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之我见

2014-07-31莫娟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数学

莫娟玲

【摘要】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把游戏引入教学活动,特别是数学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健康成长,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愉快式教学。本文从儿童神经机能的发展和创设愉快教学的情景出发,重点论述游戏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数学;活动;游戏

游戏是儿童普遍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具有游戏因素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对与启发儿童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儿童素质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游戏运用于教学的理论支撑

学龄初期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的机能,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皮质兴奋机能方面,新生儿每日需要睡眠约为22小时,而7岁儿童每天平均约为11小时,10岁儿童每日平均约为10小时。在皮质抑制方面,儿童约从4岁以后,就蓬勃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到7、8岁后,在学校的生活条件的要求下,加之言语的不断发展,体内抑制机能更加发展起来,这表现在儿童能更细致的分析综合外界事物,并且更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尽管儿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有一定的发展,但与青年成人相比还是很差的。因此,对儿童的过分的兴奋和抑制的要求都是不对的,过分的兴奋(活动、学习等)会引起抑制(疲劳),过分的抑制(长时间、单调的教学)会诱导出不必要的兴奋(不安、乱动或睡觉等)学龄初期儿童大脑兴奋和抑制机能为游戏成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供了生理机制,兴奋和抑制的相互制约使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有了用武之地。

从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变化来看,学龄初期儿童的第二信号系统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在与成人交际的过程中发展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要更好的领会教师的教学言语,完成口头和书面的作业,从而逐步的改变着两种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如果说学前儿童还是第一信号系统占主要地位的话,那么,学龄初期儿童由于言语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就日益发展起来。儿童就逐步形成更多的而且更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联系(小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概念和概念的联系),这样,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有了可能。同时,也就加强了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行为的自觉性。但是,在整个学龄初期内,对儿童第二信号系统初步占主要地位,还不能做不切实际的过高估计。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内,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思想、道德、纪律等行为准则的能力还是很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道德行为培养上,在数学各种计算上,重视和坚持直观性教学原则,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游戏成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由儿童大脑神经机制提供了可能性,从儿童的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变化展示了必要性。这不仅为多年学校教育实践和近几年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所证明,而且为研究教育的权威所肯定。正如儿童心理学家朱智所说:“在低年级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教学,对于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把游戏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完全可能、必要和正确的。

二、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在导入新课方面有良好作用和效果。巧妙有趣的导入新课,是维持、提高儿童大脑兴奋程度,增强学习兴趣,为完成当节知识教学很有帮助。比如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五边形、六变形和圆形的卡片,分组在课桌上从这头向那头滚动,3分钟内比赛看那个图形滚得快。比赛一开始,学生4 人一组玩的非常起劲。提问时,每个同学争先恐后举手回答。一致得出结论:圆形的卡片滚动的最快。紧接着提问:圆形滚动这么好,在日常生活中一定用处很大,你们愿意不愿意知道“圆”的有关知识呢?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我立即板书课题,同学们都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看着我,表现了极强的求职欲。整节课的教学进行的很顺利,有声有色,作业检查,正确率达到了92﹪。

游戏在教学中有良好作用和效果。儿童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7岁左右的儿童在游戏中,坚持特定活动的时间,约在12分钟左右,那么,在教学中坚持学习的良好表现时间会更短一些,因此,为适应低年级学生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基本需要,利用游戏,变换刺激信号,维持教学所需的抑制和兴奋状态,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游戏作为直观教学的一中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我在教学低年级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时,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大脑对有关学习知识继续保持兴奋状态,而抑制其他分散注意的因素,设计了摘《五彩果》的游戏:我对学生说:孙悟空花果山上有好多好多果树,而有一棵果树最神奇(出示黑板上的“神奇树”——果子上都写着不同的算式)。它上面的仙果,每个身上带有红、黄,紫、绿、蓝五中颜色,孙悟空最爱吃这棵树上的五彩果,因此变的最聪明。你们想不想变得聪明呀?学生都说:“想”。我就赶紧说:谁能很快算对果子身上的算式,我就把这颗果子奖给他(她)。同学们非常高兴,你争他抢,在老师的指导下算开了,大多数同学口算的又快又正确。课堂上一片浓厚的学习气氛。

游戏在突破重、难点是有良好作用和效果。低年级数学,每节课都有重难点。如果不采用恰当的学方法,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方法不当,是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过久地枯坐或呆坐着听一种既不大了解又毫无兴趣的说教,儿童就必然会乱动起来。这对于儿童的神经系统来说,恰是由于过分抑制所诱导出的不必要的兴奋所致。游戏方法的应用,恰能改变这种难堪的处境。如《有余数的除法》一课,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余数是怎样得来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定理。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游戏:先在黑板上画了三棵大大的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挂了13又红又大的苹果,每棵树前的桌子上,各摆了三个大盘子,三个同学一组,让每组同学轮流上讲台,各把一棵树上的13个苹果摘放到三个盘子里,比赛看谁摘的快,放的对。由于前面已经学了“平均分”,所以同学们都较快的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了三个盘子里。剩余一个,有的同学拿到手上,有的同学再没有摘。老师问:剩下的那一个苹果为什么不放到盘子里呀?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放到那个盘子里,那个盘子里就多一个了,就不叫“平均分了”;有的说,只剩下一个苹果了,不能再分了。最后老师启发学生总结:剩下一个苹果的“1”就叫做13 除以3的余数,余数1比除数3小。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很快的掌握了余数是怎么得来的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定理。重难点就这样在游戏中轻易的突破了。事实再次证明,高尔基说的对:“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是十分肯定的。但并不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可使用游戏的方法来教学。否认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错误的;而把它当做灵丹妙药,过分的夸大其作用也是十分有害的。另外,承认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点也并不否认、排斥其他多种切实可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一点也是容易理解的。本文仅就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作用和效果做一粗浅的探讨,这个粗浅的探讨,难买难存在着片面性,希望得到专家、领导和广大同仁们的教育、帮助和指正。

参考文献:

[1]田胜.巧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周冬梅.浅谈小学低年级趣味性教学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2年12期

[3]汪东兴,曹洪辉.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1期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