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14-07-31

关键词:耕地面积盐城市变化率

王 亮

(1. 盐城师范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2.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20082)

建设用地的占用以及调整农业结构是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2012年全国有19.16万公顷耕地被建设占用,有2.48万公顷耕地被灾害损坏,有0.76万公顷耕地来源于生态用地,有2.49万公顷耕地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有22.96万公顷耕地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而得到补充,当年有1.93万公顷耕地被占用。可想而知,耕地资源的流失极其严重。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实时变化难以分析、预测和监测,不利于深入认识耕地占用与GDP增长关系以及今后能够准确判断两者的发展趋势。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对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引入“脱钩”理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提出的脱钩分析模型和tapio划分脱钩理论被广泛接受,被引入到分析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如分析农业用地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问题[1],研究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2],低碳经济与建设用地的关系研究等。本文对盐城市非农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加以分析,并对多种影响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使用脱钩分析模型和STIRPAT模型的方法,并以这种结果作为本文的理论的依据,以期在今后盐城市经济发展中更好地保护耕地。

一、研究区概况

盐城位于32°34′N-34°28′N,119°27′E-120°54′E之间,地处苏北滨海平原和里下河平原,全境地势低平,中部起伏平缓。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干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秋季适宜。盐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地势最平坦、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总面积14562平方公里,总人口812万,域内的灌河、中山河、射阳河、新洋港、苏北灌溉总渠等主要河流均东流入海,串场河、通榆河纵贯南北。

二、研究方法

(一)脱钩分析模型

脱钩(Decoupling)一词源于物理学领域,一般理解为“解耦”或“退耦”,用以描述两个变量间的脱钩关系,国内外学者逐步将脱钩研究方法理论拓展到资源环境等方面,在土地利用研究[3-5]中也得到广泛地运用。根据Tapio等[6]指标法,构建如下脱钩模型分析方法:

(1)

式中:表示α第n+1年的脱钩弹性指数;βn+1表示第n+1年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面积;βn表示第n年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面积;Yn+1表示第n+1年的非农GDP值(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值的和);Yn表示第n年的非农业GDP值。

(二)STIRPAT恒等式模型理论

Ehrlich[7]提出的经典IPAT方程式,可用来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

I=P×A×T

(2)

式中:环境压力用I(Impact)表示,包括资源和能源消耗(如生态足迹,碳排放等);人口用P(Population)表示,常表现为一个区域的人口总数;贫富程度用A(Affluence)表示,通常用人均GDP表示;技术用T(Technology)表示,以单位GDP产生环境指标来表示。

IPAT恒等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不断地重构或扩展[8],York[9-10]等人通过对人口、财富和技术的回归,进行环境压力的随机估计,提出了环境压力随机模型,简称为STIRPAT模型方程,表达式为:

I=aP1b1P2b2A1b3A2b4T1b5T2b6e

(3)

式中:I表示环境影响,在本文中为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P1为人口总量,P2为城镇化率;A表示财富因素,分解为A1和A2分别用人均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T是技术因素,分解为T1和T2分别用房地产和建筑业当年生产总值表示;利用扩展后的模型可以更为全面的定量研究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因素。

为了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参数,对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lnI= lna+b1lnP1+b2lnP2+b3lnA1+

b4lnA2+b5lnT1+b6lnT2+lne

(4)

式中:b1、b2、b3、b4、b5、b6是弹性系数,表示当P1、P2、A1、A2、T1和T2每变化1%时,分别引起I的b1%、b2%、b3%、b4%、b5%、b6%的变化。

将取自然对数后的各因子导入到SPSS 19.0中,因变量为盐城市建设占用农业耕地面积,自变量为其他影响因子,按照时间变化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各影响因子与因变量的相关系数,经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判断是否可以作为有效影响因子。在有效筛选后,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扩展后的STIRPAT模型弹性系数。

三、结果与分析

(一)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情况

从总耕地资源来看,以2010年为分界点,2000-2009年总耕地资源增加了2650公顷,其中2000-2003年盐城市的实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后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在2009-2010年由于政府实施耕地保护政策,期间耕地资源的总量增加十分明显,增加量达到55480公顷,变化率达到最大值6.63%,以后每年也缓慢增加(图1)。

数据来源:《盐城统计年鉴》(2000-2012)。

图1 盐城市主要年份实有耕地面积及耕地增加量(千公顷)

