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海产业用海的岸线利用效率测算*

2014-07-31马随随

关键词:电力工业临海船舶工业

马随随

(盐城师范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随着陆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蓝色革命”正在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兴起,海洋成为集聚生产要素及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新高地。岸线空间作为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带,陆海两类经济在此交汇、互动,生产力内外双向辐射,一直被视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目前,不同学科对岸线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地理学从岸线的空间特性出发,将其解释为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且这种线性空间会随着潮水的涨落而发生变化,最终形成连接陆海的带状区域;规划学则从岸线利用的角度出发,认为岸线是具有一定地域延伸性的带状空间,是包括部分海域空间资源和陆域空间资源的海陆结合地带,承载和推动着临海产业、城镇、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与发展[1-2]。由此可见,由于学科差异及岸线自身特性的影响,无法也不应该强求对岸线内涵的理解做统一规定。尽管如此,作为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各类经济活动的综合过程,岸线利用主要是指在岸线范围内向海洋和陆地双向延伸一定范围的空间占用,亦即岸线利用中的岸线资源应当理解为带状区域,且该带状区域的空间范围可根据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而定[3]。

岸线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稀缺空间资源。科学利用岸线和近岸海域资源,适度进行围填海活动,不仅能够保障国家能源、交通、工业等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行业的用海需求,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与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然而,沿海地区对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存在着简单、粗放使用和闲置浪费等诸多问题,实现海岸资源的节约、集约和最优化开发利用,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筹协调发展,应当成为临海产业岸线利用和管理的重要目标。我国目前建立的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评价、海域使用论证等技术手段解决了某块海域是否可以围填的问题,但缺乏判定某一用海活动适宜围填面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和参数,当前的海域管理技术还不能满足对项目用海面积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定额管理的需要,对部分项目的“用海面积”只能进行被动式管理,急需建立相关的控制指标,为海域使用审批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测算我国临海产业用海岸线的利用效率,确定不同产业部门岸线利用效率的控制值,是推进全社会树立节约用海理念、促进海域的集约化利用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措施。

岸线利用效率是指填海造地形成的土地面积或新岸线长度与原海岸线长度的比值,它能够反映海岸线利用状况,是反映项目用海是否集约利用岸线的控制指标[4-5]。海岸线是临海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对于填海造地用海,既要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又要尽量少占用自然岸线,合理的岸线利用效率的确定是岸线资源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相互博弈、动态协调和追求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结果。

一、产业岸线利用种类

(一)港口岸线利用

港口岸线利用是临海产业用海中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指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岸线,为旅客和货物的社会化运输与临海企业的成品、原料和能源的专门化运输以及船舶客货装卸提供空间场所所形成的海岸线利用方式。

(二)渔业与农业岸线利用

海洋渔业和增养殖业以及以水生动植物资源为对象的水产品加工业是传统且普遍的岸线利用方式,它利用的岸线资源是以服务渔业生产、提供岸滩开发等农业发展为目的,不服务于另外运输方式的人工和自然岸线,包括渔业产品深加工、沙洲填埋、滩涂围填、水产品养殖等利用方式。

(三)仓储岸线利用

仓储岸线是指自然岸线经过开发和利用,主要服务于工业生产活动、仓储过程本身,但不被用于码头建设和货物运输等活动,它属于自然岸线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人工岸线。

(四)生活与旅游岸线利用

滨海生活与旅游活动是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滨海自然资源、服务设施等为客体的社会经济活动,自然景观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的设计等都要占用一定的岸线资源,主要包括滨海风景线、沿海休闲区、海滨浴场等的开发与建设活动。

(五)水资源与生态保护岸线利用

以保障水厂的取水口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水质安全为目标,同时也为保证一定海域范围内的生态安全,常需要在特定地区对岸线采取比较严格的安全保护手段,严格把关岸线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尽量保证海洋资源与生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岸线利用效率测算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陆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也日益突显,海洋已逐渐成为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港口建设、石油化工、电力工业、交通运输、海洋医药及滨海旅游等产业部门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快速发展与集聚,也极大地提升了陆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拓宽了陆域经济发展思路。根据各类产业用海特点,可以将临海产业用海划分为功能性填海和非功能性填海两类。

