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城县皮影戏现状概述

2014-07-31朱国强

艺海 2014年3期
关键词:影人望城唱戏

湖南望城县与省会长沙相邻,东与浏阳、江西毗连,南与株洲、湘潭连接,西与宁乡、益阳相接,北与湘阴、汩罗交界,特别是与省会长沙相距只有十多公里,地理位置非常有利,这就造就一个和其它县市各种文化交流有了很大的便利,其中皮影戏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去别人的短处,逐渐演变成了自己的特色,解放前就有一句民谚:“浏阳的鞭子、河西的班子”,可想而知,浏阳鞭炮响天下,那么我们河西的皮影戏班子,也是远近闻名。

皮影戏是我们中华大地的一门最原始的一种民间艺术,到现在已面临灭绝的危险,现在可以说是艺术界的活化石,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集历史、民俗、文学、音乐、美术、雕刻等等于一体,有着独特艺术魅力。

一、望城皮影戏的源流和现状

皮影戏在各地叫法不同,我们望城叫“影子戏”、“影戏子”。望城的皮影戏起源于何时,无资料可考。湖南皮影戏又有三大流派:①长沙皮影。其中包括长沙、望城、浏阳、湘潭、宁乡、益阳,说唱都是长沙话,以湘剧和花鼓戏为主。②衡山皮影。主要有衡阳、衡山、衡东、衡南一带,以歌腔为主。③常德皮影。其中有常德、澧县、陵醴一带,唱汉剧为主。听我父亲讲,解放前河西有皮影班子几百个,因为那时候没有别的文化生活,只有皮影戏看,学徒的很多,多得拿现在的话来讲叫做“供过于求”。在民国二十八年的时候,甚至开会订下一个规定,皮影戏禁带徒弟。可见唱皮影戏之多。

望城皮影戏从古至今并非一帆风顺,1938年由艺术家田汉组织的湖南抗日宣传队,其中就有望城的皮影艺人,分别是夏少春、何德润、张德勋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望城县建立县文化馆,对皮影艺人进行登记,有二百多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望城皮影戏也和各种文化艺术一样受到强烈冲击,有很多老艺人受批斗,有些人甚至被逼死,很多珍贵资料被毁,有些皮影和皮影剧本永远消失,损失无法挽回。1979年望城皮影艺术人员怀着对皮影事业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以及老百姓的喜爱,皮影戏又开始恢复。那时候有十几个皮影班子活跃于城乡,可现在由于人们的意识形态的改变和文化生活多样化,还有我们皮影的自身局限等原因,到现在(2008年)望城县唱皮影戏的不到十人。皮影戏的前景仍然不佳。望城皮影戏由于老艺人相继去世,传统艺术无人传承,青年中又无人学皮影戏,导致望城皮影戏人面临枯竭的危险,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唱皮影戏收入不高,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学电脑,修手机,修汽车,顶多一年就挣钱。二是难度高,要具备吹、打、弹(拉)唱等等基本功才能登台唱皮影戏,因此现在没有一个青年人愿学这一行,出现严重的断代现象。因此,我们对望城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非常担忧,有自生自灭的可能。

二、望城皮影的制作工艺

制作纸影和皮影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解放前没有用皮革制作的影人,完全是由纸制而成。纸影是由剪纸工艺相结合起来的。首先将皮纸裱糊七层而成,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硬度的纸壳。裱糊皮纸用自制的浆糊在制浆的当中,要加上适当的明矾,以防止虫蛀。再用圆规、尺、铅笔、刻刀、砧板刻出所需要图案,然后把两层合在一起,中间放入一种透明塑料纸(也有放一种叫赛璐珞的)也就是现在做乒乓球的那种原料,涂上红色或绿色,再涂上一层“牛皮膏”凉干即可。在装订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学问,每个关节首先打好眼,用尼龙线连接起来,注意不要松,也不要太紧,订好以后,用烟头烫一下,用手按平。为便于操作,在影人上安装两根竹签子(也叫操纵杆),一般是1尺2寸长左右,将鹅毛筒剪开弯曲绑在竹签上再固定影人上,一根订在肩上,一根订在手上,订竹签上的订法叫“箢箕系”,如果要增加影人灵活性,另外的手和脚都可以加签子,但可以随时拨掉(影人的头是活动的,可任意组合),这样就算一个完整的纸影影人(也叫菩萨伢子)(如图1)。

