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传统音乐元素实践分析

2014-07-31王珈

艺术评鉴 2014年8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王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曲家们开始尝试在中国的调式特性上进行民族和声的尝试和改进,创作过程中追求新的音响结构,选择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以及用自己创作的作曲技法系统进行创作,将民族音乐元素的核心植入其中,使得我国的钢琴音乐呈现出了自身的特性。

关键词:钢琴音乐创作 传统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元素

改革开放以来,作曲家们开始尝试在中国的调式特性上进行民族和声的尝试和改进,创作过程中追求新的音响结构,选择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还有的创作者自创技法体系进行作品创作,使得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但是创作的核心要素便是民族音乐元素的变化运用和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编:

在原有民族音乐作品的素材基础上进行改编,改编后的钢琴作品能够保持作品本身的民族韵味。如黎英海的《阳光三叠》、谢耿的《霓裳羽衣曲》、王建中的《彩云追月》、《大路歌》、《樱花》、《云南民歌五首》、陈刚的《梁祝》钢琴协奏曲等等。以黎英海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例,该作品是根据我国著名的琵琶古曲改编而成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巧妙地将我国音乐的诗意特点与西方的印象主义风格结合在一起,用西洋乐器将我国弹拨乐器的声音给予创编和美化,形成了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艺术作品,完成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一种交融形式,整部作品借鉴了我国传统的作曲手法在创作上采用了重复、变奏、衍展、模进、紧缩、承递(鱼咬尾)等传统音乐发展手法,结合音区、速度、力度、演奏方式的变化,以自由变奏的形式写成的一首作品,并附有独立的引子和尾声。①乐曲中的每一小标题的内涵均通过钢琴来模仿传统的琵琶、古筝等乐器,将:“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等标题所蕴含的意境通过钢琴演奏表现出来,不仅赋予音乐本体予美的形式,同时给予其美的创新,改编后的《夕阳箫鼓》以流畅立体的音响质感带给了宁静悠远的月夜春江的幽雅景致,将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古色古香的韵味表现到了极致。

以民族音调和色彩性调式和声为基础进行创编,创编后的钢琴作品以追求民族化的音响效果。如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蒋祖馨的《山花浪漫》组曲、崔世光的《山泉》、孙以强的《春舞》、倪洪进的《壮乡组曲》、杜鸣心的《春之采》等等。以《壮乡组曲》为例,作品以广西壮族民族民间音乐为基调,运用了欧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组曲而创作的,具有民族音响结构的钢琴作品,作品的四个标题乐曲《船从远方来》、《歌圩》,《摇篮曲》、《酒歌》描述了壮族人民歌舞盛世的繁荣场面,同时将壮族的特色和民族要素全面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示给听众,壮乡的清秀山水,壮乡的绵绵悠扬的歌声和音乐以及壮族同胞好客热情的场面均通过音乐传递给听过这首作品的听众。作者以《武鸣民歌》来进行作品的创作,基本上是原民歌的陈述,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微地修整,在右手的声部中加入了半音化的写作思维,产生了良好的听觉效果,将壮族人民乘船参加歌会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质朴的民歌与现代的半音化手法的结合为我国钢琴音乐增加了新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手法。《壮乡组曲》整部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宏观上的调性变奏原则,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曲式观念,再加之纯正的广西民歌音调,三者的结合便能够全面体现东方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质,②这种创作思维为选用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提供了一种思维角度。

以我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为核心要素进行创编,创编的钢琴作品展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个性。传统的音乐文化是音乐民族身份的体现,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使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具有东方特质的音乐形式,在钢琴创作中具有传统音乐元素为核心的作品有张朝的《皮黄》、王阿毛《生旦净末丑》、王笑寒的《遗失的日记》、王斐南的《中国画意》等,以张朝的《皮黄》为例,作品的成功在于创作者运用了我国的国粹京剧中的音乐元素——“西皮”和“二黄”的唱腔音调,借助一波三折的戏曲板式变奏手法, 以传统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利用各种技术手法,用钢琴来丰富中国戏曲的情趣场景,全曲由“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尾声” 十段乐构成。整部作品中京剧的元素贯穿始末,京剧的韵味用钢琴表达的纯净典雅,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既向听众展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又使得钢琴艺术表现出多元化的形式,这样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理念将我国的传统音乐魅力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给不同国界的听众,传统音乐艺术得以良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依托我国传统文化独创作曲技法系统,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以代表作赵晓生的《太极》为例,这部作品是他以自己创作的“太极作曲系统”为蓝本,在周易六十四卦逻辑系统基础上结构新的音高组织关系而写成的钢琴独奏曲。这部作品力争在“调式音阶”、“大小调”与“十二音系统”之间找出内部的有机联系,该曲结构简洁,由八段组成:“破-承-起-入-缓-庸-急-束”,这种结构形式受启发于来自我国隋唐时期便已经形成的传统音乐曲式:“散-慢-渐快-急-散”。乐曲的形成是若太极八卦图从中心向两级扩散,从中心音开始,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万物从苏醒至活跃,之后又从新归于中心,万物归于安静。这种新的创作思维模式的出现标志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走向了独立创作的道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技法的探索和实践更加有利于中国钢琴音乐的个性化发展,使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出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乐出版社,1998.

注释:

①禹永一:《古曲新声 华夏神韵——析黎英海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创作》,《中国音乐》,2013年第1期。

②赵涛:《縱情放歌,你唱我和钢琴曲《壮乡组曲》第二首《歌墟》中的主题贯穿与调性变奏分析》,《音乐创作》,201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浅析
略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中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分析
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浅论高职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及其措施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