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高司谏书》“新”解

2014-07-31刘清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范仲淹封信欧阳修

刘清群

如何激发语文课堂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校语文组同仁在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语文活动探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笔者,想就文本教材的解读或“新”读方面,以文言阅读课文《与高司谏书》为例,做些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与高司谏书》是语文出版社第四册第四单元选编的一篇文章。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充分显现了欧阳修疾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性情,尽管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帝王的统治,但他所体现出的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根据语文出版社《语文教师用书(第四册)》中《与高司谏书》的课文说明,可知“……于是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等一班人为之不平,而谏官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余靖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写此书信对高若讷的趋炎附势严加斥责。”照此分析,笔者觉得,欧阳修先生应该给这封信取一个有“檄文”字眼的题目。何况,在这封信的倒数第二段,作者表达了“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的目的,即诚恳地希望高司谏能为范仲淹说句公道话。但遗憾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却没能达到写信的目的,反而促使高司谏将这封私人书信上交朝廷,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令。

笔者设想,当初欧阳修公写这封信时能理性些,将信的内容进行重新重组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该说,在奸臣当道、指鹿为马的时代,无论是谏臣或者其他官员可能会出现三类人:一类如海瑞者,即使是死谏也宁折不屈、勇往直前,而名留千古;一类则保持“中立”,保持沉默,不敢说真话,或是说几句应景的奉承话,这类人可能最多;还有一类如高司谏之流,落井下石,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其中,第三类人当然要批评,而且要狠批。

但就原文中欧阳修批评高司谏的内容来看,笔者认为有些批评需理性看待,无需对别人提过高要求。欧阳修在批评高司谏文才方面“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任职方面“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大抵罪在默默尔”、“足下在其位而不言”等方面都提出了太高要求。欧阳修要批评的是高司谏的人品,而不是文品;何况,文章写得好就可以了,如果要像欧阳修一样“卓卓可道说者”,这要求是不是就高了。如果高司谏选择做第二类人,当然不值得提倡,但也不能成为我们批评别人的理由。退一步说,欧阳修批评的只是谏官,我不知道当时他是否有胆量批评反诬范仲淹的宰相吕夷简,还有不辨是非的仁宗皇帝?我们能理解欧阳修着急的心情,我们也能想像他写这封信时酣畅淋漓的情形,但写信的用意也有恳请高司谏为好朋友范仲淹说句好话,可这封信给人的感觉是感性超过了理性,批评、揭露甚至是抨击超过了求人办事。如果重新重组这篇课文会不会收到奇效呢?

笔者认为这封信可用原文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重组:

一是表扬高司谏的为人,表明高司谏是一个值得托付重任的人。“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其中“始”改“便”,表明其才华出众,欧阳修仰慕已久;“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说明高司谏对问题很有看法,有见地;“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从朋友口中证实高司谏是值得托付的君子。

二是称赞范仲淹的为人,说明高司谏值得为他说说情。“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三要点明当今皇帝对谏臣的态度,要让高司谏觉得他的谏言可能会触犯权臣,但有皇帝支持,赢面应该会大些。“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就应该可以进言。

四是点明欧阳修自己不能言的原因,只能依靠谏臣进言。因为当前形势比较严峻,“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不是谏官者越职言事,结果受到了处分;而且“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说明能为范仲淹说句公道话的,有且仅有谏官高司谏了。

五是结合历史史实,点明高司谏进言对范仲淹以及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能为受冤者雪耻,“望之与章果不贤邪?”让天下人知道他们实为贤者,因为当世人及后代人都是明眼人,大家都会赞赏高司谏的义举;另一方面,也能让高司谏自己千古留名,“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笔者认为,如果高司谏看了这封信真能幡然醒悟、仗义执言,这也符合欧阳修写信的目的;如果高司谏有苦衷,写一封类似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一定能传为佳话;如果高司谏执迷不悟,欧阳修再写封类似《与山巨源绝交书》或“檄文”这样的文章,对高司谏进行痛快淋漓地开骂,也为时未晚。

总之,《与高司谏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良知、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焦灼、矛盾的作者。如果我们当时处在他那样的情境下,也许我们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

猜你喜欢

范仲淹封信欧阳修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给我写封信吧
欧阳修快马追字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探寻《见字如面》背后的故事
勤奋的欧阳修
奇怪的信
范仲淹苦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