皮影的制作不同。皮影是皮革制成,有牛皮、驴皮等,首先将牛皮放入清水中,加上一些化学药品,如硫化钠、硫酸等,去掉牛毛和杂物,将皮革绷紧,将皮子削薄,这道工艺难度很高,手要均匀,用力太重会伤皮革,太轻皮革太厚影响亮度,不透明。然后用刻刀(我们叫锉子)在砧板上刻出所需的图案,如龙袍、折子、官衣、蟒袍等,也是用尼龙线订起来即可。望城皮影人物现在多用皮革制成,皮革制成的影人有经久耐用、不怕潮湿等特点。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太重操作不太方便,太透明;还有一点就是失去了原汁原味原始和古老的气息。所以我使用的还一直是祖传的纸制影人,我认为它比皮革影人更值钱,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因此我舍不得换成皮革。

关于皮影人物的头子,也就是脸谱,脸谱有很高艺术,我们内行分别是红忠、白奸、黑勇(如图2-1,2-2,2-3)。比喻三国人物的关云长就是红脸,显示他的忠诚,而曹操是白脸显示他多奸多诈,而张飞是黑脸显示他勇猛刚强。我们望城皮影的人头是七分式。听我父亲讲在民国以前是五分式,后来改为七分式。那么帽子也就跟着七分式,桌子、椅子也都是七分式,望城皮影和其它地方的皮影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别处的皮影是前脚长、后脚短,我们望城的皮影是前脚短、后脚长,这也许是习惯问题。二是我们望城皮影比其它地方的皮影要大一些,在80—120米左右都能看清。眼、嘴、蟒袍上的龙形图案等,高一般是一尺四寸左右。而别的地方的皮影就小得多,如衡阳等地就只有8寸至1尺左右。望城皮影分四个部分连接而成:头、身、手和脚,影人的手有两种,如蟒、官衣、折子是由四节连接而成,而有的只有三节,如扎袍、靠子等,脚只有两节,上下身子各一节,再装上头子,共九节。而旦角的手又分为两节,我们叫“兰花指”。而别的皮影就没有这一特色,体现女性多姿多彩,女靠子、婆旦等就没有这个必要,男蟒、官衣、八卦折子等的后手一般都不分节,在朝为官的官服,身上有龙袍,袖口有海水、云彩,腰上有玉带,足穿朝靴,一般以蓝色、白色为主。而折子不同,八卦折子身上就全是八卦,头上戴的太极图帽子,比如,三国的诸葛亮就穿八卦折子,男女折子的花样很多,有菊花、梅花等,颜色多为蓝色、红色,因为比较鲜艳。总之影人的造形是很讲究的。endprint

三、望城皮影戏的剧种

全国皮影各地有各地的特色,音乐也就各不相同,一般都是与本省的剧种相联系,如陕西的皮影是秦腔,江西的是赣剧,而我们望城的是湘剧。据老一辈讲,很早以前是用歌腔,但没有人唱过,只是听说,我从学徒起就是湘剧弹腔,即南路和京剧的二黄很相似,北路与京剧的西皮非常像,不知是他们的祖先借鉴我们的,还是我们的祖先借鉴他们的。我现在分析研究,很可能是他们的祖先借鉴我们的,因为京剧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皮影戏的形成比京剧要早得多,特别我们的“阴调”和京剧的“反二黄”唱腔真是一模一样,南路的唱法有慢板、数板、快打慢唱(又叫吊起唱),花腔、倒板等,北路有慢板、数板、快板、宝塔歌等,还有高腔,难度就更高,牌子太多,有几百个名称,我们的演唱规则是南一(开口板)、北二、高三。皮影戏在演唱方面很讲究、很严格,我们那时学的工尺谱,下面是南路的工尺谱和北路的工尺谱,用的是京胡。

南路:(二黄)1=G调(尺:读车)

工 六 工 尺 上 士 上 工 尺 贺 尺 工 贺 士 贺 上 士 贺 士 上 贺 工 尺 六 工 尺 上 士 上 工 尺 贺 尺 工 贺 上 贺 上 士 贺 士 上 贺 工 尺

北路:(西皮)1=F调(尺:读车)

六 伍 六 上 尺 工 六 工 尺 上 士 上 上 伍 六 上 伍 六 工 六 工 六 尺 工 六 工 六 伍 上 伍 六 工 尺 上 士 亿 上 尺 上 尺 六 工 六 上 伍 工 六 尺 工 尺 上 士 上 上 尺 工 上

(注:○代表节拍,我们叫板)

不过现在好多班子唱皮影就唱花鼓调,但从传统意识上讲,这是完全不行的。老班子有这样的说法,花鼓戏是敬不得神的,只有杂戏才唱花鼓调,老班子说“菩萨不看杂戏”。有的皮影班子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学过皮影戏,不晓得唱湘剧,所以只能唱花鼓调,也怪不得他们,他们是唱地花鼓出身。

