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作用的研究
2014-08-02焦晓波陈锦梅
焦晓波,陈锦梅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作用的研究
焦晓波,陈锦梅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企业成长已经成为一个被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企业成长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将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与中小企业的成长有机结合,探索三个层次的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通过渗透企业家精神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创建外部环境对其的支持力,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使企业稳步持续发展。
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企业成长
一、引言
当前经济衰退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经济的主要行业。由于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总人数在2009年呈下降趋势,这是16年来的第一次(Usalcas,2010)[1]。然后随着后几个月的向上走向,就业水平逐渐平稳下来。对在低迷时期存在业务漏洞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倒闭,中小企业失业率水平往往会高于该经济时期的其他型企业,这一观点已经被Judd和McNeil(2008)所证实[2]。他们得出结论,中小型企业在低迷时期面临的失败率反映了一个事实,即这些组织通常拥有比同行业大公司更有限的资源。美国著名学家Peter F. Drucker认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大公司大企业了,而是由管理型经济转变为创业型经济背景下的众多中小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若想在困境中生存,就需要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创造新的资源。而企业家精神可以贯穿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弥补企业劣势,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应对经济危机,在经济平稳期逐渐成长。因此,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中小型企业成长的作用是有必要的。
二、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成长关系
(一)企业家精神概述
相关文献中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英文定义是 “entrepreneurship”,表示“基于工作并寻求机会,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通过创业、冒险和创新来实现个人目标,以此满足社会需求”[3]。Weber(2002)从宗教文化视角揭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表明“敬业精神”即新教徒艰苦劳动,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对财富的追求和节俭即为现代企业家精神[4]。Lynn(1991)研究了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也就是人们对工作、人际关系、金钱以及风险,机会等各种事物的态度。Schumpeter、Drucker和Gartner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从行为视角明确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Schumpeter与Drucker(1985)认为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人格特征,而是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行动[5]。之后Davidson(2003)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家精神分为学术领域和社会现象两个视角分别看待,时鹏程等(2006)则根据企业家精神在社会现象中的表现构建了三个层次,即个体层次论,组织层次论,社会层次论。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企业家精神依据不同视角所进行的概述总结归纳为表1。
(二)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成长过程的体现
企业成长并非短期内迅速扩张企业,而是内部系统功能的一个变化过程,最终体现在资源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图1):一 是“量”的增长,即经营资源数字上的增加,表现为规模的扩大、销售额的增长、利润的提高等;二是“质”的提高,即企业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表现为资源的性质变化、分配主体的革新,组织结构、制度框架、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等。中小企业持续成长依靠其核心竞争力,成长潜力以及环境对企业成长的支持力,它们的培养过程则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过程,体现了企业家的创新(李建桥,2006)[6]。在经典创业理论中,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平衡的结果,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主体本身的意愿与机遇、资源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
表1 不同时期依据不同视角对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理解与概述
研究代表人或机构研究相关视角企业家精神相关理解与概述Weber(2002)宗教文化表明“敬业精神”即新教徒艰苦劳动,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对财富的追求和节俭即为现代企业家精神McClellan(1954)“成就需求”理论集中考察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业过程结合的相互作用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2000)文化道德与市场经结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道德观念归根到底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是市场经济在各个发展阶段中一直流传下来的其特有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Hager(1960)经济伦理是在社会中某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少数群体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进行的抗争Lynn(1991)文化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一种价值观体系,就是人们对工作、人际关系、金钱以及风险,机会等各种事物的态度Schumpeter(1934)Drunker(1985)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或企业的内在察赋,是一种善于发现、创新和整合的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付诸于企业实践的行动集合,本质是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引人新的“生产组合”Gartner(1988)行为论和价值论的比较把组织作为一个基本的分析层次,而企业家的个性特质只是企业家行为的一种辅助,理解企业家精神的焦点应从个性论转移到行为论,从关注“谁是企业家”转移到“企业家做什么”这一问题上来Covin(1991)Slevin(1991)企业行为将企业家精神描述为三种类型的组织层级的行为构成,即在面临不确定性是承担与投资决策和战略行动相关的高级管理风险;品创新的频率和范围以及与技术领先相关的趋势;产业竞争对手积极主动竞争的倾向性所体现出来的先锋特质Bygrave(1999)工作过程企业家精神是包括个体对创业活动的计划、创新、执行、控制在内的全过程Davidson(2003)学术领域社会现象将企业家精神作为学术领域看待时,其研究应获得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尽可能多的知识;将企业家精神作为社会现象看待时,应从该视角来描述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功能时鹏程等(2006)社会现象构建了三个层次,即个体层次论,组织层次论,社会层次论王敏等(2012)构成要素创业精神,学习精神,责任精神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图1 企业成长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之前相关的文献只是单纯的对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视角进行了研究,没有把对企业的影响作出说明,为了更好的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本文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次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三、三个层次的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
