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建设*
2014-03-12陈晨
陈 晨
(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是全球教育领域的一场划时代的技术革命。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清晰地将原本抽象、不具体的教学内容以虚拟形态的方式描绘或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日益加强,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设施及办学条件显得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科研团体、企业致力于数字化语言学习工具、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数字化英语教学、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也应运而生。高校英语教师掌握数字化技术,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的事实依据与理论基础
潘懋元先生根据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将高等学校分为三大类: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1]。孙泽平、漆新贵关注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他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经历了由专科向本科、由单科向多科的转型发展之后,要在努力达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规范、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的同时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和“本科高校”三个特性,以此确定独特的办学方向[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因此,转换顶层设计,破解前置难题,深化教学改革便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应用转型的突破口。
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师范专业,其培养目标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学生预期社会角色的应用型,这就要求将职业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将“学术”、“技术”、“职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还能掌握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3]。
实训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实训教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是资金投入困难。新建学校实训教学的投入相当大,因此很难大规模发展。其次是项目单一。英语师范专业不可能针对多种专业、职业技能设置多种多样的实训项目,而且每一个实训项目都需要一定时间和资金,否则,实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三是效率低。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虽然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利用,但校内实训教学的时间、空间、内容仍不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实现与行业的“无缝转接”尚有距离,而数字化实训教学正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目前,国内数字化实训教学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相对分散,基本上以资深专家的讲座、高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微型课、单项技能训练等形式出现,缺乏系统性。其中关于英语师范专业的实训教学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更缺乏成体系的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研究成果。鉴于此,笔者从英语师范生着手,创新实训教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实现实训课程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以期弥补基地实习、见习之不足。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所创立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巨大。杜威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和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基于这个目的,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贯穿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之中,强调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4]。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5]是后两个命题的基础,也是杜威对教育最根本的看法。杜威在《民主主义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6]不论儿童或是成人,只要“生活”在继续,“生长”就不会停止。
我们认为,实训教学应该遵循杜威实用主义“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平台的优质资源来诱发、引导学生“自主改造经验”,教师作为诱发和引导的主体,则应通过“改造自身的经验”(通过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来整合网络资源、反思修正教学思想、方法等)来实施对学生“自主改造经验”的诱导。坚持“从做中学”,实训平台中所包含的大部分素材都是研究者亲自收集、记录并整理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全程课堂教学中,包括教师优质课素材、学生的课件、训练实录、点评等;整个项目的实施采用Mindmanager9.0系统进行管理,由研究组成员分组、分项实施,最终合成并调试运行而成;研究者也是行动者(双主体),创造性运用理论来解决问题,通过双重活动(研究和行动),将研究得到的发现直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充分体现“教育即生活”——研究者在项目研究中的设计和操作,如数字化实训平台的设计和教学课件制作、视频的拍摄;“教育即生长”——研究者在项目研究中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提高包括数字化技术与外语语言教学结合方面的提高;“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研究者对教学效果的检验,追踪项目研究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和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包括获奖、实训演示、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保证了项目研究的完整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二、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是以解决英语师范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的研究,而不只是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描述和论证。在本项研究过程中,从事高校英语师范专业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以实际工作者作为主要行动者,体现了实际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笔者在内的12名项目组成员自2007年9月投入到平台建设的策划、筹备、素材收集、平台设计、建设及完善中,从筹备到201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耗时近5年。至今,为了让平台更好地为英语师范生实训教学服务,研究者们仍在为平台的完善和维护而努力着。
(一)系统程序的设计
本系统的开发工具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交互式多媒体系统集成工具Authorware 7.0,功能强大,且操作容易。相关控件的编写采用了Visual Basic 6 .0,运行环境需为Wni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
平台结构分为三层:导航层、内容层和功能层。导航层是一个信息构成的总体框架,作用是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导航,学习者可根据需要通过链接进入相关内容(首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思考练习、模拟试题、BBS、软件下载等);内容层涵盖各种教学内容的信息(如HTML文档、PowerPoint演示文档、Director交互动画、Word文档以及各种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和其它多媒体信息文档),学习者可通过各种超链接进行发散式学习;功能层则为学习者提供“模拟训练”、“教学反馈”、“网上交流”等教学功能。
(二)英语师范生数字化实训平台的设计
