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细胞性肝癌血清中MIF、IL-17、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4-08-01钱夷婷吴婷婷

当代医学 2014年30期
关键词:肝细胞肝硬化肝癌

钱夷婷 吴婷婷

肝细胞性肝癌血清中MIF、IL-17、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钱夷婷 吴婷婷

目的 检测肝细胞性肝癌血清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e-17,IL-17)、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MIF、IL-17、IL-10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MIF、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41±20.28)vs(23.25±8.81),(88.84±22.74)vs(24.06±11.36),t=31.263、25.668,P<0.05];观察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7.58±19.26)vs(242.27±64.79),t=-60.589,P<0.05]。结论 血清中MIF、IL-17、IL-10的含量异常与肝细胞性肝癌关系密切,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肝细胞性肝癌;MIF;IL-17;IL-10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俗称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其肿瘤标志物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将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示肿瘤的严重程度[1-2],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组针对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e-17,IL-17)、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等炎性标志物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合并慢性乙型肝炎15例、慢性丙型肝炎1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炎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2例;包括男30例、女20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6.55±12.09)岁;对照组合并慢性乙型肝炎9例,慢性丙型肝炎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炎肝硬化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1例;包括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01±15.18)岁。2组无其它器官严重疾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采集的全血静置冰箱4℃过夜,然后1000~3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ELISA法定量测定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IL-17、IL-10水平。实验原理: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MIF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抗MIF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MIF、IL-17、IL-10水平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即以标准物的浓度为纵坐标(对数坐标),OD值为横坐标(对数坐标),在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血清中MIF、IL-17、IL-10的水平如表1,2组MIF、IL-17、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3、25.668、-60.589,P均<0.05)。

表1 2组血清中MIF、IL-17、IL-10的水平

3 讨论

炎症与肿瘤的关系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863年德国病理学家就提出了一个假说:肿瘤可能源自慢性炎症。另一个假说部分基于他的观点:许多刺激物合并组织损伤导致炎症的发生并促进细胞的增殖。尽管我们现在很清楚单一的细胞增殖并不能导致癌症的产生,但是处在一个富含炎症细胞、生长因子、活化的间质细胞、引起DNA损伤物质的微环境中,持续的细胞增殖肯定会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在组织损伤过程中,为了促进组织的再生,细胞增殖能力加强,有DNA损伤或者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富含炎症细胞和生长/存活因子的微环境中将会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产生,因此有人能称肿瘤是“永不愈合的创伤”。来源于细胞的炎症介质或以颗粒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内,或在致炎因子的刺激下合成分泌。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有:(1)血管活性胺包括组胺和5-羟色胺;(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3)来源于白细胞的活性氧、一氧化氮和溶酶体成分;(4)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也可来自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目前,一种产生IL-17的新T细胞亚类“Th17”T细胞被证实在炎症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通过与IL-17受体的相互作用活化NF-kB诱导免疫细胞在外周组织聚集[3]。IL-17也诱导产生许多炎症后因子,表明IL-17具有局限炎症和放大炎症的作用。许多研究已经探索IL-17在慢性炎症与肿瘤中的作用[4-5]。据报道,高表达IL-17的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接种于免疫正常的小鼠后,具有较强的肿瘤形成能力。同样,高表达IL-17的纤维肉瘤细胞,其在C57BL/6小鼠中的致瘤性更强、肿瘤生长更迅速。IL-17的促癌作用主要归因于它的促血管形成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组织中浸润的炎症细胞大多表达IL-17,与肿瘤组织中血管床的增加有关。然而,IL-17加速宫颈癌生长也与IL-6的表达增加以及肿瘤部位巨噬细胞的聚积有关。因此,IL-17也可能通过IL-6来促进肿瘤的生长。

与IL-17相反,IL-10具有免疫抑制和抗感染的作用。IL-10通过一种未知的机制抑制NF-kB,从而抑制炎症因子TNF-a、IL-6、IL-12的产生,因此不难理解IL-10能够抑制肿瘤的发展和演进。IL-10介导的抗肿瘤活性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证明[6],例如在肿瘤移植研究中发现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中表达的IL-10均表现出抗肿瘤效应。IL-10可通过调节凋亡和抑制血管形成产生促进肿瘤消退的效果。乳腺癌和卵巢中表达的IL-10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IL-10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是调节MHC-I类分子的表达[7],从而激活和提高,K细胞介导的溶解肿瘤细胞作用,而对肿瘤间质细胞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IL-10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IL-10下调基质细胞产生VEGF、TNF-a、IL-6,这也许可以解释它对肿瘤的这一抑制作用。

MIF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细胞因子,是集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和酶特性于一身的多效能蛋白分子-。MIF高度保守,在多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多种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样的概念-MIF是宿主炎症反应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根据上述的总结概括,当免疫细胞被暴露于微生物产物或炎症前细胞因子或在特异性抗原活化时,就会很快产生MIF。且

MIF具有有力的自分泌或旁分泌效应,促进细胞生长和存活。研究显示,MIF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8-9]。

为了明确血清中MIF、IL-17、IL-10的检测对肝细胞性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本组将本院住院的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MIF、IL-17、IL-10的水平,发现,观察组MIF及IL-17的含量为(105.41±20.28)ng/mL、(88.84±22.74)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5±8.81)ng/mL、(24.06±11.36)ng/mL(P<0.05),观察组IL-10水平为(97.58±19.2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27±64.7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上述3种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在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总之,目前炎症、免疫和癌症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被广泛接受,然而介导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许多分子和细胞机制仍未阐明,而上述指标的评估将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方法,但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有限,如还不能完全确定此类指标在肿瘤发生以及在肿瘤免疫监视方面所起的作用,如利用转基因小鼠或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方式进行研究将可以阐明这个问题。

[1] Tamura Y,Igarashi M,Kawai H,et al.Clinical advantage of highly sensitive on-chip immunoassay for fucosylated fraction of alpha-fet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Dig Dis Sci,2010,55:3576-3583.

[2] Matsuda M,Asakawa M,Amemiya H,et a1.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fraction of AFP is a useful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survival after repeat hepatic resection for HCC[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26:731-738.

[3] Ely LK,Fischer S,Garcia KC.Structural basis of receptor sharing by interleukin 17 cytokines[J].Nat Immunol,2009,10:1245-1251.

[4] 张康.NSCLC患者癌组织中MMP-9、IL-17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29):64-66.

[5] 于晓辉,李晓云,段惠春,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F、IL-17和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肝脏,2014,19(3):167-169.

[6] 张志强,贺杰峰,张瑜,等.大鼠实验性肝癌组织中Treg细胞与TGF-β1、IL-10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5):382-384.

[7] Sabat R,Grtltz G,Warszawskak,et al.Biology of interleukin-10[J].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2010,21(5):331-344.

[8] Yu Xh,Duan HC,Wang W.Serum level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interleukin-17 and interleukin-10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liver disease[J].Chi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6:560-563.

[9] 陶斌胜,熊茂明,曹立宇.肝癌组织中MIF、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11):1177-118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detecti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MIF、IL-17 and IL-10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30 health examination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The serum levels of MIF、IL-17 and IL-10 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MIF、IL-17 and IL-10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105.41±20.28)vs(23.25±8.81), (88.84±22.74)vs(24.06±11.36), (97.58±19.26)vs(242.27±64.79), t=31.263、25.668、-60.589,P<0.05)]. Conclusion Serum levels of MIF、IL-17 and IL-10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detection of MIF、IL-17 and IL-10 had the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F; IL-17; IL-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037

江苏 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钱夷婷 吴婷婷)

猜你喜欢

肝细胞肝硬化肝癌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