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
2014-07-31王亚磊
王亚磊
(广东财经大学 外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2013年8月31日至2013年9月12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运会,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体育盛会。作为可以承载体育盛会丰富内涵的会徽自然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从观察的角度来看,会徽就是把体育比赛的地点、时间和体育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设计,予以视觉化、规模化、个性化和系统化,运用整体媒体传播方式加以整合性宣传,使观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为体育盛会塑造良好的形象[1]。会徽已成为体育盛会的标志和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2]。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会徽正是把运动会的时间、地点、文化和内涵融为一体,以“中国力量、继往开来”为创意出发点,以一幅色彩鲜明,充满象征寓意的图片文字组合体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运动会的会徽本身就蕴含着体育运动的精神,充满了无尽的象征和寓意。所以本文将以克瑞斯和勒文(Kress&Van Leeuwen)所创建的视觉语法分析方法为框架,以Forceville多模态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
一 理论背景
(一)多模态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交流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以往单纯的语言交流模式已经不能够全面表达人们的情感和需求。为了能够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使人们能够全面直观感受这个世界,人们的交流、理解和传播的领域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一种全新的模态表达方式开始走进了学者的视野。人们从分析单一的文字模态语篇,转向开始关注、学习、分析以多种语言符号(文字、图片颜色、音乐等)融合在一起的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3]。对于多模态与单模态的区分,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划分:一方面可以从涉及多少种交流的渠道和媒介来划分(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种感官);另一方面可以看涉及到了多少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图画、颜色、音乐、手势等)。在一种模态中(如视觉模态),可以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号,比如在电影海报中可以看到文字和图片,这种也可以划分为多模态。当前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话语分析,其理论是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开端;另一方面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隐喻为研究基础的话语分析,以Forceville等为代表。[4]这两种研究方式并不矛盾,他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分析多模态语篇,让广大观众能够清晰明了地认识到多模态语篇的意义和内涵。
(二) 视觉语法分析法。韩礼德在他的功能语法中提出了语言的概念、人际和组篇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即表示概念意义的功能,人际功能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关系以及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态度;组篇功能表示语篇意义[5]。这是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的理论基础,因为他们认为图片中的世界和图像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符号不仅可以表达和反映人们的主客观世界,也可以建立起画面中的符号和观看图画的大众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图像本身也是一个具有潜在意义的整体。图片中的世界、图像中所呈现的各种符号也就具有社会符号中的这三大元功能。以此为基础,他也从三个方面来建立分析的框架,即再现的、互动的和构成的,显然,这是比照功能语法中概念的、人际的和组篇的三个元功能所建立的[6]。
(三)隐喻及多模态隐喻。众多学者对于隐喻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在历经了30多年的隐喻研究后,语言学届已经普遍认可了隐喻的思维性和概念性的本质,“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7]153。那么隐喻就不是单纯语言上的修辞而是拓展到了生活中认知上的方方面面。语言只是众多符号中的一种,隐喻的研究不能只局限在语言这一种符号上,其他的符号系统(如图片、声音、颜色、手势等)都可以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图像隐喻研究和多模态隐喻研究为认知隐喻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角度。在众多学者的研究理论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研究学者Charles Forcevil把隐喻研究发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上。