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圆教育梦,先给教师减减负

2014-07-31金海云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幸福感事情

金海云

中国梦里有教育梦,教育梦中离不开教书人。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所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就是教育梦的圆梦人,是中国梦的助跑者。而在圆教育梦的道路上,要让圆梦人跑得更快、离目标更近,就先得给他们减减负担——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什么是负担?人们往往把负担理解成工作量大,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由于对负担理解的偏差,造成减负手段的简单化,简单的从减量上下功夫,结果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所谓负担就是做那些与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事情,或者虽然有关系,但是你没有兴趣去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减负的途径,一个是尽量不做那些没有用处的事情,另一个就是让人们对应该做的事情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即增加做事情的兴趣和内动力。

诚如在当今社会,减负早已经变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甚至人们对这个话题变得有些麻木了,但人们说的教育减负,往往是指给学生减负。“减负”是近年来基础教育中一个沉重的话题。政府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三申五令,不断出台各种指导性和惩戒性文件,社会各界及媒体十分关注,专家学者纷纷出谋划策。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关于减负的措施很多,但实际上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调子高收效低。政府关于减负的呼声也很少有落到教师的头上的,所以庞大的教师队伍往往被忽略了。

其实,现在有许多教师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搞活动、和家长沟通……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给教师的家庭带来烦恼,四号感觉不到职业幸福感,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把给教师减负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消除职业倦怠,重新找到职业幸福感。

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教师的职业倦怠归结为教师缺少缺乏激情与责任,或者简单的说成教师没有崇高的教育信仰。应该说,当职业倦怠不是个别现象的时候,从深层次将,这很可能是教育本身出现了问题。对此,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的体制与机制进行重新的思考,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许多教师之所以存在职业倦怠,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现行教育体制让教师做了一些离开教育本真的事情,弄得教师疲惫不堪,被动应付,比如学校追求形式上的素质教育,搞多种文体活动,承担者就落在我们老师的身上,而活动的同时又不能不管学习,毕竟学习还是首要任务,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因此,各方面的压力都汇聚在老师这里;另一个是我们教育模式本身的简单僵化使教师的劳动失去了创造性,教师变成了纯粹服务于学生升学的工具,教师的自我价值感缺失,因此失去了教师个人的职业幸福感。

我们的教师做的工作,是不是都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判断我们工作得失的标准就是,我们做的工作是不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利,是不是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利,是不是对学校的成长与发展有利。我们的教师天天忙的头昏脑胀,究竟做了多少与上述三个方面有关系的事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学院搞的各种评比和检查究竟有多少是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各种各样的无休止的会议,论坛、培训,这个工程那个工程,今天弄这个软件明天弄那个软件,弄得精神头昏脑胀,疲惫不堪。不能说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但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的过滤一下,我们自己能够说了算的一定要思考如何简化和瘦身。教师忙了许多没有用处的工作,那么做有用工作的时间就少了,有事业心的教师就得挑灯夜战,透支自己的身体,做那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些把教书当做谋生手段的人,忙完没有用的,有用的事情也就没有时间了,教育质量怎么提高。

本来教育是个创造性的劳动,结果现在的教育搞成了像工厂一样的工作,简单僵化的教育模式让教育成为了非常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的重复劳动,看看我们教师的工作流程,先是给千差万别的具有差异的学生开一个药方,那就是我们的教案,或者实在没有时间或者累了就把去年的拿来抄一遍,因为学校要检查。然后就拿着这个药方给得不同病的患者去用药(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不论你病好不好,我讲完了就完成任务了。接下来就是留大量作业,判作业、考试、判卷等等,学生把分看成命根,教师也变成了为学生提高分的服务工具,本来我们的教师应该好好去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组织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有时间写反思搞科研,结果是让那个名字叫“分”的大狗追的一路狂奔。我们的教师能不倦怠吗?

要在广大教师中树立崇高的教育理念,要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推动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就先得给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免除压在教师身上的“苛捐杂税”,实实在在地给教师减减负,让教师不做那些与教育本质没有关系的事情,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重新找回职业幸福感。

总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心理带来了种种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供自我支持,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不必要的“神坛”带来的心灵束缚。另一方面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教师在“传道、解惑”的教学活动中传给学生正面印象。教师“减压”,实际是为学生“减负”,只有教师职业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新一代接班人。

“我忙碌,我疲惫,我清贫,但是我快乐,我充实,我享受。”这就是生活,教师的生活——平凡、艰辛、真实而美好。希望有一天,教师们都能有这种理想状态的职业归属感。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幸福感事情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把事情写具体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幸福感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