(一)功能性用海

功能性填海是指为了实现海域的某种功能的开发而进行的填海,其目的是依托岸线实现海域的功能,港口工程用海、船舶产业用海等属于功能性填海,对于该种类型的填海,可以用新岸线长度与原海岸线长度的比值来反映海岸线的利用程度。计算公式为:

(二)非功能性用海

非功能性填海指以获得土地为目的的填海,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一般不需要使用海域的功能和海岸线,因此应尽量减少占用岸线长度。电力、石化和其他产业类型属于非功能性填海,对于这种类型的填海,可以用单位岸线填海造地面积来反映海岸线的利用强度;但如果纵深过大,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又会加大,因此应当设置一个区间值。计算公式如下:

三、临海产业岸线利用效率计算和控制值

根据前文相关概念的表述,岸线利用效率是一个具有较强区域指向性和产业依附性的概念,不同产业部门岸线利用具有其特有的方式和目的,岸线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从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出发,本文以广东、浙江、山东、辽宁等岸线利用水平较高的省份为数据来源地区,选取港口工程、船舶工业、电力工业、石化工业作为代表,并综合考虑其他工业部门,计算临海产业岸线的利用效率,确定其指标控制值的区间范围。

(一)港口工程

本文共收集到54个港口工程项目样本,但由于部分企业的各类规划、论证、初步设计等材料里没有记录占用的原始岸线长度,主观认为占用的原岸线与形成的岸线长度差别不大,因此填报的是同一个数值。剔除诸如此类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后,剩余14个有效样本(表1)。

表1 港口工程岸线利用效率指标值测算

表2 港口工程岸线利用效率描述统计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港口工程岸线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山东最高,平均值为1.5628,其次是浙江和辽宁,效率均值在1左右,广东最低,岸线利用效率平均值为0.7026。这与不同省份港口建设的实际状况具有较大关系。山东多是突堤式码头,岸线利用效率较高;而广东顺岸式码头较多,所以岸线利用效率较低。从样本岸线利用效率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港口的岸线利用效率主要集中在0.6-1.6之间,在1.0-1.2之间样本数量最多,但规律性较差。综合考虑企业的平面布局和数据特点,岸线利用效率可以作为港口工程的控制指标。自然岸线保护是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明确建立的区划目标,应集约利用海岸线,但目前我国港口占用岸线较多,部分港口为节约成本,采用顺岸等方式建设码头,岸线利用粗放,大型港口动辄占用几十公里的岸线,造成岸线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为提高岸线集约利用水平,结合我国各沿海省份港口工程岸线利用效率测算结果,笔者认为我国港口岸线利用效率应大于1.2。

(二)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主要是指以军用、民用船只及相关配套设备的设计、建造、修理等为主要职能的产业部门,具有带动能力强、资源占用高等特征。本文共收集到船舶工业项目样本26个,其中有效样本7个,岸线利用效率测算值见表3。

测算表明,船舶工业用海的岸线利用效率普遍较高,在7个样本中,1个小于0.5,2个接近1,4个大于1.4,平均值接近1.4,如果小于0.5的样本不参与计算,平均值将接近1.6。这与船舶工业自身特点有一定关系。船舶工业需要依托岸线建立修造船的船坞、泊位等,一般会对岸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求发挥岸线的最高效能。因此,船舶工业的岸线利用效率控制值可确定为1.5。

