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居民人均口粮需要量分析
——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

2014-08-02梁姝娜

关键词:需要量口粮碳水化合物

梁姝娜

(1.鲁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2.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中国居民人均口粮需要量分析
——基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视角

梁姝娜1,2

(1.鲁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2.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研究中国人均口粮需要量并建立人均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对于准确判断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为依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计算符合营养标准的年人均口粮需要量,结果为191公斤。这一数量可以作为我国目前粮食消费结构下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据此标准,我国目前口粮供给数量是安全的,但存在地区结构和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人均口粮需要量;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粮食安全

一、引 言

我国对粮食安全数量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众多,成果丰富。从居民膳食营养角度对粮食需要量进行研究的文献主要有三篇,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分别是:骆建忠(2008)[1];胡小平、郭晓慧(2010)[2];唐华俊、李哲敏(2012)[3]。三篇文献的共同之处在于均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宝塔”)推荐的各种食物摄入量为依据确定人均粮食需求量。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宝塔”推荐的摄入量适用于一般健康成年人,没有反映未成年人的情况和不同性别成年人的情况。针对这一不足,三篇文献均没有提出解决办法。第二,“宝塔”推荐的各种食物摄入量上下限差距比较大,如“谷物薯类及杂豆”的摄入量为250 g~400g,上下限相差150g,差额为下限的60%,上限的37.5%。较大的摄入量差距不能准确反映居民对各种食物的需要量。针对这一不足,三篇文献均提出弥补办法。骆建忠和唐华俊、李哲敏分别按照上下限及上下限的均值提出“高、低、中”三种粮食需求量方案。但在实践中,到底以哪一种方案为准呢?胡小平、郭晓慧“取《指南》中的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平均值测算人均粮食需求,为了避免低估,再上调10%作为保险系数”。但10%保险系数的选择缺乏客观依据。

本文以中国营养学会针对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4]为切入点,对人均口粮需要量*对于安全的粮食数量,许多文献表述为“需求量”。在经济学中,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量涉及消费者的购买力问题。但这些文献并没有对居民的购买力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使用粮食“需要量”而不是“需求量”一词,因为本文仅从膳食营养的角度对居民所需要的粮食数量进行研究,没有涉及居民的购买力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人均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口粮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薯类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豆类主要包括大豆和其他豆类。本文的总体思路和方法为: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不同年龄男女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及各种粮食所含营养成分[5],分别计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各种口粮需要量,再根据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权计算出人均口粮需要量。

二、不同年龄男女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中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不同年龄男女居民不同的体力活动强度推荐了膳食能量摄入量,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MJ/d)

注:一切做功,包括人体细胞内的做功都需要能量,故在国际上以焦耳(Joule,简称J)为单位来表示。营养学上由于所用的数值大,故常以kJ或MJ作为单位计算。换算关系为:1 MJ=1 000 kJ=106 J。MJ/d表示每天的能量。

资料来源: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56-57页。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来自食物中的产能营养素,包括糖类(即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其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所占比重最大。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除了2岁以下的婴幼儿外,碳水化合物应提供55%—65%的膳食能量。另外两种产能营养素提供的能量仅占35%—45%。因此,本文以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为依据,确定人均口粮需要量*由于缺乏关于居民体力活动强度的数据,本文对18岁~70岁居民以中体力活动强度为标准确定其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对70岁及以上的居民以轻体力活动强度为标准确定其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另外,由于2岁以下婴幼儿口粮数量很少,可能正因为如此,中国营养学会并未推荐2岁以下婴幼儿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所以,本文仅涉及了2岁及以上居民的口粮需要量问题。。本文以碳水化合物提供55%的膳食能量为标准,因为,本文只涉及粮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并未涉及其他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居民通过其他食物也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总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总膳食能量中所占比重将高于55%。所以,以碳水化合物提供55%的膳食能量为标准确定人均口粮需要量是合理的。

以碳水化合物提供55%的膳食能量为标准,确定不同年龄男女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中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具体计算方法为:以各年龄男女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数值乘以55%,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中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MJ/d)

三、人均口粮需要量

(一)各种口粮在口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由于我国统计数据中没有较完整全面的人均各种口粮食用量或供给量的数据,本文根据FAO提供的年人均各种口粮供给量数据[6],计算出自1991—2009年间人均各种口粮供给量在口粮供给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此作为确定居民食用的各种口粮在口粮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依据。结果表明,各种口粮供给量在2006—2009年间呈现出新的且较稳定的趋势,所以,本文以各种口粮在2006—2009年间的平均比重作为其在全部口粮中所占的比重。具体数值见表3。

表3 各种口粮在全部口粮中的比重 %

(二)各种口粮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全部口粮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中的比重

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4中A至F栏。表中G栏将在下文的计算中使用。

表4 各种口粮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全部口粮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中所占的比重

