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4-07-31李秀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师幼幼儿园游戏

李秀娟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对于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在教育学界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可。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主张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这就为“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兴趣之所在,因此,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游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有效开展幼儿园教学需要良好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互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幼儿天性喜欢游戏,参与游戏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游戏的手段,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环境和素材。教师应真正和幼儿玩在一起,体会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又能进一步感染儿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教师与幼儿之间自然形成一种平等互动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便随之形成。

二、注重激发幼儿自觉、自愿参加游戏

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才能自觉、自愿地参加游戏,幼儿园集体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开展,自然会吸引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游戏还能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幼儿乐于跟着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去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充分调动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小培养起幼儿参与集体教学的兴趣。

如,笔者在中班语言活动“参观动物园”课堂教学中,在了解不同的小动物的本领时,教师让一些幼儿伸长了手臂模仿大象的长鼻子,让其他小朋友模仿小花——大象用鼻子给小花浇水。幼儿快乐地把手臂伸得长长的,欢笑着围着小朋友跑,在座的小朋友在“大象”的浇灌下一点一点地长大。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培养起了对课堂的兴趣。

三、教学游戏和课程要贴近幼儿完整的生活

如今学校里各种各样的课程将孩子们原本拥有的一个整体的世界分割成不同的板块,孩子们被那小小的学科束缚,无法感受完整世界的美好。教师要明白是学科之间联系的中心应该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一个完整的世界,所有的生活事件和现象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联系。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游戏,而是这游戏背后所带来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完整的经验。所以,幼儿园的教师应该要保证学校的所有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有所联系,课程之间应该是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教师只有进一步地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游戏中所蕴藏的教学价值,将游戏和课程进行融合将之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够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四、多角度挖掘游戏的内容形式,重视创生延伸

迦尔默尔认为,游戏活动是指一种不断进行的来回或往返重复的运动,这些运动决不能有一个使其中止的目的。游戏有一个开放的秩序结构,游戏一直在它自身的秩序结构里游戏着,不断往返重复。然而,游戏并非是封闭的,游戏需要更新和延伸。幼儿教师要在设计课堂游戏时,准备丰富的游戏形式,深入挖掘游戏的内涵,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注意游戏活动的创设和延伸,教师要随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新的兴趣点,对游戏进行丰富和补充,延伸出新的问题,从而建立知识网络,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切不可过分拘泥于活动预设。

五、充分发挥幼儿主体地位,重视情感体验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体验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通过隐性指导和个体指导等方式,让幼儿从精心组织的游戏中体验到人际关系、社会经验、自然法则等,逐步消化、吸收,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体验。在顺应幼儿天性和发展需要的创造性游戏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还应重视通过游戏情境迁移,启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鼓励幼儿自己去想,去发现,去感受。

猜你喜欢

师幼幼儿园游戏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