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模式初探
2014-07-31鲁储生
鲁储生
摘 要:本文基于广州市属技师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现状和实证研究,探讨了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功能定位以及运行保障。
关键词:技师学院 项目引领 技能大师工作室 建设模式
技师学院办学功能在于“重点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服务需要的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并承担企业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提升培训与研修交流、考核鉴定与评价等任务。”可见,技师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具有成建制培养、节约培养成本与时间等优点,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紧缺问题。但高技能人才作为熟练精准运用高新技术的技能人才,其所具备的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动态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本质上要求培养过程中学习环境的情境性和学习任务的真实性。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某行业(或产业)技能领军人物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并将两者相互融合的活动场所。”它可以有效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为高技能人才习得 “缄默知识”提供了有效的内化平台,有助于他们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被广大技师学院接受并积极付诸实践。
一、技师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现状
广州市属7所技师学院,共牵头建立了16个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建设的司徒宁广彩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依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建立了加工中心和机电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建设,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技能大师的主体地位和工作室的辐射效应未有效发挥,个别甚至停滞于挂牌状态,究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与技师学院主体专业建设脱节,导致工作室建设成果不能有效转化推动主体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客观上限制了工作室对于主体专业建设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的发挥。
二是技能大师工作室缺乏真实的生产工艺攻关或技术创新项目载体,无法有效整合校企各方技术技能人才资源为工艺和技术创新服务,也就无法在创新活动中实现技术技能传承的目的。
三是技能大师工作室未建立起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缺乏对技艺传授人(技能大师)和技艺承接人的考核激励措施。没有将工作室的运行和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没有将工作室的建设与学院中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甚至因工作室研修与教学计划冲突而出现停顿。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在不断完善加工中心和机电技术两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模式。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内涵
“工作室”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坊”,在艺术品的创作、生产、销售过程中,以“师带徒”的形式实现艺术创造和艺术家培养的有机统一,工作室成员大都具有相同的理想和愿景。“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是借鉴这一组织形式,在实现工艺攻关、技术创新、教学时间、能力评价等活动中,实现显性技术技能成果的传授和隐性技艺方法研修经验的传递。
“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以行业企业工艺攻关技术创新项目为引领,以具体的攻关创新活动产生的物质产品和技术技能产品为载体,一方面在促进教师技术技能提升和专业化成长的同时,实现活动成果的教学化处理,形成教学项目和教材学材,推动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惠及更多教育对象,另一方面让技艺承接人(学生或企业学员)在具体的研修实践中习得技术技能成果、领悟技艺方法和研修经验。
可见,“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能更好地与技师学院主体专业相结合,更好地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承效应和共生效应,促进高技能人才成簇成批出现。
图1 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内涵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构成要素与功能定位
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客体、项目、支撑平台以及活动场所。
图2 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构成要素
1.主体是指技艺传授人,包括技能大师和工作室成员
技能大师一般指某一领域技术技能的领军人物。按照技能大师作用发挥的特点,主要可分为创新创优型、绝技绝活型、工艺传承型三类。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一般从行业企业聘请或引进创新创优型技术专家和绝技绝活型技能大师分别担任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带头人,实现技术技能的整合和互促。
同时,还应在学院或企业选拔技术技能水平较高、具有培养潜力和发展意愿的骨干教师或技术人员作为工作室成员。他们既接受技能大师的指导,参与创新研修活动,又担任技艺传授人的角色,组织创新研修和教学实践。
2.客体是指技艺承接人,一般包括学生或企业青年技工
技师学院应主动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对象在工作室的创新研修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进行管理。
3.项目是工作室建设的引领要素
项目是工作室建设的引领要素,既是发挥主客体间技艺传承与收受作用的媒介,又可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引领工作室建设的方向。其中既有来自于行业、企业等生产一线的工艺攻关、技术创新或真实生产等产业类项目;也包含职业资格标准研发、鉴定题库开发、专业建设、技能竞赛等职业教育研究类项目。项目的确定需要经过广泛调研和科研立项。
4.支撑平台主要包括技师学院、企业、行业协会、政府
技师学院在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运行、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行业协会既可为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扶持,也可通过参与工作室的建设获得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果。政府则需要在工作室的校企权益界定、评比认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或资金扶持。
5.活动场所应按照实际生产规律布置
活动场所指技艺传授人和技艺承接人发生技艺研发和传承活动的场地、设施设备等,应按照实际生产规律布置。一般至少设有工作室成员办公室、项目技术中心和项目实践中心。项目技术中心和实践中心的配置应符合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化。它在实现技术攻关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两项主要功能的同时,还可实现技术辐射推广、引领专业建设、促进职业研发、指导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等功能。
四、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建设
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结合其自身特点和规律,重点加强条件保障、项目实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制度建设,构建起一套动态有序、科学发展的“院校主体、校企共建”的运行机制,以保障工作室功能的实现。
1.条件保障机制
学院应将工作室的建设纳入中长期规划,并建立起长效的资金投入、大师选拔与聘任、校企合作共建、宣传推广等制度,明确学院在工作室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团队支撑,同时广泛联系行业协会或行业知名企业共同建设。
2.项目实施机制
项目作为工作室的引领要素和成员间活动的载体,是否具有实践性、先进性、教学转化可行性、辐射推广性,是工作室生命力之所在。学院应建立起严格的项目评审、研发实践、教学转化、成果推广、结题评价等完整的组织实施机制。其中,项目成果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经验,既要注重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先进生产力,也要注重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吸收。
3.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将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有机结合。学生学员在工作室的创新研修活动纳入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业评价进行管理。鼓励教师将创新研修活动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4.评价激励机制
坚持阶段性的项目评价和年度性的结果评价相结合。项目的结题评价应实行以行业企业评价、学生学员评价、工作室成员自评互评等多方评价形式。年度性结果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目标体系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对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续聘和奖励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毕结礼.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建设理论思考[J].中国培训,2011(6).
[2]毕结礼.政府主导扶持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建设[J].中国培训,2012(2).
[3]柴剑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M].科技管理研究,2011(19).
[4]严璇.“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8).
[5]卢双盈.对于“技术技能”我们应该怎么看[N].中国教育报,2013-12-10.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读中职硕士、广州市 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