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强化德育目标管理
2014-08-02彭琼
彭琼
【摘要】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它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关键词】目标管理;德育;小学生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和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德育管理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提高对德育工作认识是搞好德育管理的根本
小学德育工作,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它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风貌、精神状态、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前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能否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从培养跨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看待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是搞活经济发德育管理的前提
落实德育管理的前提是确定德育领导的管理体制。德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能。因此,要强化管理,并把它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1. 为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在党委(党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实施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
2. 建立校内德育工作机构,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结构体系:一是教导处和全体任课教师,其主要任务是搞好教书育人;二是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其主要任务是搞好管理育人;三是总务处和全体职工,主要任务是搞好服务育人。三条渠道紧紧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主旋律,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
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优化校外育人环境。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步,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管理递增的效果。
三、落实德育管理的关键是实行德育目标管理
(一)正确地确定目标
德育目标即学校德育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与标准。建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严格考核德育工作,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变“无计划”为“有计划”,这应该是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握两点:
其一是目标具体。德育目标的确立,关键在于具体化。所以,要根据培养目标、德育规格和学生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德育任务与要求、内容与途径、实施与考核等作出科学而具体的规定,尽量减少规定本身的空泛性和模糊性,竭力避免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其二是责任落实。学校的处室和班级,都必须实行适合自己情况的责任制,而任何责任制都必须落实到每个人,这是行为原则的一个根本要求,因此,随着德育目标的确立,务必使学校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可以考核的具体责任;要把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成若干定量指标,变无型为有型,变无据可查为有据可考;把德育工作指标与学校其他工作指标同时下达到处室、年级、学科、团队、班级;把德育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轨道,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做到业务工作与德育工作同步考核、同步管理。
(二)科学地实施目标
确定目标是为了实施目标,大的德育目标确定后,就需要通过全校人员的努力,以促进目标的实现。为达到这一要求,也要抓住两点:
其一,抓管理。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德育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这是最好的管理措施之一。只有严格考核,才能正确评价一个单位德育工作的成效,才能激励起全校教职工搞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使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促使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对学生的考核包括两方面:一是德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如思想品德考核;二是思想品德行为考核,如政治态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劳动观念、思想品德等。德育考核每学期一次。考核结果记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并与评三好学生直接挂钩。另外,对学校教职工也要进行考核,考查德育管理目标的落实情况,并把考核与提职、晋级结合起来,以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二,抓教育。学校不能没有管理,更不能没有教育。管理与教育是辩证的统一。管理能够约束人的行为,教育则使人形成自觉的行为。
三、落实德育管理的基础是管好一支德育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是群众性工作,需要依靠全校工作人员去做,特别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一支强大的德育工作队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落到实处。那么,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呢?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第一,强化德育管理意识。现代学校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教育因素构成的教育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育”,都不是完整的现代学校教育。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德育,否则就是缺乏完整教育思想的表现。因此,要帮助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德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增强广大教职工做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之自觉地像抓教学工作那样,努力搞好德育管理。
第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思想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而是一生。事实证明,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做得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师的素质教育抓得不紧,有的教师职业道德差、事业心不强,有的教师“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不少教师则缺乏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教师入手。然而,长期以来,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比较明显而具体的,业务培训也能排上日程。唯有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是抽象的、一般化的。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一个为人师表和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为人师表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所以对教师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尤其需要提出突出的地位。
第三,建立德育的激励机制。激励,是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包括奖励和处罚),对全校师生施以刺激,引起内部的心理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以便达到预定目标的手段。因此,在德育管理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教书育人,使学生乐学做人。如设“教书育人奖”,每年奖励一批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提职晋级、评定职称、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只有将职工育人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德育管理才有可靠的群众基础。
总起来说,要强化德育管理,必须在“实”字上狠下工夫。做好了上述几个方面工作,才能把德育管理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德育管理的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玫.德育与班级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志军.德育管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蔡书太.实施目标管理提升德育质量[J].科技视界,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