(一)个体层次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
个体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从关注对有成功经验的个体企业家研究,到开发出一系列依据心理量表测量的创业倾向的定量分析等,来进一步关注企业家精神。
个人人格结构的内在是存在差异的,即企业家精神载体的个人具有特殊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又将个人创业特质的单方面研究扩展到对个体环境互动的研究中去,得出企业家精神与环境具有相互适应性,以及环境影响个体创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对中小企业创建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Christian Lflthje和Nikolaus Franke (2003)把心理学特质论的量表变量和创业环境变量结合在一起,对麻省理工学院的512个学生进行了测量,验证了创业意向模型,扩大了对个体层次的企业家精神解释力①。他们认为,大学应该加强企业家精神教育,加大企业家精神研究,加深资源支持的力度,在促进学生创业行为的同时消除由客观环境造成的创业壁垒。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冒险倾向和控制取向落后于大中型企业。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影响中小企业创建期的因素是潜在创业个体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引导、强化个体的创业精神、知识和技能,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客观环境造成的壁垒,塑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文化氛围来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在创建期取得成功。因此,为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建期的成长,应进一步加强对创业主体关于创业精神、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增强其冒险精神和控制取向,引导和强化创业主体寻找并挖掘市场中的各种机遇,创建企业,并利用各项资源使其发展。
从表现形式上看,个体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主要是对企业在创建期的成长具有显著影响,它将创建企业看成一种可管理的行为,在企业家精神与客观坏境的互动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组织层次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
创业成功后,中小企业则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研究目的在于启发和指导企业组织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氛围、文化和制度,进而使其成为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时鹏程等,2006)[7]。
《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在日本企业中,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倒闭,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据统计,截至2013年,在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 200万家,占中国总企业的90%,但平均寿命仅2.9年,远逊于日本。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却普遍的“幼年夭折”,这个问题需得到密切关注。伴随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成长中期向转型期转变过程中,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可持续发展依靠成长力促进,企业的成长力是惟一使企业保持优势的路径。而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重点就在于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成长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出贡献以及产生作用。Paul Thomas(2004)认为,企业成长力(Enterprise Growth Force)是企业持续获利的能力[8]。而从力学角度分析,黎志成(2003)认为企业成长力并不是指单纯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的动力,而是指企业成长的动力和阻力的合力,以及可能产生的能量、能力和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9]。这种合力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程度。企业的成长力的函数关系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F(t)=G(f(1)-f(2))=G(f(t))=a×T
其中,F(t)为企业成长力;f(t)为企业合力;G(f(t))为成长力与合力的函数关系;f(1)为企业所受到的促进力合力;f(2)为企业所受到的阻碍力合力;a为企业成长加速度;T为企业规模。当T(t)=Constant时,企业的成长力与合力为正比关系。
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依托于现有的企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内部人员素质与能力,并与外部政治政策、经济环境等产生合力,指导企业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刺激企业创新实践,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传播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促进企业不断变革,使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三)社会层次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
社会层次企业家精神是基于文化、宗教、国家、社会、地区等的创业精神。它通过引导、培养社会经济文化,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开放思维,在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刺激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构建创业型社会(王敏等,2006)[10]。
Porter(1997)认为,民族、国家对本地企业的竞争力有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反作用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动力是创新,即产品、服务、技术上的创新[11]。在企业技改方面,根据第9次全国私企调查结果显示,89%企业的技改都未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此方面,政府应大力支持广大中小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提高自主创新的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并且发展产业集群,走出“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加大创新政策的鼓励力度,打造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引导产学研转化,发扬社会层次的企业家精神。Kreft和Sobel(2004)曾提出通过吸引创业投资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因此,政府要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12]。此外,政府还应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改进政府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营造以创业培训为主的文化氛围。德国经济在战后快速增长,就得益于国家经济援助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并且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非规范的市场中沉浮的群体,不仅因受到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迅速进入市场,又因受到来自大企业的非公平竞争使企业成长潜力受限,以至于有可能很快被排挤出局[13]。这时候,除了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生存能力外,政府更应该发扬社会层次企业家精神,创建创业型社会,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市场逐渐稳定规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建议,约束企业间的不良竞争行为,调节企业间的矛盾,改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让中小企业处于优质的外部坏境中,使其向健康的方向成长。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实用的进取精神,借助社会层次的企业家精神,激发整个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可以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的成长,见表2。