望城皮影戏在舞台上演出为四个艺人,我们叫四根柱子,即一个司鼓的(也叫做武场面)、一个操琴的(也叫文场面)、一个操纵影人的、一个做中场的(也叫做下手)。打鼓的(武场面)要兼鼓、锣、小锣、小鼓、课子、班子(如果只有三个人就还要带一副钹),很不容易。文场面(就是操琴的)要拉胡琴、吹唢呐等,做下手的要拉二胡、吹唢呐、打钹,并且拉二胡(也叫大筒)还不能拉同一调,要拉翻调,才好听,打大钹的如果打得好,打鼓的很有劲,我们叫“大钹半边鼓、音乐半台戏”。打鼓的是全台操纵影人的指挥,打得演员哭就哭、笑就笑,并且要知道全本戏的进出场(我们叫桥)如果不知道桥叫做打摸鼓,要和前面操纵影人的配合严密,演出效果就会好,拉京胡的则要做到演员唱什么腔你就拉什么调,我们行话叫做“包腔接句”。操作影人的难度很高,全本戏的人物的进出场心中要一目了然,在操作的时候,生、旦、净、丑的活动都有不同。如果四个人配合好就是艺术享受,总之我们只有四个艺人相当几十个人的剧团,可想而知难度之大、艺术之高。

望城皮影戏在演出之时最多四个艺人,但剧目中生、旦、净、丑各种人物众多,这就要根据艺人本人的嗓子演唱角色,每个班子有一个唱小喉咙的,嗓音比较优美,主唱小生、正旦。而唱小生的唱腔有两种:我们内行叫“宫调式”和“曲调式”小生,正旦唱腔规定是“曲调式”,而生角、花脸等唱“宫调式”,关于这种腔调在文中很难表达来,要在实际中表演才能体现。

望城皮影戏的打击乐非常讲究,我们行话讲的有干湿两种,所谓干是指由大鼓和锣、小锣、大钹合奏,那么湿是锣鼓和唢呐合奏一起。我们望城皮影戏在开演之前都要打一个开台,那么开台有两种打法,即大鼓开台、小鼓开台,大鼓开台是由以下打击乐和名称组合,即“炮头”——“三阴三阳”——“干戈乍”——“吕吕金”——“水底鱼”——“掛牌锣”——“金刚令”——“扑地娥”——“鬼挑担”——“乔钹”——“拖五槌”——“乔钹”——“左五槌”——“乔钹”——“右五槌”——“乔钹”——“推五槌”——“烂锣”——“击头”——“皇榜头”,大鼓开台里面最重要的是三相,即“干戈乍”、“吕吕金”、“水底鱼”,如果没有三相就不叫做大鼓开台。那么小鼓开台的演奏程序是:“文起板”——“七式”——“五式”——“三式”——“金刚令”——“七槌半”——“扑地娥”——“急急风”——“稍台”小鼓开台里面没有七槌半就不叫小鼓开台。

在演出当中我们望城皮影戏和湘剧团的演奏基本相同,我们吹的唢呐与湘剧完全一致,如“九腔”分别是十支牌子,即“清水令”、“步步交”、“折桂令”、“江鱼水”、“燕鱼乐”、“肖肖令”、“苏江南”、“圆林好”、“姑美酒”、“千江勇”,这统称为“九腔”,还有“十三福”、“粉蝶”、“采石矶”、“风吹荷叶”、“沉醉东风”、“九回头”、“大开门”等等,唢呐牌子太多,可以讲没有哪一个能全部学到手。

四、望城皮影的演出程序

望城皮影戏演出过程是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将架子扎好。架子由二十几根小竹子组织搭起一个小棚,演出后可以拆开捆在一起,人扛着走,又轻松又方便。别看这个小棚子很简单,却证明我们的祖先很了不起,它设计很合理,巧妙地利用三角物理的稳定原理。它只有一米六的见方,却能坐四个人,还要放下全部影箱和乐器,上面盖有蓬布,三面用布遮挡、前面架设影窗,即使下很大的雨对演戏都没有影响。

如果不亲眼看见我们这个戏台,是很难想象它的巧妙之处的,我们的祖先真是太聪明,空间利用非常恰当。中国的皮影我也看过几个省份的,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个特长之处。我们的舞台上可以这样来概括:“拥挤而有序”。

