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楚辞诗学》指瑕
2014-07-31龙飘
龙飘
[摘 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先生所著《楚辞诗学》作为《杨义文存》第七卷由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10月出版,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但此书也存在文献学方面的明显“硬伤”或说“瑕疵”。一是不重视前人校勘成果,据错误文本和个人感觉考证作品年代;二是没有核对原始文献,辗转抄引,以讹传讹介绍宋玉创作情况;三是不熟悉《楚辞章句》与《楚辞补注》体例,张冠李戴,误将唐代五臣和宋代洪兴祖的话当作东汉王逸的话。
[关键词]杨义 《楚辞诗学》 文献错误 学术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先生所著《楚辞诗学》作为《杨义文存》第七卷由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10月出版。作者认为“《楚辞诗学》从文化诗学和生命诗学的角度对《楚辞》进行创造性的阐释”①,是“以现代的第一流智慧才华与古代的第一流智慧才华进行富有文化意义的深层对话”②,学术界也有学者称“《楚辞诗学》一书在对《楚辞》进行经学的读法、训诂学的读法、考据学的读法和鉴赏学的读法之外,开创了诗学的读法的一大宗派,为新世纪的楚辞学拓展出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成为楚辞学研究历史的一块崭新的里程碑,因此具有重大的学术史意义”③。书中颇多新见。如认为屈原《离骚》中的“求女”不是象征寻找贤君,而是“导泄被压抑的性意识”④;宋玉《神女赋》描写高唐神女的容貌姿态,是为了“对其间(指襄王内心)所隐藏的性爱原欲进行顺势的疏导和发散”⑤,等等,具有泛性论的色彩。这些观点暂且不作讨论。我们在本文想举例谈谈此书中存在的文献学方面的明显“硬伤”或说“瑕疵”。
一、不重视前人校勘成果,据错误文本和个人感觉考证作品年代
考证作品年代十分艰难而且需要十分慎重。杨义先生在《楚辞诗学》中喜欢根据个人感觉来下判断,甚至不顾文字讹误,曲为立说。如宋玉《高唐赋》云:“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杨义先生据其中“当年”二字,认为带有晚年回忆年轻时事情的口吻,而断定《高唐赋》为宋玉晚年的作品。他特别提醒我们说:“当年的‘当字,有‘过去、‘以往之义。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陆游《古筑城曲》之四:‘惟有筑城词,哀怨如当日。都是如此使用这个‘当字。更明显的是《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序》:‘逮乎当涂基命(按:‘当涂高乃是三国曹魏代汉的谶纬之词),文宗郁起,三祖叶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这个‘当年,便作往年、昔年之解。由作者无意中写下‘当年二字,与全赋开头的‘昔者二字相对照,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高唐赋》为宋玉晚年追忆青年时代之事的认识。”⑥杨先生将这一判断视为他运用“文学史-心灵史的综合视角”来研究宋玉赋的重大发现,浓墨重彩地写入《楚辞诗学》的《导言:楚辞诗学研究的“文化-生命”思路与方法论》中⑦。傅杰先生说:“其实‘当年一词并不见于先秦典籍。不烦论者自己考证,只要关注一下清人的考据成果,就可以避免这类的错误。”⑧因为“当年”二字,清人王引之和朱珔早已指出,应作“当羊”。年,为“羊”字之误。当羊,即“尚羊(徜徉)”,游戏的意思。当年遨游,《文选》李善注说:“一本云:‘子当千年,万世遨游。未详。”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下》认为:“其一本作‘子当千年,万世遨游,词理甚为纰缪。且赋文两句一韵,多一句则儳互不齐,盖后人妄改之也。”又引其子王引之说云:“年当为羊,草书之误也。当羊,即尚羊(尚读如常),古字假借耳。《楚辞·惜誓》:‘托回飚乎尚羊。王注云:‘尚羊,游戏也。正与遨游同义。或作常羊,或作徜徉,并字异而义同。”朱珔《文选集释》亦云:“余谓‘尚羊叠韵字,古尢部字与肴豪部通,故此处‘鸠、‘游、‘流与‘巢为韵,则‘遨游亦叠韵,四字相称,胡氏《考异》于此不及,是各本皆同,善所云一本不知何据。”傅杰先生指出:“无论是从‘当年成词的时代,还是从楚辞构词造句的特点来看,朱说无疑是正确的。杨氏之论,只能说是他希望中的宋玉作品的特点,而未必是宋玉作品本来固有的特点。”⑨杨义先生没有重视古代学者对宋玉辞赋的校勘成果,根据错误的文本引申立论,就犹如沙上聚塔,“在不真确的事实上所发明的义理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郢书燕说。”⑩
二、没有核对原始文献,辗转抄引,以讹传讹介绍宋玉创作情况
《文献》1998年第4期发表的杨琳先生《〈登徒子好色赋〉的语文学证伪》一文中说:“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说‘宋玉赋十六篇,但具体篇名不得而知。今传题名宋玉的作品有十六篇,《楚辞章句》有《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古文苑》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六篇,明刘节《广文选》有《高唐对》、《征咏对》、《郢中对》三篇,共计十六篇。”其后,杨义先生《楚辞诗学》也说:“至于明代刘节编的《广文选》,列于宋玉名下的作品有《高唐对》、《征咏对》和《郢中对》三篇。由于该书取材芜杂,体例卑庸,讹误屡见,其可靠性比起《古文苑》又等而下之了。”11 熟悉古籍版本的人都知道,《广文选》有六十卷本和八十二卷本两种版本。经查首都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六年陈惠刻本《广文选》六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97-298册),署名宋玉的作品有五篇,即卷四所收《微咏赋》,卷六所收《笛赋》,卷七所收《大言赋》、《小言赋》、《钓赋》。又查明嘉靖刻本《广文选》八十二卷,署名宋玉的作品有七篇,即卷五所收《微咏赋》,卷八所收《笛赋》,卷九所收《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卷二十七所收《九辩》。