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分析

2014-07-31许松廖萍黄志平林霖丁小军

影像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点状浅表表皮

许松,廖萍,黄志平,林霖,丁小军

(赣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赣州341000)

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分析

许松,廖萍,黄志平,林霖,丁小军

(赣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赣州341000)

目的:探讨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对其部位、形态、内部、后方回声及其血流信号进行统计。结果:60例囊肿均位于皮下及皮下组织,多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其中椭圆形、类圆形56例(93.3%),不规则形4例(6.67%),肿块边界清晰56例(90%),肿块边界不清晰4例(10%);内部呈点状回声,其中均匀细点状弱回声27例(45%),点状弱回声夹杂小无回声区26例(43.3%),点状弱回声夹杂点状强回声4例(6.7%),低回声内见片状无回声区或大量强回声3例(5%);后方回声增强55例(91.67%);加压探头可发生形变,其中52例产生形变(86.67%);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仅4例周边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浅表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超声表现特征,掌握其声像图表现,能提高对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

浅表;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

表皮样囊肿是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一般多见于皮肤或者皮下软组织中,位置多浅表[1]。尽管浅表表皮样囊肿治疗简单,但是由于该病病理特点,其超声表现往往是复杂多样,因此会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发生,故对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了解其超声表现特点。现笔者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浅表表皮样囊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43.5±3.2)岁。其中单发肿块57例(95%),多发肿块3例(5%);囊肿位于四肢11例(18.3%),位于躯干28例(46.7%),位于头颈部21例(35%)。肿块直径0.4-5.7cm,平均直径(2.2±0.4)cm。

1.2 方法

应用PHILIPS IU22、PHILIPS HD11、SIEMENS ANTARES、Mindray DC-7、Mindray M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13MHz。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肿块后,将探头置于肿块处进行扫查,观察肿块的位置、边界、与皮肤关系、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加压探头肿块是否发生形变,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情况。

2 结果

2.1 肿块位置

60例肿块均位于皮下及皮下组织,与皮肤关系密切。

2.2 肿块边界

56例肿块边界清晰,比例90%;4例肿块边界不清,比例为10%。

2.3 肿块形态

椭圆形、类圆形56例,比例93.3%,不规则形4例,比例6.67%。

2.4 肿块内部回声

均匀细点状弱回声27例(45%)(见图1),点状弱回声夹杂小无回声区26例(43.3%)(见图2),点状弱回声夹杂点状强回声4例(6.7%)(见图3),低回声内见片状无回声区或大量强回声3例(5%)(见图4)。

2.5 肿块后方回声

55例后方回声不同程度增强,5例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

图1 均匀细点状弱回声

图2 点状弱回声夹杂小无回声区

图3 点状弱回声夹杂点状强回声

图4 低回声内见片状无回声区

2.6 加压探头肿块是否形变

52例可产生形变,8例未见明显形变。

2.7 肿块血流信号

60例肿块内部均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4例周边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3 讨论

表皮样囊肿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2],主要是由于体表皮肤受伤后,表皮碎粒体因此移植入皮下,从而不断的生长增殖,导致囊肿的形成。既往临床上称之为皮脂囊肿的肿块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如头面及背部。囊内为皮脂与表皮角化物聚集的油脂样豆渣物,易继发感染伴奇臭[3]。目前这类囊肿已统称为表皮样囊肿。在本研究中,有4例囊肿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手术病理显示囊壁破裂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分析原因可能是病变区体积较大,超声下难以发现因肿块囊壁破裂形成的破口,也有可能是我们当时对此病特点不够了解,未认真仔细进行观察有关。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主要有肿块内部呈均匀细点状弱回声,其内夹杂裂隙样无回声或强回声(点状强回声的产生为聚集或层状分布的致密角化物,而少量角质碎屑及无角化物区域表现为无回声)[4],后方回声增强,加压探头可发生形变,因其构成成份比较单一,无血管生长,CDFI:囊内无血流信号。如有感染坏死,超声显示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出现片状无回声及大量点状强回声,且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囊肿壁破裂,产生继发异物反应,形成肉芽肿,边缘可探及血流信号[5],此时,后方回声可不增强,加压探头可不产生形变。需要注意的是神经纤维瘤声像图表现为多是椭圆形肿块,内部回声偏低或者呈混合回声,这与表皮样囊肿的低回声型声像图相似[6],因此在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对此需要仔细检查,把握其超声特征,以确诊肿块的性质。此外还要注意与脂肪瘤、神经鞘瘤、血管瘤、腱鞘囊肿等鉴别。相关研究发现,浅表表皮的皮样囊肿形态多是椭圆形肿块,其超声表现为内部低回声,同时可以发现较多的散在、强度不一的光点,肿块的囊壁较厚,回声也相对明显,和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若光点呈密集型的分布时,容易误诊为脂肪瘤,而脂肪瘤在超声表现下为回声强弱不等,同时其发病多在脂肪层,因此体格检查时即可进行较为准确的鉴别[7]。另外,当囊肿增大明显并侵及或压迫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时,可表现为肛周、会阴部的坠胀感或隐痛,往往被误诊为肛周疾病[8]。

综上所述,超声是一项廉价、无创、有价值的评估浅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确认浅表表皮样囊肿的位置、形态、范围、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与病理改变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特征性,了解其超声表现,能够提高对表皮样囊肿诊断的准确性。

[1]杨雪松,陈文,林发俭等.高频超声在浅表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1):1034-1037.

[2]黄景,文晓蓉,罗燕等.高分辨力超声检查浅表表皮样囊肿27例报告[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7):661-663.

[3]翁伟,金鑫.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表皮样囊肿的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6):370-371.

[4]李艳娜,汤冰辉.乳腺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8):577.

[5]李银珍,陈威,张红志等.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120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9(2):91-93.

[6]Glasgow SC,Birnbaum EH,Lowney JK,et al.Retro-rectal tumors: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J].DisColon Rectum,2005,48(8):1581-1587.

[7]刘洪涛,卢漫.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82-83.

[8]侯毅,崔立刚,王金锐等.睾丸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及与病理改变的关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6(1):62-64.

R758.73;R445.1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6.13

2014-06-17

猜你喜欢

点状浅表表皮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