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地质条件在隧道勘察中的重要性
2014-08-01罗小松
罗小松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 工程地质条件对于隧道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隧道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要确保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安全、快速、经济的完成建设,但是隧道工程项目建设隐蔽性较强,因此建设中存在着较多的复杂性与不可预见性。由于隧道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者是施工技术方案选择不当,造成一些工程项目在建设实施期间经常出现隧道塌方、隧道冒顶、突泥涌水、山体开裂或者是偏压等工程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同时也增加了隧道继续施工作业的难度。针对由于复杂地质构造有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问题,做好隧道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方案优化与防范处理,已经成为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内容,依靠对隧道工程进行实地的地质勘查、水文勘察与地质构造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已经成为隧道项目设计施工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防范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地质灾害问题的关键措施。
2 工程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隧道位于桐梓县娄山关,隧道进口位于娄山关林场,出口位于娄山关上湾村,交通较为方便。
(2)气象、水文。隧道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72 ℃,极端最高气温为37.5 ℃,极端最低气温为-6.9 ℃,年活动积温4 504.7 ℃,年平均无霜期265 d。年均降水量1 057.1 mm,多集中在五月至十月。
(3)地形地貌。隧址区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沟谷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冲沟、山洼深切等不良地貌发育,隧道进、出口地形相对较缓。
(4)地层岩性。隧道区上覆粘土及少量回填土,下覆基岩分别为强风化与中风化白云岩。
(5)地质构造。隧道地层稳定,隧道与断层小角度相交,岩体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进口75°∠13°,出口53°∠23°。
(6)地震情况。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
(7)水文地质。钻孔中未见地下水,结合地形地貌,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判断,隧址地下水类型为覆盖层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3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围岩等级划分
(1)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为含碎石粘土与填筑土两层,含碎石粘土呈褐、黄褐色,碎石以强风化白云岩为主,分布在进出口及隧道洞身表层,厚度总体较薄,钻探揭示厚1.8 ~4.8 m;填筑土呈杂色,主要以白云岩碎块石夹粘土为主,表层0.5 m 为混凝土地坪,分布在出口处,钻探揭示厚5.6 m。
(2)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强风化白云岩节理裂隙极发育,节理裂隙粘土充填,岩体破碎,岩芯呈沙状,钻探揭露厚3.3 ~6.9 m,软石Ⅳ级;中风化白云岩呈灰绿色块状,细至中粒结构,微节理裂隙发育,质硬,岩体较完整至较破碎,次坚石Ⅴ级。
(4)隧道围岩分级。隧道围岩分级采用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围岩质量指标BQ 值判别法。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90 +3Rc+250Kv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BQ-100(K1+K2+K3)
式中:K1、K2、K3分别为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初始应力状态修正系数;Kv为岩体完整性系数;Rc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经计算分析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所示。
表1 围岩级别划分表
4 地质构造对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分析