而八十二卷本《广文选》是一个足本。据此可以断言《广文选》并非如杨琳先生和杨义先生所言收录了《高唐对》和《郢中对》。另外,杨琳先生和杨义先生所言《征咏对》则乃《微咏赋》之讹。《高唐对》和《郢中对》两篇,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最早是见于两种清抄本明代无名氏辑《宋玉集》:一为赵氏培荫堂旧藏本,系“武陵赵氏培荫堂同治甲子后所得书”(见此书正文卷首印章),后丁丙(1832-1899)购得,作为其“八千卷楼珍藏善本”收藏,今藏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一为“南宫邢氏珍藏善本”(见此书目录首端印章),系“道光甲申年五月二十七日研六居士手校正”(封面所题)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分馆。再者《征咏对》不但应作《微咏赋》,而且最早也不是出自明代刘节的《广文选》。因为早在南宋末,陈仁子所编《文选补遗》卷三十一就已经收录了此赋。后来,明代刘节编《广文选》、汤绍祖编《续文选》、李鸿编《赋苑》遂据《文选补遗》将此赋录入宋玉名下12 。endprint
三、不熟悉《楚辞章句》与《楚辞补注》体例,张冠李戴,误将唐代五臣和宋代洪兴祖的话当作东汉王逸的话
《楚辞诗学》有三处误将唐代五臣《文选注》和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对《九歌》中《东皇太一》和《云中君》两篇的题解当作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的话。第一处在第149页:“王逸说:‘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第二处在第160页:“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第三处在第263页:“王逸解释云中君为‘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第一处所引的王逸的话事实上是唐代五臣《文选注》对《东皇太一》篇名注释中的话,第二处和第三处所引王逸的话事实上是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对《云中君》篇名注释中的话,都不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的话。众所周知,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卷二《九歌章句》、卷四《九章章句》,只给《九歌》、《九章》写了序言,对《九歌》、《九章》正文作了注释,但没有给《九歌》十一篇的篇名和《九章》九篇的篇名作注。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是补注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的,凡正文有王逸注释的地方,洪兴祖增加注释时就加了“补注”二字,但《九歌》与《九章》中的各篇篇名王逸本来无注,洪兴祖就径行注释,没有加“补注”二字。这只要看看《楚辞章句》单行本就知道。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看一下各篇篇名下面的注释,也很容易发现这些注释不可能是王逸写的,因为《湘君》的题注中引用了唐代韩愈写的《黄陵庙碑》(里边还引用了晋人郭璞的话),《大司命》的题注中引用了唐代房玄龄等写的《晋书·天文志》,《东君》的题注中引用了三国魏张揖写的《博雅》(即《广雅》),《河伯》的题注中引用了晋代葛洪写的《抱朴子》和晋代张华写的《博物志》,显而易见这些题注不可能是王逸写的,因为东汉的王逸引用后来的三国人、晋代人、唐代人的著作,绝对不符合逻辑。杨义先生《楚辞诗学》第234页在研究《九歌》中的《山鬼》时写道:“洪兴祖《楚辞补注》说:‘《庄子》曰:山有夔。《淮南》曰:山出嘄阳。楚人所祠,岂此类乎?”这倒没有张冠李戴,出处说对啦。
杨义先生是当代人文社科领域一位十分有影响与声誉的学者。他早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后拓展到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贯通古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因为涉猎广泛,偶有失误,在所难免。我们特为揭出,希望杨义先生《楚辞诗学》再版时能作相应订正。 (责任编辑:刘小红)
注释:
①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官方网址“中国文学”网址“学者风采·杨义”中杨义先生的自我介绍
②杨义.《楚辞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42页
③李山.郭英德.《经典文献的诗学读法》.《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④杨义.《楚辞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1页
⑤杨义.《楚辞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93-694页
⑥杨义.《楚辞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86页
⑦杨义.《楚辞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4-36页
⑧傅杰.《“抬轿人”和“坐轿人”如何对话——20世纪的义理与考据之争》.《文汇报》,2003年3月30日第8版《学林》专栏第688期
⑨傅杰.《“抬轿人”和“坐轿人”如何对话——20世纪的义理与考据之争》.《文汇报》,2003年3月30日第8版《学林》专栏第688期
⑩傅杰.《“抬轿人”和“坐轿人”如何对话——20世纪的义理与考据之争》.《文汇报》,2003年3月30日第8版《学林》专栏第688期
11 杨义.《楚辞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04-605页
12 参见吴广平.《宋玉著述辨》.《文献》,2003年第3期;吴广平.《宋玉著述真伪续辨》.《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