以前是用扮桶摆好,放上三块门板,把架子抬上去,舞台是一米六见方(现在因做楼房门板很少,所以我自己做一个台)就算台搭好了,不要选特殊的地方,观众能看就可以,戏台前面是一只高约一米,长1.6米的窗子(现在叫银幕),旧时的窗子是白纸用桨糊沾在窗子上面的,我学徒的时候还在用,后来改用“的确良”至今。旧时的纸窗子要将它搞好,需要很高的技巧,因为纸很薄,一不小心就捅破了;还要绷得紧,如果绷得不紧窗子上有皱纹就不好看,影响演出质量。旧时的灯光是用清油,我们学徒时还在用,因为电很少,现在是用电,用清油灯的时候就要在操作影人的面前摆上一个大灯盏,这个大灯盏能装上两斤左右的油,把油上满能点上几个小时。戏台搭好以后,主家就把香案立起,我们就打开台,布置舞台,各种准备做好,胡琴唢呐对好调。旧时有一句老话:“菩萨不吃饭,升米一个蛋”,我学徒之时还看见搞过,由主家拿到台上来,而现在我们唱戏早就不兴这一套了。打加官在唱登台戏以后,是由正生头戴相鵰,身穿蟒袍(我们叫天官),手拿朝板,以七步半的步法走到台中,随后书童手拿一块牌子,如果是庆寿,就是“寿比南山”,如果是婚庆就是“百头到老”,如果是升学的就是“独占鳌头”,天官看过后,再摆步下台,打加官会有另外的红包,有时比唱戏的钱还要多,但不是每户都打加官,随后读文疏。文疏如下:endprint

神阜物康民,作一方之保障,有感神恩:

今湖南省望城县××乡镇××庙王××土地分下沐恩信人××,××年××月××日××时出生,为保平安,今备香酒名茶,特请梨园弟子敬演皮影戏一部,以谢神恩,望神保佑,泽沛群生,年丰人寿,叨承圣泽,保我实多,风调雨顺,感戴心诚,望皮影演唱古文,幻成歌管楼台,笙歌嘹亮,请神观赏古文趣事奇闻,纳今宵之愿,得消昔许之条,灾害全消,人丁乐利,六畜丰肥,生意兴隆,××凡在光中不胜顶祝。

谨告上闻

公元××年××月××日 呈进

如果是唱庙戏,有几晚那就还要“拿韩立禁”就是天兵天将将韩灵拿捉以后压入厢底(等几晚戏完了再放出来),再开始唱登台戏,一般来讲,唱“天官赐福”的多数,登台戏的牌子有很多,如“红台坐”、“黑台坐”、“白台坐”、“渭水访贤”、“收财帛星”、“八仙庆寿”、“沈万山焚香”、“陈桥立帝”、“杨波登殿”等等。再就主家谢神,我们用锣鼓合奏一支曲牌“大开门”,再开始唱正戏。在唱正戏里面就要根据主家的意思来唱什么戏,比如主家有求子的,有升学的,有保平安的等,如是求子的就唱“观音送子”,是庆寿的就唱“郭子仪上寿”,求财的唱“挂金牌”等等。这里就有讲究,比如主家姓李,他就要唱李家的戏,而刘家就唱刘家的戏,朱家要唱朱家的戏,而这个点戏的一般都是当地有头有面的老人,如果他们点的戏你们班子不会唱,或者唱得不好,他就到处宣扬,那你的班子下次也别想去他那里了,反之你的生意会很好。所以我们这个班子还能维持下去,主要原因就是演出质量好,有这个原因所在,唱正戏以后送菩萨(就是把立的神案拿到外面,三根香一对烛,钱纸烧掉,放鞭炮,我们艺人吹唢呐奏音乐,主家的愿就算还了)。杂戏是在正戏完了以后,送完菩萨再唱杂戏(老话讲菩萨不看杂戏),经常唱点笑话戏送走观众。如“小放牛”、“二板半”、“戏牡丹”、“喻太山拿虎”、“戒赌”、“打狗功夫”等等,还有韩相子一大围,如“化斋”、“赞寿”、“渡药”、“渡妻”、“林英观花”、“卖杂货”等等,如果观众不多,我们就不唱杂戏,完了之后拆台,这才算一天的使命完成。

再者是七月半,我们叫“月半戏”家家都有接老客的规矩,那就唱祖宗保佑家里平安显神的戏,如“宝台山”、“金飘带”等等,另外还有土地生日、戴公庙的八月初一生日和五月十三日关老爷生日,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特别是七月半我们有每天演十场的最高记录。

另外,还有谢火神的,如哪家失了火,就要请我们去唱戏,那就还要“游船扎灶”,就是用草扎成一个船的样子,把它送到有水的地方用火烧掉,抬船出门之时不要回头,将瘟神送掉,永保一方平安。

