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种植支抗螺钉不同植入部位的对比观察
2014-08-01孙晔
孙晔
微种植支抗螺钉不同植入部位的对比观察
孙晔
目的 比较微种植支抗螺钉不同植入部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错畸形患者90例,均以不完全翻瓣植入微螺钉的方法进行矫正,根据微螺钉植入部位的不同,均分为3组(n=30)。A组植入于膜龈联合处,B组植入于黏膜区域,C组植入于游离龈区域。各组中的每位患者微螺钉植入颗数均为2颗,在微螺钉植入4周后开始给予150g加载力,对各组在给予加载力前、后微螺钉植入体的稳定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在微螺钉植入0~4周末及给予加载力后,A组有4颗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为91.67%(55/60),B组有4颗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为83.33%(50/60),C组有4颗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为71.67%(43/60),3组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正治疗,以不完全翻瓣植入微螺钉的方法植入于膜龈联合处,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高,稳定性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种植支抗螺钉;植入部位;稳定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错畸形患者90例,均以不完全翻瓣植入微螺钉的方法进行矫正,根据微螺钉植入部位的不同,均分为3组(n=30)。A组植入于膜龈联合处,B组植入于黏膜区域,C组植入于游离龈区域。A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3~50岁,平均(25.0±10.5)岁。B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4~49岁,平均(26.5±9.8)岁。C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5~51岁,平均(28.6±10.7)岁。A、B、C3组患者均为需要对上颌进行最大支抗的固定正畸患者。3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自攻型微螺钉,型号11mm×2.0mm(上颌),9mm×1.6mm(下颌),生产厂家: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组受试者上颌左右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间颊侧区域植入同一种微螺钉,每组各植入30枚MIS,3组共计植入微螺钉90枚。
1.3 方法 各组患者均选择上颌左右两侧的第磨牙和第二双尖牙间的颊侧区域,进行微螺钉植入。A组植入于膜龈联合处(见图1),B组植入于黏膜区域(见图2),C组植入于游离龈区域(见图3)。手术刀片在植入区横行切入粘骨膜抵达骨皮质,伤口约为3~5mm横切口。经粘骨膜至骨皮质,将粘骨膜上下翻开,显露骨皮质,使骨皮质充分暴露[2],避免螺钉在旋入时把软组织带进骨腔。
在骨质坚硬区(上颌腭侧、下颌颊侧及前牙唇测)植入自攻型MIS时,使用小于微螺钉直径0.3~0.5mm的引导钻针,钻速为500~700r/min,钻孔深度3mm,在钻孔过程中不可停转,并对钻针进行喷水降温,直到钻针旋出,防止钻针的温度过高(见图4)。在使用钻针钻孔过程中不可将钻针摇动和偏摆,防止对植入微螺钉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对于出现骨质疏松的患者,可将微螺
微种植支抗螺钉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简化治疗、安全稳定、支抗效果好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加强支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口腔正畸治疗,并受到广大口腔医师和患者的好评[1]。但对微种植支抗螺钉植入部位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口腔医师的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观察对比微种植支抗螺钉不同植入部位的影响,分析微种植支抗螺钉不同植入部位的成功率,评价不同植入部位的稳定性,旨在为临床口腔正畸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钉植入骨皮质上。对于较多局部出血的患者,在微螺钉植入后进行缝合止血[3]。术后定期复查,在微螺钉植入4周后对微螺钉稳固且无明显炎症者,开始给予150g加载牵引力。
图1 微螺钉植入于膜龈联合处
图2 微螺钉植入于黏膜区域
1.4 观察项目 对各组在给予加载力前、后微螺钉植入体的稳定性进行对比观察。
1.5 疗效评价标准 复诊时观察植入部位的微螺钉周围软组织炎症情况;微螺钉有无松动,记录术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游离龈区域微螺钉植入手术反应轻微,术中仅有少许出血,术后疼痛不重,疼痛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少;膜龈联合处植入术后反应不十分明显,术后疼痛程度比较重,但能忍受,疼痛时间约2~4d;黏膜区域植入手术疼痛时间最长,疼痛程度相对较重。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螺钉植入4周后,微螺钉植入体未出现松动脱落,即为微种植支抗螺钉成功;在微螺钉植入0~4周末,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在给予加载力后,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即为微种植支抗螺钉失败[4]。
图3 微螺钉植入于游离龈区域
图4 对钻针进行喷水降温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微螺钉植入0~4周末及给予加载力后,A组有4颗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为91.67%(55/60),B组有4颗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为83.33%(50/60),C组有4颗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为71.67%(43/60),3组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膜龈联合处、黏膜区域、游离龈区域在实施手术后,不同区域对损伤组织的恢复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膜龈联合处的角化程度较高,组织表面较为致密,对损伤组织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微螺钉植入后的稳定性较好,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也就相对较高。黏膜区域的组织表面也较为致密,对损伤组织的恢复能力也相对较强,但抗炎能力相对较弱,在微螺钉植入后,患者的微螺钉周易出现严重的炎症。游离龈区域的组织较为松软,对损伤组织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差,抗炎能力相对较弱。由于游离龈区域的组织和嵴上纤维、龈纤维存在联系,在钻孔过程中及给予加载力后,嵴上纤维、龈纤维可出现伸缩情况,导致微螺钉出现微动,加之组织松软等原因,在微螺钉植入后,极易导致微螺钉植入体出现松动脱落。本研究显示,微螺钉植入于膜龈联合处的A组,较微螺钉植入于黏膜区域的B组,及微螺钉植入于游离龈区域的C组的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高,提示于膜龈联合处植入微螺钉植的稳定性较好。
综上所述,错颌畸形患者进行矫正治疗,以不完全翻瓣植入微螺钉的方法植入于膜龈联合处,微种植支抗螺钉的成功率高,稳定性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傅民魁.口腔正畸专科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9-180.
[2] 于蕴之.微螺钉种植体不同植入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2013,51(8):21-22.
[3] 张磊.微种植体支抗不同植入方法对稳定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6):55-56.
[4] 王增全.微种植支抗螺钉植入部位及植入方法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8,13(2):61-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039
安徽 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孙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