表3 船舶工业岸线利用效率指标值测算

(三)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是指综合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类一次能源,从而实现电能转换及输配的工业部门,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产业及先行部门。本研究共收集到14个滨海电力工业项目样本,其中有效样本3个,分布于山东、广东和浙江3省。计算样本点海岸线利用效率,并统计部分电力工业岸线利用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电厂占用了大量的岸线资源,但岸线利用效率普遍较低。电厂除填海之外,对海域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取排水用海,利用海水进行冷却;二是专业码头用海,修建码头用于运输电厂建设时所需的大型设备、电厂运行时运输煤炭等燃料。综合分析所采集的样本资料后发现,专用码头和取排水占用岸线均比较少,如广东粤东平海发电厂占用岸线2953m,但形成的码头岸线仅仅310m,码头岸线占用率约10.5%;山东海阳核电厂占用岸线8179m,但形成的码头岸线仅有145m,占用率不足2%,岸线资源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表4、表5)。因此,加强电厂占用岸线的论证和监督,切实提高电力工业的岸线集约利用水平应作为电力工业发展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因电厂使用岸线主要是用来建造专用码头,因此,可参照港口工程用海的岸线利用效率对电厂占用岸线进行控制,电厂建设需建造专用码头的,岸线利用效率不得小于1.2。

表4 电力工业岸线利用效率指标值测算

表5 电力工业岸线利用情况统计

(四)石化工业

石化工业是指以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加工、输送石油化工产品为其他经济生产部门服务的基础工业部门,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和高收益等特点。本研究共收集到15个滨海石化工业项目样本数据,其中有效样本5个,计算得出其岸线利用效率平均值约为0.05,岸线资源浪费情况也十分严重(表6)。石化工业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恒力石化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填海主要是以获得土地为目的,解决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一般不需要使用海域的功能和海岸线,对于这类用海,应尽量减少占用岸线长度。对于单独选址的石化项目用海,应控制其岸线占用长度,对于确需占用岸线的,岸线利用效率指标应符合0.07-0.12。

表6 石化工业岸线利用效率指标测算值

(五)其他产业

除港口工程、船舶工业、电力工业和石化工业等产业部门外,机械装备制造、海洋医药、滨海旅游开发等项目也占用了一部分岸线资源。本文共收集到27个其他产业项目样本,有效样本6个,样本点岸线利用效率数值在0.01-0.08之间,分布较合理,无明显异常点(表7)。其他工业用海同石化工业用海类似,除利用码头进行大型装备运输和制造外,主要是为了获取土地,对其使用岸线的管理与石化工业用海一致:对于单独选址的其他工业用海,应控制其岸线占用长度,对于确需占用岸线的,岸线利用效率应控制在0.07-0.12。

表7 其他产业岸线利用效率指标测算值

四、结论与讨论

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海洋经济高效集约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广东、山东、浙江、辽宁等省份进行实地调研、采样,选取港口工程、船舶工业、电力工业和石化工业等作为临海产业部门的代表,对临海产业用海中岸线利用效率指标进行测算并确定相应的控制值,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完备性及实践性,对提高我国其他地区临海产业岸线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然而,我国的岸线利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岸线资源开发模式单一、资源配置体系滞后及后期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确定产业岸线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指标显然是不够的,建立完善的市场调控机制、岸线淘汰机制及岸线资源利用监管机制,为进一步强化资产化岸线管理、推进岸线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引导岸线利用主体行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实现岸线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指标真正落实并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理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秩序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谦益.海港城市岸线利用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1998(2):50-52.

[2] 万汉峰,曹东平.长江岸线资源的有偿使用探讨[J].江苏水利,2005(6):40-41.

[3] 朱培培.企业专业岸线利用效能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7-8.

[4] 朱红云,杨桂山,万荣荣,等.长江城市岸线资源港口开发适宜性分析与合理利用——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4):404-408.

[5] 杨荫凯,韩增林.辽宁省沿海港址资源综合评价及其地域组合研究[J].地理研究,2000,19(1):65-72.

猜你喜欢

电力工业临海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临海余丰里民宿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剪纸作品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论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临海变“大海”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我国应用与发展变电自动化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