表2 三个层次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成长作用的比较
项目个人层次企业家精神组织层次企业家精神社会层次企业家精神载体创业者组织(企业/公司)国家/社会公共组织影响企业成长期企业创建期成长中期至转型期企业转型升级期机会识别创业者眼光组织战略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发挥影响方式个人创业特质:冒险倾向;控制倾向环境影响因素:支持因素;环境壁垒成长力:促进力与抑制力相互作用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创业型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激情,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四、结论和展望
企业家精神在中小企业的成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学习、创新过程。这一过程分别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不同视角,即个体、组织、社会三方面体现出来。本文只是定性的对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影响作用作出了分析,为中小企业如何保持健康持续成长给出了建议,然而由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成长涉及行为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庞杂系统,且其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因此对其理论体系的梳理还有不足之处,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还需另文深究。
注 释:
① Christian Lflthje和Nikolaus Franke 把该研究中的个体创业特质分为冒险倾向和控制取向,并把环境的影响因素分为支持因素和创业壁垒。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技术背景的学生来说,客观环境会对他们的创业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创业壁垒少,而支持因素多,能促成更多的创业行为,反之则会减少。
〔1〕 USALCAS J.Perspectives on Labor and Income[J].LaborMarketReview,2009,22(2):15-25.
〔2〕 JUDD R,MCNEIL R D.Large firms & small firms:Job quality,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ofAmericanAcademyofBusiness,2010,14(1):164-172.
〔3〕 JAMES A M.Entrepreneurship[J].TheIndependentReview,2006,10(4):549-571.
〔4〕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 李建桥.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商业时代,2006(9):83-86.
〔7〕 时鹏程,许磊.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2):44-51.
〔8〕 保罗·托马斯.成长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9〕 黎志成.论企业成长及其形成机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5(5):85-89.
〔10〕 王敏.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研究——基于层次构成的视角[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46-48.
〔11〕 QUADRIN V.Entrepreneurship,saving and social mobility[J].ReviewofEconomicDynamics,2000,3(1):1-40.
〔12〕 THORNTON J.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Long-run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J].SouthernEconomicJournal,2001,68(2):464-468.
〔13〕 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4〕 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彭志华,译.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15〕 刘国光.中小企业成长[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16〕 杨杜.企业成长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7〕 CHELL.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李欲晓,赵深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18〕 NIKOLAUS F.The "making" of an entrepreneur:testing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J].R&DManagement,2003,33(2):135-146.
〔19〕 DAVIDSSON P.Th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ach:some suggestions[J].AdvancesinEntrepreneurship,FirmEmergenceandGrowth,2003(6):315-372.
〔20〕 STIGLITZ J E.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1,71(3):393-410.
〔21〕 ELISABETH J T,CHARLES W H.Key attributes of the founding entrepreneurial team of rapidly growing new ventures[J].TheJournalofPrivateEquity,2001,4(2):19-31.
〔22〕 PHILLIP H.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9,24(3):197-205.
〔23〕 周霞.企业家精神及其发展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53-57.
〔24〕 韩太洋.企业成长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5):46-51.
〔25〕 李柏洲.中小企业成长理评述极其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191-193.
〔26〕 姜美红.浅谈企业家精神内涵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12):85-90.
〔27〕 马志贤.浅谈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07(8):52-58.
〔28〕 杨俊.基于企业行为的企业家能力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4):28-35.
(责任编辑 杜 敏)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on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JIAO Xiao-bo, CHEN Jin-mei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European debt cris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growth of firms have become the topic which is widely concerned. Th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SMEs(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human resources, funds, technologie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ree levels of entrepreneurship are combined with growth of SMEs to explore the impacts and effects on them. By permeating entrepreneurship into SMEs and creating supportive external environments,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can be enhanced and which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be steady to keep on a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 SMEs; firm growth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6.017
2014-10-31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4.06.017.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9 15:30
焦晓波(1968—),男,安徽巢湖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营销、创业管理。
F272
A
1007-6875(2014)05-00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