娄山关断裂:位于桐(梓)遵(义)公路一线,南与新士沟断裂相连(遵义幅),断裂经娄山关、南溪口、狮溪沟将红花园断裂切割,北端于彭家湾铁路附近的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中消失,区内长约13 km。断面倾向东或西,倾角80° ~85°,两侧地层均为寒武、奥陶、志留系。断面微曲、平整光滑。东盘为细小的条带状角砾状白云岩;近断面处构造岩细腻,远之则呈细小鲕粒状到豆状,再过度到具有一定球度的次棱角状。破碎带宽3 ~5 m,断距50 ~100 m。断裂与隧道轴线呈小角度(27°)交于K2 +517 处,为一条压扭性断裂,构造角砾岩密实、坚硬,为一区域稳定性断裂,对隧道影响较小,施工开挖中需注意防范透顶、垮塌等。
5 隧道稳定性分析
5.1 隧道进、出口工程施工的影响
(1)进洞口边坡稳定性评价。进口上覆含碎石粘土、强风化白云岩,岩体极破碎,隧道地表无水体,无拉裂、崩塌现象,坡形完整,自然状态下边坡稳定。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断仰坡开挖为切向坡,无外倾结构面,岩体较破碎,完整性较差,易形成层面与裂隙组成的楔形体剪切与崩塌。
(2)出洞口边坡稳定性评价。隧道出口上覆含碎石粘土、回填土,下覆强风化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未见拉裂、滑塌等失稳现象,坡形完整,自然状态下边坡稳定。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断仰坡开挖为切向坡,无外倾结构面,开挖边坡为层状斜向结构,易形成层面与节理组成的楔形体滑动成崩塌。
(3)洞口工程措施建议。进、出口上覆粘土,厚3.5 ~5.6 m,强风化白云岩厚3.6 m ,表层风化强烈,岩体破碎,建议采用1∶0.75 ~1.0 的坡率,采用框架锚杆防护。进、出洞口仰坡均应设置截、排水沟。
5.2 对于隧道洞身施工的影响
(1)K1 +610 ~K1 +840 段:该段为Ⅴ级围岩,围岩为松散覆盖层、强至中风化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质软,物探显示岩体破碎至极破碎。物探测试Vp= 500 ~2 400 m/s,Rc=8.0 MPa,Kv=0.18,BQ=159。点滴状出水,围岩自稳能力差,拱顶及侧壁易坍塌。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辅以管棚超前支护,采用整体式衬砌施工支护。
(2)K1 +840 ~K2 +030 段:该段为Ⅳ级围岩,围岩为中风化、微风化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坚硬,物探显示岩体破碎至较破碎。物探测试Vp=2 400 ~3 000 m/s,Rc=63.51 MPa,Kv=0.25,BQ=343。点滴状出水,开挖局部掉块,围岩级别为Ⅳ级,总体稳定性较差。可采用全断面开挖,复合式衬砌施工支护。
(3)K2 +030 ~K2 +430 段:该段为Ⅲ级围岩,岩性为中至微风化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质坚硬,岩体较破碎至较完整。物探测试Vp= 3 000 ~3 600 m/s,Rc=63.51 MPa,Kv=0.38,BQ =375.5。点滴状出水,开挖偶掉块,可采用全断面开挖,复合式衬砌施工支护。
(4)K2 +430 ~K2 +730 段:该段为Ⅳ级围岩,岩性为中风化白云岩及断层破碎带,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坚硬,受断层影响,岩体破碎至较破碎。物探测试Vp=2 300 ~3 000 m/s,Rc=63.51 MPa,Kv=0.24,BQ =340.5。点滴状出水,断层破碎带易突水,形成股流状,开挖局部掉块。建议采用台阶法开挖,采用复合式衬砌施工支护。
(5)K2 +730 ~K2 +880 段:该段为Ⅴ级围岩,围岩为强至中风化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质软,物探显示岩体破碎至极破碎。物探测试Vp= 500 ~2 000 m/s,Rc=8.0 MPa,Kv=0.17,BQ =156.5。点滴状出水,围岩自稳能力差,拱顶及侧壁易坍塌。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辅以管棚超前支护,采用整体式衬砌施工支护。由于该段为娄山关景区停车场,该段隧道埋深仅12 ~16 m,填筑土厚5 ~8 m,隧道开挖易冒顶,建议该段设置明洞通过。
6 结 语
地质条件对于隧道项目建设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的主要依据。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作业安全实施,避免各种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阶段,应该综合采用多种勘探方法,重点对隧道施工区域的覆盖层厚度、地层岩性、岩体风化程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勘察,进而对隧道施工区域的岩体完整性及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为隧道工程施工图的设计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1]孙英勋.CSAMT 法在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4):1184-1189.
[2]志清,张顶立.隧道病害地质雷达检测结果自动处理系统[J].隧道建设,2005,(25):80-84.
[3]吕乔森,罗学东,任浩.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穿河隧道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09,29(2):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