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学两点改进探讨
2014-08-02潘旭文
潘旭文
摘要:在测量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就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9-0125-02
《建筑工程测量》在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中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抄平和地形测量等专业能力。对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应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掌握知识。
1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弊端
1.1所用的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中职院校所用的《建筑工程测量》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规范比较落后,只注重理论内容的讲述,忽视了实训内容。现实当中教材的内容重点仍以学习光学测量仪器为主,对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只作一些表面上的介绍,看不到具体的实例,这样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远远达不到目前工程测量发展的要求。
1.2采用的教学仪器落后
学校用于教学的测量仪器比较古老,而且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多个学生使用一台测量仪器,而且初学者水平不高,在使用过程当中难免出现未严格按照仪器正确操作程序进行测量的情况,结果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经常对测量仪器进行修理、校正——即使修理好,仪器的精度也达不到最初的准确度。
1.3实验场地不确定
好多学校没有已知的测量实训点,测量实训时场地也很难固定,往往是代课教师在校园里根据当地的地形定出一些自由点让学生来观测。学生完成测量实训后,教师很难对测量数据的真实性作出判断。同时因测量实训场地的不确定,导致有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为了不返工、不进行重测,刻意修改测量数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进
2.1教学内容的把握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测量》教材虽然标明是高职高专的专用或规划教材,但从内容上看,与普通高等院校教材差别不大。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测量》教材课程内容偏多,且部分内容比较陈旧,与实际工程脱节。新仪器、新技术在有些教材上虽有所提及,但基本上是点到为止、粗略介绍,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说明,学生也就不可能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新仪器。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适用、适合、必需”为原则对不同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比如,作为测量人员,务必熟练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因此,仪器的操作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目前工程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又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光学经纬仪已经被电子经纬仪等新仪器取代,微倾式水准仪也基本上不使用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应删掉,而将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作为教学重点,重点讲授仪器的操作。再比如,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而大多数教材对全站仪只是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完后只是知道全站仪这一仪器,对其他内容却不了解。因此,教材中应增加全站仪这部分内容,介绍常用型号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于全站仪的使用,精距量距这一部分则可不讲,只介绍量距的一般使用方法就可以了。总之,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应以“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兼顾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为准绳。
2.2 实践内容的改进
目前建筑工程测量仪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发展速度也很快,但用于学校教学的仪器却非常落后,教学仪器的使用永远跟不上生产的步伐。另外,绝大多数院校教学仪器购置程序比较复杂,经费又很短缺,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用于教学的各种实训仪器,更谈不上新型号仪器的使用。
在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测量实训,合理分配测量实训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在于实训,因此要重点加强实训操作环节。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教学中实践部分应占到整个教学的50%,因为学生能力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效率来直接体现的。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是实践教学达到目的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测量实训是重点之一。测量之前应对仪器进行仔细检校,检校好后才能进行教学实训。学生在实训之前必须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外业施测的各个程序来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再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内业整理,并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核,只有一切达到精度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测图或定位放线的施工测量。
3教师素质的提高
3.1理论知识的更新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测绘理论也在不断完善。激光经纬仪、全站仪和GPS定位系统等新仪器、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大量应用,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理论知识的新动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对理论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另外,教师还应经常阅读测量文献,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3.2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需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与现场的测量人员多交流,汲取他们的实践经验,最好能够到企业一线去锻炼或培训,以此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教师应当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拥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工程测量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建筑人才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