五、望城皮影戏的流派

学皮影戏都是“肉口渡”(口授),学胡琴唢呐也是手把手地教,正是前辈们努力和不断发扬才有今天的望城皮影戏辉煌,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最有名的乌山堂流派第一代叫史三爹,第二代是老李六爹。说起老李六爹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听我爸他们讲民国十六年(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李六爹参加了共产党闹革命,长沙“马日事变”,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了起来,头被砍下来挂在高塘岭示众三天。第三代是王复生、魏六仙、陈长生、刑大、张大、尹大、李六哭(少李六爹)等。其中王复生就是老李六爹的弟子,解放后在湖南省木偶皮影剧团工作,和夏少春、何德润(都是望城人)等一起研究皮影,对皮影的影人造型、设计、剧本的整理,有很大的贡献,他们共同把我们望城皮影戏带出了国门,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第四代是王金华、杨加兴、张得勋、李竹林、李少坤、朱莲章、杨少坤、王炳初、陈铁强、王玉祥、肖若和、侯少华、李旦初等,其中王金华就是王复生之子(今年八十七岁),上述这些人就他一个人健在。

李少坤在湖南省木偶皮影剧团打鼓的时候,还为毛泽东主席观看皮影戏打鼓。1986年我跟李少坤在安乡县唱皮影戏的时候,他很高兴地给我讲毛主席看戏的情况,他说:散场以后,他看到放在烟灰缸子里面有一只毛主席抽的烟蒂子,便捡起来又抽,因为是抽了毛主席抽过的烟,感到非常自豪。李少坤在省皮影队还曾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我现在还保存着。其中第三代是何德润(望城县白箬铺人),他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皮影艺术家,他最为突出的是雕刻,被称为“东方杰出的傀儡艺术家”,他雕刻的皮影艺术造型被前苏联莫斯科木偶艺术博物馆珍藏。他为人忠厚老实,学识渊博,对振兴望城皮影有很大的贡献。我们和他老人家交谈,他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担心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要我们热爱皮影戏,送相片给我作纪念。第四代的张得勋也有很高的技艺,1938年由田汉组织的抗日宣传队,他是其中的一员,解放以后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参加洞庭湘剧团灯影队,我和他同台演皮影戏四年之久,和我有合影,我爸朱莲章是魏六仙的弟子(听说我祖父也是唱戏的,因唱戏发不了财后改行撑船),我祖父三十多岁就死了,我奶奶就将我爸拜给魏六仙(乌山乡人)学唱戏(注:魏六仙是老李六爹的弟子)。

我爸是十二岁开始学皮影戏,拿我们的行话来讲,他的演唱技艺也是封神榜上有名之客,吹、打、弹、唱样样都好。皮影界的前辈有句话叫“四狗”、“四毛”,都是有名的好师傅。比如张狗,就是和夏少春、何德润等在省皮影艺术团干几十年的张贵尧。我爸是朱毛(因为他乳名叫朱毛伢子),还有什么侯毛、李毛,以上所说的这些只是一部分艺人,他们都是乌山堂之脉流,乌山堂又分一支部、二支部,前辈们说望城皮影戏最好的是“乌山堂”,而“乌山堂”最好的是“莲湖塘”就是现在的高塘岭镇的莲湖村。

望城皮影戏“乌山堂”弟子现在已不多了,仅剩下四人。第五代是朱国强、黄海庆、王碧元、何志明(注:我所说有这五代是往上追查,我只知道这五代),第五代弟子还有高军。“业谷堂”胡友秋的徒弟,胡友秋是望城友仁人,乳名胡元结巴,可算得吹、拉、弹、唱样样都好。名师出高徒,高军可算得样样精通的皮影传人,所谓“业谷堂”是望城皮影戏的另外一支派系,还有周寿斌、赵斌(宁乡人)、周学良(宁乡人)、周争利(宁乡人)、彭海涛(宁乡人)、高秋满、李金武、周德山(安乡人)、高小元(女),望城皮影历史上第一个女演员高军之妹,王克明(长沙县人)。endprint

望城皮影戏在带徒弟的这个方面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你要学戏,首先要看你的自身条件,比如你的嗓子好不好,手好不好,记性怎样?读不读书无所谓,我爸就仅读了一年书,主要是记性好,有悟性,因为是死记硬背,如果你的资质可以,就要正式拜师。这样,选定吉日,把唱戏的有影响的艺人,都请来吃饭,把我们的祖师爷的牌位立起,烧香磕头,当着众人写徒师字,我们叫“进师酒”。完成这些程序之后,就开始跟着师父拖。我们首先学徒之时的起码戏是“三下两阁五阳登洲”。三下是:“下南唐”、“下燕京”、“下河东”。两阁是:“龙凤阁”、“回龙阁”。五阳就是探五阳(我们也叫王英下山,或者叫“黑台坐”)。登洲就是秦叔宝打登洲,这些戏那时是我们最起码的学徒戏,而现在来讲就是很高的难度戏了。三年徒弟很辛苦,担子归你挑,台归你搭,要招待师父的茶水等等,学了贴戏,还要学桥戏,三下这些是贴戏,那么桥戏学的就是一些公式戏,比如“对阵许婚”、“训子投路”、“草堂望子”、“围城”、“劝降”、“产子”、“封官”等等,把这些基础打好,唱一般的桥戏就可以了,另外还要学手里的东西,比如吹、打、拉等,我爸对我说如果自己是本家(就是自己有箱子也就是老板的意思),就要四根柱子都来得(我们台上四个人一人坐一角称四根柱子)邀别人做班子,假如有哪个生病或者别的原因不能来,你当本家的就替上照常开演,那就是说要具备吹、打、弹、唱、操作影人等等。要四根柱子都来得,是很不容易的。