图2 2000-2012年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及其变化率

盐城市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在2001-2012年约12年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高的是2003年,占用了7000公顷,最少的是2001年,占用了77公顷,增加了近90倍,就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表变化率来说,2002年达到极大值为98.85%,2004年达到极小值为-463.15%,两者相差很大(图2),这就说明在这两年农业耕地的减少面积多用于建设用地。

(二)盐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盐城市非农GDP产值从2000-2012年总体上是直线上升的,从2000年的383.45亿元到2012年的2663.89亿元,增加了近6倍,总数中增加了2280.44亿元。在2006年之前非农GDP增长相对缓慢,在2006年之后非农GDP的增长速度相对加快。在2010年非农GDP的变化率最大。在2006-2009年非农GDP变化率相对稳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和2012年非农GDP的变化率都在下降。总体上,盐城市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图3)。

图3 盐城市非农GDP的产值与其变化率图

(三)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分类

为了消除耕地占用或规划、政策等人为因素对非农GDP产值影响的滞后效应,非农GDP的滞后期设定为1年,即耕地面积减少数据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基础数据采用2000-2012年数据,而非农GDP统计数据为2001-2013年数据,为方便时间序列分析,本文将这两类数据进行了年份的统一,即都为2001年至2012年。

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上建设占用耕地与非农GDP的关系可以分为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和弱脱钩三种类型。其中以强脱钩为主,占比例为58%,其次是扩张负脱钩,占比例为33%,而弱脱钩仅占9%。从时间序列上看,脱钩系数呈现波动起伏状态,但基本呈现出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003年的脱钩弹性系数为0.38,为弱脱钩类型,非农GDP的增长率分别为12.35%,超过了同时期的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率的4.7%,说明盐城市的建设用地附加值高,节约程度高。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与非农GDP的关系在2002年、2006年、2007年和2010年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型,表现为非农GDP的增长速度比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要小,而这些年份的前后均为强脱钩型,这可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效益的滞后效益有一定的关系,盐城市大多数年份建设占用耕地与非农GDP的关系表现出强脱钩类型,即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变化率相对不断减少,但非农GDP同期却呈现增长趋势,说明盐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土地利用具有较高的集约化程度。

表1 盐城市2000-2012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非农GDP脱钩指数关系

2.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在时间上的脱钩趋势

按照每3年一个时间段进行划分,将脱钩指数的动态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图4、图5)。

第一阶段:2001-2003年。该时期的脱钩关系: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脱钩的脱钩状态变化过程,波动幅度大,脱钩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02年脱钩指数最大,为-8.01。该时期占用耕地的面积较多,其总体趋势是上升的。非农GDP产值缓慢增加,其变化率先缓慢上升,后逐渐平稳,增加的幅度较小。从两者的发展的健康情况来看,该阶段呈现由最理想状态向畸形形态转变。

第二阶段:2004-2006年。该时期的脱钩关系:强脱钩-扩张负脱钩的脱钩状态变化过程,波动幅度较大,脱钩指数趋势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脱钩指数最小,为-27.65,2006年脱钩指数最大,为2.71。该时期占用的耕地较第一阶段减少,其变化率也呈直线上升。非农GDP的变化率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5年其变化率最小,为13.40%。从两者的发展的健康情况来看,该阶段呈现由最理想状态向畸形形态转变,总的来说该阶段是良好的。

图4 2001-2012年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率与非农GDP产值变化率

图5 2001-2012年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脱钩指数

第三阶段:2007-2009年。该时期的脱钩关系:扩张负脱钩-强脱钩的脱钩状态变化过程,脱钩指数呈直线下降,其中2009年脱钩指数最小,为-5.74。该时期占用的耕地量呈直线下降趋势,其变化率也呈直线下降,2009年的变化率最小,为-93.34%。非农GDP的变化率总体趋势缓慢下降,从两者的发展的健康情况来看,该阶段呈现由畸形形态向最理想状态转变。

第四阶段:2010-2012年。该时期的脱钩关系:扩张负脱钩-强脱钩的脱钩状态变化过程,脱钩指数趋势呈“V”型,脱钩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其中2010年的脱钩指数最大,为5.22,2011年脱钩指数最小,为-5.24。该时期占用的耕地的变化率先下降后上升,2010年的变化率最大为94.51%,2011年的变化率最小为-88.15%。非农GDP的变化率总体趋势也是先下降后上升。从两者的发展情况来看,该阶段呈现由畸形形态向最理想状态形态转变。

