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2014-07-31冯杰
冯杰
摘 要: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困生,通过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予以鼓励,帮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力量的有力配合,来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认知习惯 学习计划
中职院校的学困生有许多共性,认知、情意、行为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作为班主任,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应从改变学生的认知入手,在情感上关心他们,在实践中帮助他们,制定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并监督其转化为行为。
一、改变认知习惯
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些学生从初中起就已经对学习丧失信心,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作风。他们在面对学习中的问题时,往往把挫折与失败归结于外部原因,很少思考自己是否努力。这些行为影响到他们的信心与坚持性,导致他们对学习的投入进一步减少,对学习的期望降低,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改变学困生,首先要从认知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人干好任何事情都要投入百分的努力,学习也不例外。要经常举行主题班会,通过举办讨论会、播放影片、经验交流等形式来扭转学困生现有的认知观念。笔者在第一学期就举行了“规划人生,演绎精彩”的主题班会。班会上,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描绘自己未来的理想。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梦想。笔者让同学们列一张梦想清单,并且列出达成自己梦想目标的方法。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有所思考,对未来有所规划。班会让他们明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习是实现梦想的方式,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二、加强赏识教育
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也渴望进步。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学困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批评容易使他们和教师形成对立。少批评、少发火、多谈心,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
笔者班里有一名学生不仅学习很差,并且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他经常被批评,而他的坏习惯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了。笔者尝试着改变工作方法,发现他虽然学习差,但他的记忆力很好。笔者就有意识地给他安排背题任务,他一完成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他的积极性因此提高了,经常主动找笔者背题,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见赏识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
三、制订学习计划
学困生之所以差,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他们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并且要监督他们完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没有学习计划对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在对每位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计划和长期学习计划,而且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她们在执行中有问题,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
笔者将学困生分为普通和差两个级别。普通级的学生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要检查的前提下能够完成。对这部分学困生由班级里的优生和他们结成“一对一”小组,由优生来检查他们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差级的学困生由笔者直接负责,每周三下午是他们的集体学习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后集体背写。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这些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建立起来后,尝试着让他们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困生”的帮教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也需要我们教师对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通过内化教育,学困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地完善工作,老师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九大技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文元.浅谈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和表象及促其转化的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8(18).
(作者单位:阳泉市卫生学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