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对比研究
——基于东中西部976名学生的调查*

2014-07-31蔡志宏

关键词:闲暇中学生区域

蔡志宏

(盐城师范学院 后勤服务集团,江苏 盐城 22405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闲暇”是这样解释的,除了“生活必须时间”,即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时间、家务劳动时间、职业生活相关时间、照顾家庭子女时间以外的,按“个人意愿娱乐、休息、满足各种需要的自由时间”。中学生闲暇,是指除去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活动(如上课、作业、实验等)以及个人生活基本需要的活动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在闲暇时间的活动中,奇克森特米哈依认为,这些活动会影响学生对日后生活的判断标准,中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活动种类,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的类型,将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1]。事实上,目前有不少中学生在闲暇观念上存在误差,闲暇技能及知识比较匮乏,在闲暇时间内做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事情[2]。例如有的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有的陷入早恋而不能自拔,甚至还有可能沉溺于色情、暴力、赌博等内容的书刊录像中,这些不当的闲暇活动,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3]。中学生闲暇活动问题的出现与闲暇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如何提升中学生对闲暇时间的认识,已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解中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对闲暇时间与内容的满意程度,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差别,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东中西部的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就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甘肃省天水市、山西省介休市、河南省辉县以及江苏省盐城市选取初一、初二及高一、高二4个年级,各年级随机抽取4个行政班,共1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76份,有效率为81.3%。

(二)研究工具

在查阅资料、确定主题后,选择中学生、中学生家长、中学教师、中学班主任、中学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参照相关研究,编制《中学生闲暇生活调查问卷》,包括两个维度四个层面:闲暇认知与评价,闲暇时间与内容。问卷共26个条目,均为自评题项,采用4点计分,分别记为1、2、4、5分。

(三)样本基本情况

研究抽取男生470名,占48.2%,女生506名,占51.8%;初中生588名,占60.2%,高中生388名,占39.8%;城镇学生519名,占53.2%,乡村学生457名,占46.8%;东部学生525名,占53.8%,中部学生176名,占18.0%,西部学生275名,占28.2%;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130名,占13.3%,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632名,占64.8,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214名,占21.9%;独生子女455名,占46.6%,非独生子女521名,占53.4%。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中学生闲暇生活的整体状况

表1结果显示,中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认知与评价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M=3.233),基本上能对闲暇生活有正确的认知与评价。在闲暇时间与内容的维度上略低于中等水平,说明中学生闲暇时间的充裕程度和闲暇生活的活动内容上并非特别满意。

表1 中学生闲暇生活的总体状况

进一步进行分段统计,有接近半数的中学生存在如闲暇认识模糊不清、闲暇生活缺乏计划性的问题,例如,在问及“你是否同意大多数中学生的闲暇生活缺乏计划性?”时,回答“比较同意”的中学生人数占了多数,这说明很多中学生认为闲暇生活缺乏合理有效的计划,在闲暇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进行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对闲暇的认知不够清晰,对进行闲暇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明确。原因在于:首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些中学生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课余生活方面都有着做计划的习惯,他们习惯于把生活事先安排好,进而按照步骤进行活动;其次,因为闲暇时间较少,可以进行的闲暇活动贫乏,导致许多学生在闲暇时间很难做出详细的计划,大多只是随便玩玩或者补充睡眠,借此恢复脑力和体力;再者,中学生在闲暇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盲目的从众行为,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闲暇活动的学生,经常是同学干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干什么,缺乏自己的计划和安排。

(二)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对比研究

1.中学生闲暇认知与评价的差异

主要分析不同区域、年级、性别、学校位置、学习成绩等在闲暇认知与评价上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学生闲暇认知与评价的差异

表2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性别、学校位置、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闲暇认知与评价上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认知与评价的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独生与非独生的中学生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认知与评价上的差异,q检验的结果发现,东部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认知与评价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中西部区域;而中部区域与西部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认知与评价得分上差异不显著。

产生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中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认知和评价的差异的原因是:第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东部区域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快,各方面的压力较大,极易让东部地区的中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认知和评价容易出现一些不乐观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东部区域的中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认知和评价水平低于中西部区域的中学生;第二,从社会风气方面来看,中学生的课外补习风气渐行渐热,中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兴趣班,这种现象在东部区域尤为明显,使中学生丢失了一些应有的闲暇时间。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出非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在闲暇认知与评价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的得分。说明非独生子女更能够正确地认知闲暇生活,评价也较为恰当。这可能是因为非独生子女在放学后在家能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体会到同伴在一起的闲暇乐趣,对闲暇的认知评价较为积极;而独生子女放学在家的时间可能缺乏与同伴的互动,与父母相处时很难感受到真正的闲暇。

