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X线平片与螺旋CT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14-08-01王飙王立群
王飙 王立群
对比X线平片与螺旋CT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王飙 王立群
目的 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接受X线平片及CT诊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CT对Ⅰ级及Ⅱ级病变的临床检查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级、Ⅳ级病变中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在关节面模糊、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征象检测率方面明显优于X线(P<0.01),而在关节软骨、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等晚期影像学征象等方面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仅能确诊中晚期AS病变,对于早期疑似AS病变的患者,应尽早采用CT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或漏诊。
X线平片;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以往AS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进行诊断,但早期AS症状不典型,加之X线分辨率较低,因此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1]。螺旋CT由于具有很高的时间、空间、密度分辨率,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多种病理检查中[2]。本研究对AS患者应用CT进行诊断,并与传统X线平片检查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1984年美国纽约修订的强制性脊柱炎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进行确诊;(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性疾病及骨科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16例,年龄为20~48岁,平均年龄为(25.6±6.5)岁,病程为3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2.8±1.3)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行X线平片及CT检查,采用日本东芝系列DR机行X线平片扫描,扫描位置为双侧骶髂关节及腰椎正侧位[3]。完成X线平片扫描后采用荷兰Philips16排CT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髂脊上缘至趾骨并至髂脊下缘,并选择轴位容积进行扫描,参数设置为电流280mAs,电压120kV,层厚为5mm,层距为5mm,矩阵512×512图像分析,并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图片进行阅片。
1.3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纽约1984年对AS的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其中0级为关节无异常;Ⅰ级为骶骨骨小梁紊乱、增粗,骶骨关节面毛糙,关节面下出现小囊病变;Ⅱ级为骶髂关节面下小囊病变严重,关节面出现多发性骨质破坏,硬化区增生明显,关节见无显著变狭窄或增宽;Ⅲ级为在Ⅱ级病变基础上可见部分关节强直,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Ⅳ级: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完全强直[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及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情况 CT对Ⅰ级及Ⅱ级病变的临床检查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级、Ⅳ级病变中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X线及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情况[n(%)]
2.2 X线及CT对AS各种征象显示情况 CT在关节面模糊、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征象检测率方面明显优于X线(P<0.01),而在关节软骨、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等晚期影像学征象等方面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1~4和表2)。
图1 为正常骶髂骨关节模糊X线平片图像
图2 CT图像下显示右侧骶髂关节面侵蚀
图3 为CT图像下双侧骶髂关节增生、硬化
图4 为CT图像下髂关节骨质侵蚀,增宽
表2 2组对AS各种征象显示情况分析[n(%)]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风湿免疫科中常见的骨关节炎症性疾病[5],主要好发于青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早期以骶髂关节炎性破坏为主,中晚期则发展成脊柱的骨性融合与强直,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目前关于AS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预防AS病情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7]。影像学具有无创、可重复性特点,并可从断层图像中对组织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根据信号、密度或者回声对组织病变情况进行显示[8]。与X线平片相比,CT可清晰地对AS关节面进行显示,可从多个角度观察组织病变情况。在早期骶骨结构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中CT对Ⅰ级及Ⅱ级病变的临床检查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Ⅲ级、Ⅳ级病变中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X线仅能确诊中晚期AS病变,对于早期疑似AS病变的患者,应尽早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或漏诊。
[1] 陈爱丽.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939-940.
[2] 孙静,蔡跃增.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与临床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3):515-517,524.
[3] 雷振,李羽佳,徐娜,等.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2):4032-4035.
[4] 张继,申爱强,吉华明,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多层螺旋CT表现[J].河北医药,2011,33(10):1469-1470.
[5] 洪伟.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59-62.
[6] 俞咏梅,徐亮,张锡龙,等.X线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5):404-407.
[7] 李国强,邓家秀,方伟.DR、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征象显示情况分析及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4,33(16):3459-3461.
[8] 聂建.CT与X线、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3):53-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32
江西 341000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飙 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