云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有效性

李昌云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涉及的问题很多,文章主要浅谈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落实有效性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有效性;语文阅读;小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当一系列的方案、教材确定之后,那么基础教育改革的工作就要落到了教师的身上,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主要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落实有效性的问题。

一、抓住阅读教学中的冲突点,营造和谐灵动课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设置出一堂课的认知冲突点,让学生在自我知识建构中不断解决原有认知结构与实际情境之间的冲突,调节学习方法,找到解决的关键点,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激起学习者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

怎样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中的认知冲突点,才能引发学生思考,震撼学生心灵,激活学生阅读期待呢?笔者认为,只有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建构,合理预设教学设计,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和把握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心理需求,在教学预设中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教育教学特点的教法和学法,营造适合于学生展开良性的学习探究的氛围,搭建有效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如林莘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凡卡》一文,先是引导学生从“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中的“藏”字感受凡卡的童心可爱;从“……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一句中的问候之声感悟到凡卡的爱心浓浓;从“我会替你搓烟叶……”一句中體会到凡卡的孝心拳拳。有此铺垫后,教师话锋一转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如此有童心、爱心、孝心的孩子却会遭到老板和老板娘的毒打?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产生冲击,只有通过深入的对文本进行读和悟,才能认识到凡卡悲惨的遭遇和受到非人的待遇,是当时的黑暗时代造就的,下层人民的生活注定会食不果腹,睡不安生。从而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到文章中的生活背景,摸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只有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从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认知冲突、情感冲突、心理冲突等,引导学生学会读书,从而生成出善思质疑的和谐灵动课堂,让学生通过思维的锻炼和语言文字的熏陶,进而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鉴赏水平和表达素养等综合语文素养和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甚至达到高效教学。

二、挖掘文本中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就我省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来看,其大量的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鲜明、诚挚的情感。只要教师善于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深钻教材,感悟深情,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其与文本碰撞出思维上的共鸣和火花。那么老师该如何落实呢?

一是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感悟此情此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漪老师曾说过:“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教师们善于创设学习氛围,巧妙地激发学生跃动的灵魂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趣启思,以思生趣,相信定会叩击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深深的喜爱上语文课的。

二是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眼和句子,深入体会作者的立意。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从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规则和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规律,从而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鼓励学生有效的质疑,培养学生求知情趣

“学贵有疑。”用个别学生质疑的方式辐射带动全班学生,并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打开智慧的大门是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质疑呢?

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质疑,关键处质疑,疑惑处质疑,无疑处质疑。

其次,应教会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疑必有问,问必先思,不教会学生怎样思考,质疑不能算落到实处,那学生怎样思考才能算有效的质疑呢?第一,教师示范性提问后,可让学生模仿质疑,并让学生筛选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值得思考的、有意义的问题,哪些是无意义的浅显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甄别提出的问题的有效性,使之学会提问;第二是在学生预习或深入学习课文时,结合课后思考题,品味问题成立的思维方式及有效的表达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会提问;第三教师要及时梳理学生的质疑,启发学生互相学习思考。

最后,教师既要让学生质疑,又要引导学生解疑。教师除了适时解疑外,可以发动全班学生主动参与,相互解疑,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带着问题深入文本中找答案,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疑问。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释疑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为了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自己标准答案式、贴标签式的回答来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思维的进化,而是应把自己转变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辨疑、析疑,在辨析和交往的过程中碰撞思维,真正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互动,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朴.语文阅读教学漫谈[J].科学咨询,2014(8).

[2]仲静.语文阅读教学模型浅析[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3).

[3]白平旺.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艺术,2014(1).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