在Forceville的《广告中的图像隐喻》一书中,在文字隐喻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文字隐喻研究的局限性,把隐喻理论运用到了广告图片中,对视觉模态的隐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Forcevil不仅提出了视觉隐喻,还提出了多模态隐喻。在单模态的图像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都以图像的形式(即视觉模态)呈现。在多模态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8]379-402。比如想要表现“摩托车像豹子”这一隐喻,可以把摩托车和豹子都放在图片的凸显地方,他们可以做出同样的奔跑动作。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视频中加入声音,如摩托车发动的时候发出像豹子要奔跑时的声音,同时豹子也会出现在视频中。图片的表达方式属于单模态隐喻,目标域摩托车与源域豹子都是以图画的单一一种形式出现的;而在视频中,我们加入了声音的符号,无论是源域还是目标域都有两种以上的模态,这个就是多模态隐喻。其实这种划分是比较狭义的划分方式,在实际的操作中,学者们会有更广义的划分,比如在同一广告中,同一画面中出现了两种以上的符号(图像符号、文字符号等),都可以适用于多模态隐喻分析。
二 十二届全运会会徽的视觉语法整体分析
在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的框架下,十二届全运会会徽可以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上进行分析。再现意义可以分为叙事的再现和概念的再现。当叙事的再现中有两个参与者时,一个是动作者,另一个是目标,目标就是矢量指向的那个参与者,因此也是动作的对象[6]。
图1 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
十二届全运会会徽的中央是运动人形与抽象龙鸟形的结合。运动人形代表了运动员,而龙鸟形就好像是运动比赛中的终点线,运动人形就是动作者,目标就是比赛的终点线,也是动作的对象。会徽中运动人形努力地要冲向终点。这将我们中国运动员的努力拼搏的精神充分得表现了出来。广大的体育爱好者和欣赏会徽的人同图画中的世界和人物之间所体现出来的关系构成了视觉语法的互动意义。观看者可以平视这幅会徽,可以清楚、全面地直视会徽中的全景,这说明十二届全运会是全国人民的运动会,是属于中国人的,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运动会。我们可以和运动员一起,感同身受,自然地融入到运动会的比赛中。同时,在会徽图片中有丰富的色彩表达,如红色、蓝色、白色等。这是一幅高情态的图画,色彩十分饱和,设计者想要通过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出运动会的内涵和特点。而从整体的构图设计来说,图片上内容不同方位的设计也有不同的意义。整个图片中最中心的是运动人形,突出全运会的主体承载者——运动员,突出了运动员的重要性。图片中的上方与下方也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如果某些因素被置于上方,而其它因素被置于下方,那么置于上方的是“理想的”,而置于下方的是“真实的”。“理想的”指它是信息的理想化的或概括性的实质,因此也是信息的最显著的部分,“真实的”指更特定的信息(如细节等),或者说更实际的信息,更“脚踏实地的”(down-to-earth)的信息[6]。全运会会徽的上方是图画,是理想的,是图片中信息最为重要的部分,而下方的拼音、数字和中文则是“真实的”、更为确定的信息,是实际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观众,全运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观众通过观看这样的上下对比的图文结构,对全运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下,我们对全运会会徽从整体的框架下有所了解,但是如果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全运会会徽中还体现了大量的隐喻和转喻的现象。
三 十二届全运会会徽多模态隐喻的解读和识别
Forceville把图像隐喻分为三类:单域图像呈现式、双域图像呈现式和文字—图像互补式[4]。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源域和目标域的呈现方式所划分的:(一)单域图像呈现式,指只有一个域(通常是目标域)以图像形式呈现,另一个域没有以图像形式表示出来,但可以通过图画语境准确无误地推断出来;(二)双域图像呈现式,指源域和目标域同时以图像的形式显性呈现,两者或相互独立或整合为一个视觉格式塔;(三)文字—图像互补式,指一个域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另一个则以文字的形式传达,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解释为隐喻。如果删除所有的文字材料,隐喻现象随之消失。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在单域图像呈现式和双域图像呈现式的多模态隐喻中,图像和文字主要体现为相互印证和加强的关系;在文字-图像互补式中,图像和文字缺一不可。十二届全运会会徽是属于第三种形式的多模态隐喻,即文字-图像互补式:会徽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虽然文字不多,但若离开了文字的解释,观众们很难理解图片真正的意义和内涵。会徽中的中国、辽宁、2013等文字及蓝色底色表达了运动会召开的地点和时间。十二届全运会会徽中心由运动人形和龙鸟形结合,背景由红色12数字造型和LN拼音首字母结合,同时加入蓝色的背景元素,图形简洁富有张力,活泼且动感十足,隐喻内涵非常深刻。与抽象的语言符号不同,图像往往是具体的形象,或自然物,或创造物,图像所刻画的往往是源域或目的域内有色彩、质地、形体、构造等直观特征的形象或场景[9]。在这幅会徽中,运动人形象征着运动会中的运动员,而龙鸟造型有着广泛的意义:龙鸟其实就是绿孔雀,数量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的明朝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中有这样的描述:“龙鸟追武侯 ,衡轴通轩皇” 。