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14-07-31刘玲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创造力

刘玲香

【摘要】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起着独特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美术活动中逐渐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在活动中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科学引导,树立孩子对美术活动的信心,保护幼儿宝贵的创造力,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真正的感受美、发现美。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活动;幼儿主体性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幼儿”的弊病,活动中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以及幼儿自主表现能力的培养,而把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变成了临摹画,把像不像作为评判的依据。当孩子的想法没有在老师的预设中进行时,教师就会否定,将孩子的创造力残忍地扼杀在摇篮中。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意识到,教师应抛弃这种做法,将每位幼儿都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以发展。

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单一,绘画时,基本的活动过程都是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老师示范画,幼儿临摹,老师讲评的模式。幼儿艺术活动过程变成了机械的模仿活动,孩子的创造力被扼杀了。我在教学中尝试改变旧有模式,利用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热情。

(1)教师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包括言语的支持,不能随意抹杀幼儿的创造。

(2)教师要善于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的结果并用合适的方法表现出来。

(3)对孩子的作品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先肯定幼儿的创意,再以积极地形式提出新的建议,从而起到活跃幼儿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想象灵活进行教学,允许多个答案存在。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

(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使其萌发的创新意念得以延续和发展。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多鼓励性评价。

二、扩展幼儿绘画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

除去传统的油画棒、水彩笔,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材料如树叶、塑料瓶,蛋壳,豆子等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制作各种美术作品。我曾经跟孩子们用丙烯颜料装饰瓶子、竹帘和T恤,还用蛋糕盘做成一串串青花瓷的吊盘,我们还用牛皮纸和皱纹纸完成大树的制作,这些作品生动灵活,深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三、关注幼儿个性,激发创造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帮助孩子在创造过程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

四、营造轻松的氛围,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幼儿愉快地创作

美术活动也应该是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并为幼儿创造一种愉快的氛围,运用故事、表演、欣赏、游戏感知等多种方法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发现美、表现美。如在“小小机器人”的设计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玩机器人的玩具,再模仿机器人的动作,最后看机器人的录像资料,了解机器人的不同功能和神奇之处,最后让孩子们想象创造出不同的机器人。孩子们先后设计出了“家务机器人”“厨师机器人”“防盗机器人”“神力机器人”“科幻机器人”“万能机器人”等五花八门的作品,这次愉快的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孩子们创造力的提高。

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不愿被别人打扰,当孩子在预定的时间中完不成作品时,会产生失败的情绪。这时,老师要为孩子安排再次完成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保护幼儿的创造力

每一位孩子在完成一件美术作品时,心中都会充满成功感,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时,老师和家长否定的语言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打击。所以,教师应从多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善于抓住每位幼儿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适时提出建议,从而保护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创造力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能力,美术活动要关注幼儿所关注的、感受幼儿所感受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想画,能画,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精神的满足,同时促进创造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智商、创造力与创新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