望城皮影戏学徒也有不办“进师酒”的,例如我就不办,因为跟自己爸爸学戏不一定办。有好多是父子相传,因此就出现不少皮影世家,我家就多代唱戏,王碧元家四代唱戏,何志明家三代,周争利家五代,彭海涛家五代,只可惜下面再没有传人了,严重断代的原因有两个,主要是经济收入不大,再者就是难度高,所以无人学此皮影戏,我们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六、望城影戏的演出收入

唱戏的在旧社会的地位很低,属于九流三教之列,即一流主子二流医,为什么讲一流主子呢,主子就是皇帝。传说明正德皇帝犯了天条,欺负母后就罚他游头三载(就是讨米三年),有一天中午,还未吃饭,人困马乏,就在柳林下面休息,正好碰上蔡坤山的堂客送中饭到田中路过柳林,正德皇帝就问这女子送饭给何人,女子道送午饭给丈夫,正德皇帝道,你们就吃午饭,我早饭还没有吃,腹中饥饿,女子她就把饭将一半给他吃。而蔡坤山在田中看得清楚,等妻子送饭来在田中将一妻子打了一顿,妻子往回来在柳林之下,正德皇帝问她你丈夫为何打你,她讲我丈夫打我不贤,应该将客官带回家中好酒好菜招待。其实正德皇帝在柳林看得清楚,是打她不该把饭把自己吃,觉得此女子很贤惠,马上在自己的腰上解下一根金腰带给女子。后来正德皇回朝派人来接蔡坤山到县里为七品县令,妻子封夫人,成语“贤惠妇人解得金腰带”就是这个来历。

唱戏的属于二九流,也叫中九流。三九流也叫下九流,就是修脚,做妓女,赶公猪,收尸等等。因此唱戏的是别人瞧不起的,特别是旧社会,自带被子,蚊账等等。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戏子的地位有了提高。过去的演出报酬也不高,旧社会唱一晚戏只有一担谷多一点,并且好多是赊帐,收账的时候什么光洋、棉花、谷、布、油等等都要。我们以前在下半年一般都是下围子,就是到沅江、安乡、南县、华容、湖北等地唱戏,边唱边收账,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是这个习惯。

我爸常对我讲要多学本事,没有本事就拿不到满账。我们的收入分配是按爪子账来分钱,就是根据你的艺术水平来分,我们台上四个人,分四个行当“生旦净丑”。比方如果哪天唱火烧余洪(下南唐)你是唱净行的(花脸为净行)但你又不知道余洪这个角色,要别人给你唱,那么明天伙计就商量要把你的账降下来,如果传出去,你就没有人邀你唱戏,你就没有收入,难以养家糊口,看你学不学。现在不同,有些不是唱戏的但他联系到一晚业务,喊几个人来唱,也可以分一般帐。这样不是按艺术水平来分帐。对艺术的提高没有好处。以前我们学三年徒弟出师,如果能拿到师傅一半的钱就很不错了。

我们现在唱一晚一般是五百元左右,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在三千元上下。唱皮影戏流动性非常大,还要克服下雨冰雪天气,所以还是很辛苦的。不过我们比起旧社会在外面唱戏就好多了,以前下半年下围子一去就是半年不回家,抛家别子不能相见,在外面别人看不起,有一段民谣入是对唱皮影戏的真实写照:

“班是烂布班,担子自己担。

只要有饭吃(呷),台都自己搭。”

上面我讲过我们是九流三教之列,我爸对我说,我们唱戏在江湖上是通行的,在旧社会如果是真正走江湖之人,拜过码头的,即使是当抢犯的、做贼的都不偷我们唱戏人的东西。我们唱戏的捆被子的捆法都不同,一看就知道。再者我们唱戏的箱子是凸背,凸背也是江湖标志,是江湖上玩的人一看就知道。新社会对唱戏的很尊敬,都叫文艺工作者,真是荣幸。