将龙鸟比喻为贤才。会徽中龙鸟造型的寓意即龙鸟就是运动员,就是贤才。而龙鸟的形状要好似一跟长线一样,飘舞流动,这就代表在运动比赛中的终点线,也好像是人们手中挥动着的彩带。运动人形和龙鸟造型的结合寓意着运动员冲向终点的那一刻,这一刻是运动员迈向胜利的一刻,是幸福的一刻。运动人形和龙鸟造型的结合同时也是人们挥动着彩带,热情欢呼的一刻。运动人形与龙鸟造型的融合将国人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向上、积极创新、继往开来的品格完美呈现,这同时也寓意着中国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背景数字12和LN拼音恰到好处的结合。12 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一年有十二个月,我们中国人有十二个生肖,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而在辽宁举办的这次全运会正是第十二届,十二在这里是个非常重要的数字,代表了全运会,更代表了中国大地。而LN拼音的首字母正是代表了辽宁,辽宁是这次全运会举办的地方,更是中国创造出无数辉煌的一片热土,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隐喻的机制是用具体的东西表达抽象的意义,在图像隐喻中,抽象的概念由具体的图像来表达[10],但喻体本身是具有多种意义特征的。对于隐喻的理解离不开人们的对于语境的理解,语境包括文本内的理解和文本外的理解,文本外的语境包括了常识性的语境,如我们中国人对于不同颜色的理解。
十二届全运会会徽的色彩应用也非常独特和有内涵。色彩主要是由红色、蓝色、黄色和白色组成。设计师利用明快的色彩,凸显出了时代的特征。每种颜色的应用也有其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了喜庆和祥和,如果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这将是最为热烈、激动的一种情感,红色可以使人联想到太阳、火、朝霞等。在会徽中应用红色,不仅寓意着第十二届运动盛会召开的喜庆之感,也寓意着运动员们将会在赛场上热烈忘我地拼搏,而观众们也是怀有激动的心情观看运动健儿的各种比赛。同时,红色代表了中国、中国人民,会徽上的红色就是中国国旗一角,在中国国旗的舞动下中国人民迎来了运动盛会。与在西方世界蓝色这一颜色广泛内涵相比,中国对于蓝色的寓意不是特别的丰富,蓝色代表了祥和和高科技,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会徽中蓝色的运用不仅象征着沿海大省辽宁,还寓意着辽宁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还体现了十二届全运会采用了低碳环保的新理念和新技术。黄色的龙鸟像一根彩带,寓意着运动场上的终点线。就黄色本身而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颜色之一,我们中国人本身就是炎黄子孙,黄色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代表着尊严。龙鸟是中国非常稀少的尊贵鸟类,在黄色的映照下,寓意了在广大中国人心目中体育盛会的地位。体育赋予人类尊严,运动员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是中国少有的贤才,象征着中国的繁荣昌盛。红色、蓝色、黄色的组合,不仅预示着国家美好的未来,更将运动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完美地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
结语
综上,结合克瑞斯和勒文所创建的视觉语法分析方法框架和 Forceville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基础,从再现意义和交际构图意义上,整体分析了十二届运动会会徽的设计的内涵所承载的时代性主题风貌与时代精神。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是一种全新的认知分析方式,这不仅拓展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适用范围,为广大读者和体育爱好者开启了一个全新认知解读多模态语篇的方式,也有助于多元化人类交流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甘忠泽.现代广告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 徐桂霞,卓志伟. 体育盛会会徽功能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 (4):1-5.
[3]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4] Forceville C.Pictorial Metaphor in A dvertising [M]. London:Roufledge,1996.
[5]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5.
[6]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7]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
[8] Forceville C.Non-verbal and muhimodal metaphor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Agendas for research[C]//Kristiansen G,Achard M,Dirven R,Ruiz deM endoza F.Cognitive Linguistic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6 .
[9] 赵秀凤,苏会艳. 多模态隐喻陛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8-24.
[10]潘艳艳. 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