3.建设占用耕地主要因素分析

将取自然对数后的各因子导入到SPSS 19.0中,因变量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其他因子为自变量,按照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剔除人口数量因素,其他影响因素与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相关性系数均在0.8以上,而且双侧显著性检验在0.01置信区间上显著相关,可以判断其他5个产业、经济和技术影响因素都可以作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有效影响因子。

再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房地产业、建筑业、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48、0.640、0.526、0.198和0.155,表示当房地产产值每增加1%时,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将增加0.648%;当建筑业产值每增加1%时,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将增加0.640%;当城镇化率每提高1%时,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将增加0.526%;当人均GDP每增加1%时,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将增加0.198%;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时,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将增加0.155%(表2)。房地产、建筑业和城镇化率是盐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影响略小。

表2 STIRPAT模型变量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发展毋庸置疑地影响着建筑用地占用耕地。城镇化率的提升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土地供应满足人们居住、出行和休闲等需求,盐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多是以牺牲耕地、林地等生产生态性用地为代价而获得的,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建筑用地占用耕地的压力。人均GDP和建筑用地占用耕地的关系没有上述三者明显,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均GDP的贡献率来自于农业、除建筑业以外的工业和除房地产业以外的第三产业,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建筑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拉动也不显著,因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除了小部分用于房地产开发,大部分用在基本建设(工业)、更新改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四、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盐城市应当从区域实际和特色出发,做到科学规划城镇发展,积极缓解耕地压力,大力发展港城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就地城镇化,积极发展城市垂直空间,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和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城市的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坚持贯彻城市理性与健康增长的理念,严格执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坚持用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引导城镇化进程。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节约集约土地、和社会管理、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为发挥城镇化效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二)加快产业转型

盐城市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水平;采取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等手段,有效快速地发展和积极地引导服务业、金融业,以提高技术进步为城市发展作贡献,促进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持续脱钩。要及时抓住全球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引导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城市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创新型的大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传统建筑业、制造业加快改造提升,做精做强主营业务通过各类改造、创新、提升等手段促进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促进产业与城市、企业与市场融合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业研发投入,重视产业技术创新,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提高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一些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企业公司。大力推进宾馆酒店、休闲娱乐、旅游服务等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结合盐城特有的景点,如大丰的麋鹿、射阳丹顶鹤等,大力宣传和打造旅游产业,促进GDP的增长。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有效利用生产能源,保护自然环境。如盐城地处东部沿海,风能充足,可以投资建立大型的风能发电站以解决企业用电问题。

(三)合理布局土地功能

严格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大力提倡节约集约、内涵挖潜的用地模式,使经济-社会-环境-心理的组合效益达到最大,坚决杜绝“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并综合治理、改造对城市内部闲置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确保城市扩展由“外扩型”向“内生型”转变,避免占用城市外围耕地。树立土地规划引导经济发展,而不是土地规划适应经济发展的思想。严格禁止擅自超出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够频繁更改,避免造成土地利用性质不明确,土地利用深度不够。在乡镇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产权房一般采用“遍地开花”的模式,有些基层政府为了提高本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背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味地鼓励乡镇企业新建、扩建厂房,从而导致了乡乡办厂的局面,由于没有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大量耕地被占用,其中这些乡镇企业中有的是重污染企业,污水处理系统落后,致使厂房周围的农田被污染,农产品产出低。所以政府要执行合理科学的小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的内在潜力。

【参考文献】

[1] 曲福田,吴丽梅.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J].资源科学,2004,26(5):61-67.

[2] 杜红亮,陈百明.基于脱钩分析方法的建设占用耕地合理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52-58.

[3] 钟太洋,黄贤金,王柏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8-31.

[4] 胡志超,邹建,龙花楼.中国耕地资源变动与非农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J]//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陈白明,杜红亮.试论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研究[J].资源科学,2006,28(5):36-42.

[6] 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case of road trag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Transport Policy, 2005(12): 137-151.

[7] Ehrlich P R, Holdren J P.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J]. Science, 1971,171(3977):1212-1217.

[8] 鲁凤,徐建华,胡秀芳,等.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以新疆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28(5):69-74.

[9] York R,Rosa E A,Dietz T. A rift in modernity. Assessing the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with the STIRPAT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2003,23(10):31-51.

[10] York R,Rosa E A,Dietz T. STIRPAT, 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46(3):351-365.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盐城市变化率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相位差变化率的快速高精度测量及精度分析
是巧合还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