2.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内容的差异

主要分析不同区域、年级、性别、学校位置、学习成绩等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的差异。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性别和学习成绩水平不同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学校位置、是否独生的主效应不显著。具体结果与分析如下:(1)分析不同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的差异性,通过q检验发现,东部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中部区域的中学生;西部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中部区域的中学生;东部与西部区域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内容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东部区域的中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学校的课程安排更加紧张,留给学生的闲暇时间也相应减少,在闲暇活动内容方面,虽然东部区域的闲暇条件可能比中部地区优越,但由于闲暇时间的限制,使这些条件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在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之间,中学生闲暇生活的时间和内容上也出现了差异,且中部区域的中学生在闲暇生活的时间和内容上较西部区域的中学生更加充裕和丰富,西部地区由于开放程度与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各种闲暇活动设施的缺乏,导致中学生虽拥有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闲暇活动的内容却比较单一,因此在闲暇时间与内容的整体上得分低于中部区域的中学生。(2)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是因为在闲暇的活动内容方面,男生可能拥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对于闲暇时间与内容的感受也更为满意。(3)分析不同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的差异性,通过进一步q检验发现,成绩优秀的中学生与成绩中等和成绩中等以下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成绩中等的中学生在闲暇时间与内容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成绩中等以下的中学生。成绩优秀和成绩中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付出较多,多在闲暇时间进行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因而他们感受到的闲暇时间并不充裕,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也比较单一。一般来说,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在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活动内容也比成绩中等及优秀的学生丰富,他们对自己的闲暇生活也更为满意。

三、看法与建议

中学生对闲暇活动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对闲暇时间和内容的满意程度上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显现出两个问题:一是对闲暇的认识有偏离,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将闲暇等同于玩乐,要么将闲暇等同于用功读书;二是中学生的闲暇时间少,内容不丰富。根据研究结果,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一)将中学生闲暇教育纳入常规性课程体系

中学生在校期间的闲暇教育几乎处于空白,在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中学生的闲暇教育应作为素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学生日常的课业任务较多,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少,仅有的闲暇时间若未科学利用或被挤占,闲暇时间也谈不上真正的“闲暇”。因此,提升中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学校可有所作为,其前提是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将闲暇教育纳入中学课程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闲暇教育,不仅是中学生课外活动以及校外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所在。

(二)学校应重视闲暇教育,并提供更多的闲暇时间

由于课业压力较大,绝大多数中学生并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特别是高中生,即使有闲暇时间,也多用于学习或补课。在应试教育在短期内无法转变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首先应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闲暇认知,将闲暇与学习的区分开来,且不能剥夺学生的闲暇时间。同时,学校应积极贯彻国家相关规定,禁止假日补课,根据学校现有条件,为学生搭建各种休闲平台,如各种兴趣小组、文化社团等,丰富中学生的校内闲暇活动。

(三)家长应以身作则,培养中学生对闲暇生活的正确认知

在闲暇时间里,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一起参加闲暇活动,启发孩子创新性思维。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父母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随时跟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关注学生闲暇教育的发展,而不只是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业情况,给予孩子过多的学业负担。另外,家长更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许多时候榜样的作用远远大于言语的教导[4]。父母能够进行丰富的、有意义的闲暇活动,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闲暇生活习惯。

(四)社会应加强宣传,建设更多积极的闲暇活动场所

整个社会要对中学生的闲暇教育重视起来,公众对于闲暇教育科学、正确的认知有利于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社会相关部门或社区可通过增加和完善区域闲暇场所和设施,使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的中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交往平台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闲暇教育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整体力量互相配合,才能保证中学生享有和谐的闲暇生活。

(五)中学生自身应学会合理安排闲暇生活

学生是闲暇教育的主体,应当发挥其主体作用。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各方面发展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等都很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也决定着他们有些时候很难认真考虑、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常常存在逆反心理,不愿接受他人强加的思想。许多中学生对于闲暇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对于闲暇活动的计划性也缺乏认识,这些影响着中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不仅需要学校、家庭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中学生也需要积极思考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该如何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虚心接受可行的建议,使自己的闲暇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明.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7.

[3] J. 曼蒂,等.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叶京,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9.

[4] Pollock David C, Van Reken Ruth E.Third culture Kids[M].Yarmouth: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2001.

猜你喜欢

闲暇中学生区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人在何时最清醒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闲暇拾笔寄娱情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