七、望城皮影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皮影戏有自己的节日,根据老一辈遗留下来的传统,我们唱戏的“影戏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所有唱戏的都来祭拜我的祖师——“老郎祖师”。为什么叫“老郎祖师”?这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传:唐天子李世民平定各国的干戈以后,天下太平,自己带头唱戏,他的一个儿子只有几岁,也跟在他后面玩,他到哪里小儿子跟在那里,有时候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跟着跑到台上去,唐天子就有些烦恼,在下台以后小儿子还抱着他的腿要出去唱戏,唐王就把小儿子抱起来用力放在椅子上,口里说道:“你这么喜欢唱戏,那你就做戏王菩萨”,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有别的原因,不久小儿子就生病死了,唐王很伤心就封他为“老郎祖师,戏王菩萨”,这是小时候听我爸他们说的。

“影戏节”在明清的时候非常盛行,到民国时候也是每年都举办,只有在日本侵略中国那几年没有举办。我们就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还举办过几次,现在没有为首的艺人,可能永远没有了“影戏节”这个有特殊的意义皮影艺人的盛大节日了。以前每个艺人想展示自己的才能,都想把这个节日拉到自己的家里举办,因为在哪位艺人家里举办得两到三次,那么他的名誉就会更大,而举办的费用则由每个艺人来平均摊派。endprint

“影戏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下半年的秋冬班子搭配好。我们唱戏的有规定,一年是三季,即春季、夏季、秋冬季,春季是正月到三月十五为止,夏季是三月十六到我们的祖师爷生日六月二十四为止,秋冬季从六月二十四到十月底,也就是寒露时节,有句老话:“寒露霜降水推沙、鱼奔深塘客奔家”。

春季多以河东为主,就是丁字湾一带,上至伍家岭,下至铜官;夏季(也叫禾苗戏)以河西为主;秋冬就是下围子。我在1988年还到过湖北,到江北唱戏,所谓江北就是长江以北的横沟市、黑狗挡等地,那些地方基本是湖南人,他们的老祖宗都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从我们长沙、望城、益阳迁过去的,因此有时候谈起话来还有的是亲戚呢。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下半年去围子里还有半年好生意,可现在围子下半年难有十几晚皮影戏了。为什么没有戏了,我作了一番调查研究,上面我讲过我们的皮影戏是唐王受过赐封的,只还得愿,就是你家的小孩在读高中,父母在菩萨庙里许愿,保佑儿子考上大学,许菩萨一本影子戏;还有在外面开车的保平安,有生病的保平安,求财的等等,如果不是这种传统观念在一些人的脑子在一席地位,那么现在信教的这么多,年轻人一般都不相信这一套,肯怕皮影早就消失了。

望城皮影戏的“影戏节”恐怕永远都没有了,因为现在演唱皮影的一年比一年少,艺人也在一天天减少,有些艺人因收入少难以养家糊口,已经改行了,比如周寿斌,赵斌、、周学良等他们就很少唱皮影戏了,搞“乐队”去了。

我真盼望望城的“影戏节”能够再现,所有皮影艺人围在一起相互提高艺术,在欢笑声中相互握手告别。

八、望城皮影戏的道具组合

望城皮影戏的道具组合按传统的习惯,是由一口“武箱”和一口“文箱”组成,由一个人挑着走的。“武箱”专装锣鼓,响器等物,“文箱”装菩萨影人,搭台的那捆小竹子捆在一起叫把子,走路的时候有规定,箱子走头,背把子走后,叫做“先箱后把”。

望城县皮影戏的舞台布置非常讲究影窗,上面的两边是“双凤朝阳”,我们叫做角花,中间是“二龙戏珠”,下面是狮子、象等动物福(蝠)寿图案,我们叫“台边子”。台边子上面写有“百花齐放”、“精神文明”等(如图)这是窗子的外面,而里面再把桌椅、花草、灯笼摆起,在灯光的照射下,非常好看(如图)这都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精华,非常珍贵,值得珍惜。

大人搞得细人挪,细人搞得大人呷。

细人搞得大人叫,大人搞得细人跳。

这是望城皮影戏最形象的描述,“大人”就是操纵影人的艺人,细人就是菩萨伢子,“呷”是望城的方言,就是吃,“挪”也是望城方言,即动的意思,这四句言语对望城皮影戏的描绘是既风趣又生动。