英语师范生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单项实训教学模块和综合实训教学模块。为每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门设立一个单项实训模块,而每个单项模块又包含数个子模块。单项实训教学模块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构成,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某一基本技能或专业技能进行训练。基本技能实训模块有五个子模块,分别对应英语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些子模块中包含了丰富的优质资源:视频、音频;文字、电子;动态、静态;课内、课外;国内、国外等。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包含两个子模块:“教学法”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针对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流派”的分析和讨论、“语言教学”(语音、语法、词汇等)单项课程教学的设计、“技能教学”的演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设计等。此外,实训方式亦可多样化,如,可将某一单项的基本技能或专业技能的单项实训活动作为一个单项实训模块,对学生的单项基本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综合实训教学模块由两部分构成:专业职业能力综合实训模块和职业仿真实训模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各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综合实训子模块主要包括:“技能教学模板”,如怎样教语音(How to teach pronunciation)、怎样教词汇(How to teach vocabulary)、怎样教语法(How to teach grammar)、怎样教课文(How to teach text)以及怎样教听、读、说、写(How to teach the receptive skills——listening and reading; How to teach the productive skills——speaking and writing) 等;“教学操作模块”,如怎样听课(How to be a good observer)、怎样说课(How to say a class)、怎样进行教学活动设计(How to design classroom activities)、怎样写教案(How to design a teaching plan)、怎样管理课堂(How to manage classroom)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和模板训练;“教学研究模块”主要包括专题研讨、课例分析、论文写作指导等。
职业仿真实训子模块包含:教师岗位招考(模拟试题、面试视频等)、教师说课训练(说课文稿、演示稿、说课指导、优秀说课视频等素材)、微型课演示(文字指导、获奖视频等)、课件设计制作(优秀课件、视频等)。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完善实训平台,我们还增设了“共享资源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收集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优秀课件、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教师技能大赛题库、优秀教师讲座、教学研究论文库、学习工具下载等。
(三)英语师范生数字化实训教学设计
由于历史、文化、教育状况等各种差异,各国对教学技能体系的制定和分类不同,如,早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制定了14项基本教学技能;英国新犹斯脱大学在70年代以来规定了8项基本教学技能。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并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教育工作者们为我国的教学技能体系制定了10项教学技能,其中包含6项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教学演示技能、讲解技能;四项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因此,在本项平台的设计中我们参考肖惜主编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语言教学的特点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了12项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与简笔画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指令与提问技能、结束技能、语境创设技能、互动技能、教师角色技能、现代教育技能),并运用6个功能模块(技能讲解、案例演示、专家点评、项目测评、参考书目、软件帮助)来进行交互式训练,功能模块下面还附有教学知识库、视频资源库、参考资料库、专家信息库、工具库等。
(四)媒体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实训教学仅靠文字和理论讲解是不够的,只有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的直观效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平台中的多媒体素材大多由项目组成员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制作或在原有录像资料的基础上改造而获得的。总之,打好语言基础不是英语实训教学的唯一目标,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则更为重要,这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及科研工作中,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收获”一些“模块、课件、系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培育出更多实现“优化教学”的教师。实现数字化实训教学,构建开放式校园网络,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三、数字化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实践证明,平台自2012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平台建设创新了实训教学模式。研究者收集的教学资源和网络优质资源的整合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据教师反映,实训教学课堂不枯燥了,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得到了提高。其次,平台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开发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最终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据统计,2012—2013学年,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专业、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奖36项,是上一学年的1.8倍。最后,平台使网络资源(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得以共享,让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中,研究组成员发表相关论文16篇、著作1部;相关研究获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07至2008年度教育成果二等奖;教学改革见了成效,项目研究者获教学类奖项13项;研究者所主讲的《综合英语》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教学法》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苏教高[2010]19号),主要参与建设的专业——英语教育专业,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验收(苏教高[2010]18号),完成相关数字化成果1件,学生实训演练PPT、视频若干,为教学所用,项目研究的另一方受益者——学生获各级各类奖项54项。
在本项研究中,英语教学实际工作者将他们的知识全部整合在本专业实训教学研究运作之中,并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性反思”,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验,从而形成实践理论,再由实践理论驱动行为意念,进而投入新的实训教学研究与运作,并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这就意味着此项研究在众多领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全面高效的数字化实训平台能够给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实训教学以及网络运用提供应用参考,为国家相关机构研究建立高校实训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丰富的共享优质资源能够给高校英语师范及非师范专业(如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等)及其它语种(如法语、日语、韩语等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及技术参考。开放互动的实训教学模式能够为高校外语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从而有效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自主式实训教学弥补了校内实训教学时间和空间灵活性的不足,解决了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与正常教学秩序安排的两难问题,能较好地实现与行业岗位的“无缝转接”。
数字环境下英语师范生实训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了实训课程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更新了外语教学观念,丰富了外语教学理论,对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平台的建设,激发了师生在教与学、设计、创新等方面的欲望,不仅培养了一批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主动融入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掌握数字化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而且通过平台教学,学生也能够将学术、技术、职业三者有机结合,有效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C]//王小梅,庄华洁.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孙泽平,漆新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14—17.
[3] 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04):55-57.
[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姜文闵.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评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2007(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