注:1.每克口粮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构成等于A栏各种口粮碳水化合物含量乘以表3中各种口粮在全部口粮中的比重。

2.净能量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称为能量系数。碳水化合物净能量系数为0.01681MJ/g。

资料来源:A栏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中国食物成分表》第4,6,16,20页;B栏数据来源于表3;D栏数据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22页。

表5 全部口粮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中来自每种口粮的能量(MJ/d)

(三)在全部口粮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中来自每种口粮的能量

用表4中F栏的能量比重乘以表2中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天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即得表5。

(四)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各种口粮需要量

用表5中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来自每种口粮的能量除以表4中G栏,即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天需要的各种口粮的数量,将结果再乘以365天,即得出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人每年需要的各种口粮数量,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人每年各种口粮需要量(kg/yr)

(五)中国居民年人均各种口粮需要量

在不同年龄男女居民每年各种口粮需要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计算年人均各种口粮需要量。为此,首先要确定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是极其微小、缓慢的,而且,从2001年以来有统计数据的年份看,每个年龄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小于1%,因此,即使在短期内人口构成有所变化,对居民年人均粮食消费量的影响也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本文的目的在于确定具有一般意义的人均粮食需要量,而不是确定或预测某一年的人均粮食需要量,所以,本文仅以2011年我国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权数,计算年人均粮食需要量,其结果具有一般意义。在长期内,如果人口构成有了较大变化,可以用新的人口构成数据重新计算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并根据本文中的方法对人均粮食需要量进行重新计算。

《中国统计年鉴》[7]中“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是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没有分别统计各年龄人口数及其比重,本文以每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五分之一作为每个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具体见表7。

表7 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

用表7中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权数乘以表6中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年各种口粮需要量,再对每种口粮需要量求和,即得出按不同年龄男女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权计算的年人均各种口粮需要量,结果见表8。

表8 年人均口粮需要量(kg/yr)

根据中国居民目前的口粮消费结构,年人均口粮需要量为190.05公斤。

(六)各种口粮之间的替代系数

表8是按照目前的消费习惯确定的中国年人均各种口粮需要量。消费习惯的变化或各种粮食供给量的变化将使人均各种口粮的实际需要量发生变化。各种口粮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以各种口粮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为依据,确定各种口粮之间的替代系数如表9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据此对人均各种口粮的需要量进行调整。

表9 各种口粮之间的替代系数

四、结 论

粮食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体营养需要,因此,应该从营养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供给能力出发,建立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人均口粮191公斤是在目前的粮食消费结构下,能够满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需要的粮食数量,可以作为人均口粮安全的数量标准。未来,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将升级,这将引起人均口粮需要量的变化,届时可以依据各种口粮之间的替代系数对人均口粮需要量进行调整。

根据FAO数据,我国在2000—2009年间,各年人均口粮供给量均超过210公斤,平均超过220公斤*年人均口粮供给量根据2000—2009年FAO“Food supply quantity (kg/capita/yr)”和“Feed (1000 tonnes)”数据计算得出。。我国年人均口粮供给量已超过安全标准,表明在目前的人口规模和消费结构下,我国口粮供给量是安全的。但我国个别地区和个别人口仍存在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这表明我国粮食供给存在地区结构和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未来食用粮食需要量必将增长,加之其他各种用途粮食需要量的增长,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1] 骆建忠.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90-107.

[2] 胡小平,郭晓慧. 2020 年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基于营养标准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0(6):4-15

[3] 唐华俊,李哲敏. 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 2315-2327

[4]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22,56-57.

[5] FAO. Food group shares in total food supply-Food supply quantity (kg/capita/yr). (2012-06-29) [2012-11-11] http://faostat.fao.org/site/368/DesktopDefault.aspx?PageID=368#ancor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6,16,2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2)[M/OL]. 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313753EA8E73D767B762C4257387DD18?m=hgnd.

[责任编辑:秦卫波]

Study on Per Capita Grain Ration Requirement Based on Chinese RNIs

LIANG Shu-Na1,2

(1.College of Commerce,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00,China;2.College of Econom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s) to definite the per capita grain ration requirement which can meet the nutritional standards,and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of per capita grain ration requir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ccurate judgment for China’s grain security situation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grain security. According to pres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food,the annual per capita grain ration requirement is 191 kg can be used as the basic food grain quantity security standard in China. China’s current per capita food grain supply is safe,but there are structural imbalances issues. With population growth,China’s future grain security situation is grim.

Per Capita Grain Ration Requirement;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 (RNIs);Food Security

2014-09-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062)。

梁姝娜(1971-),女,吉林梨树人,鲁东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F222.3

A

1001-6201(2014)06-0025-06

猜你喜欢

需要量口粮碳水化合物
叶酸在鸡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说说碳水化合物
减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长期减肥
杨凌农科 让普通口粮变“地下黄金”
改革开放推进口粮消费模式融入美好生活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
祖传“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