我们唱皮影戏搭台是很快的,如果四个艺人在一起只需十几分钟,竹架子周围用围帐围住,几个艺人在里面各司其职。

著名作者卓之在1934年对湖南皮影戏有过详细描述:“塔一方约丈余高约五尺之台,三面围以黑布幕,余一面则露出一白纸所糊之幕,内燃大盏之清油灯,班中人尽隐幕后,锣鼓一奏,内有一人或二人,专司舞弄行动各项纸制人物之责,每出之上下出场,一如人演戏,惟赖此一二人手中所持长约尺余之竹筷运用灵活而动,于是其余在幕后内之人,各人手奏乐音,口唱各腔,此乃皮影戏也”。我们现在望城的皮影戏跟以前相比没有什么改变,我学徒时就和九十多岁的人唱过皮影戏,他也跟九十多岁的唱过皮影戏,老人讲望城皮影戏一直是这种搞法,所以说是一种非常古老、原始的民间艺术,很值得我们研究保护。

望城皮影戏内部结构和艺人的布置如下:

操纵菩萨艺人

影戏箱(文箱) 文武场副手

武场面(司鼓) 文场面(武箱琴师)

进场(我们演艺界叫入相方) 出场(我们演艺界叫出将方)

(下面是挂菩萨影人的固定位置)

小丑(滚身子)2件 小丑 二件

龙套(也叫排习)2件 赤膊身子(也叫亮肚子)一件

男折子 一件 童子(也叫奶身子)一件

龙套 二件

八卦折子 一件 折子 二件

马卦 二件 马挂 二件

靠子 二件 靠子 二件

蟒 青绿各一件 扎袍 二件

扎袍 二件 壮元蟒(也叫官衣)白蟒、红蟒各一件

丫环折子 一件 员外折子 一件

女折子 二件 女打身子 一件

瑶 旦 一件

正 旦 一件

女蟒 一件

宫装 一件

女靠子 二件

不过有的皮影戏班很少有如此上述这样完整的菩萨影人,另外还有头子有将近一百个,那就可以随意和别的影人任意组合,比如唱“马武打更”的戏就要专用的马武头子,还有各种动物如,如:虎、牛、狗、鱼、蜈蚣、鸟等等我们叫故事动物,可以说样样都是艺术品。

九、望城皮影戏内部行话和忌讳、规矩

我们唱皮影戏内部有忌讳的言语及行语,我首先说说忌讳的语言,忌讳的语言就带有很大的迷信色彩,早晨起床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我们望城的土话叫“放快”)比如,龙、虎、鬼、梦等等。那么早上一定有这些话要讲又怎么办,那就要换个字音来讲,比如讲龙字,就不直接讲龙,而是讲“绞”因为龙的威力很大,在天上一飞尾巴一绞就会下雨刮风,所以我们把姓龙的人也叫姓“绞”。而早上讲“虎”就只能讲“猫”,我们现在在超市买的调味品一类的“腐乳”而这“腐乳”我们望城的土话就只能讲“猫乳”,因为“虎”与“腐”同音。还有很多忌讳的语言和古老的规矩,比如女的不能坐箱子,而在演出结来后在收菩萨影人的时候女菩萨影人要收在箱底下,而不能压在箱上。

关于规矩方面:在路上行走到别人家去,挑着担子休息的时候,不能把扁担横搭在两口箱子上,要扁担一头落地(因为搭在箱子上叫恪起了,怕晚上已落实好的戏别人退信)。不能赶狗,不能高声叫,不能打(玩)石头等等都是没有生意的兆头。到人家放箱子口要朝外面,(意思是吃别人的)在人家吃饭坐在哪方就坐哪方,不要换位子,去装饭的时候勺子要交给下一个人等等。在舞台上不能睡(连哈欠都不能打)意思是兆头不好影响生意。不能敲箱子,台上坐就是四个字,“藏身躲影”。旧社会唱戏班子里面根本就没有女的,那么旦角就由男的来扮演,而这个扮演女的这个男演员都规定不能坐箱子,因为女的坐箱子对班子不吉利,唱皮影戏有个谜语:“鲁班起屋不用梁,同班兄弟不共娘,朝中做官做不久,好合夫妻不久长。”在台上唱戏的时候,如果有一种我们湖南人叫土狗子的昆虫(能飞)大约十克左右飞到台上来,那就台上的人都笑容满面,因为狗是我们中国的吉祥物(我们湖南人叫(蜘)蛛来穷,狗来富),反过来说苍蝇是我们最讨厌的,很不吉利,到台上来,我们非打死它不可,而且这个事我还有亲生体会。比如早几年我们台上来过几次苍蝇,结果我出了车祸,把左脚撞断了,不知是巧合还是有灵验。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人望城唱戏
小小书画廊
望城:实施“七大工程”,擦亮红色品牌
函数搭台 导数唱戏——构造函数破解导数问题的三种策略
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古代墓葬出土物
文明风尚在望城
影人姚晨
政府搭台 自由唱戏
山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搭台与唱戏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