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研究
2014-07-31武燕平金玉
武燕平+金玉
摘 要: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策略;网络课程;动态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2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网络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网络课程将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了整合,体现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将网络课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高职计算机课程《VB程序设计》为例,探索了动态交互学习模式网络课程的系列内容。
一、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将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应用到网络课程中,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施展提供了支持和平台。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参考资料,可以随时通过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主题进行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只是书本内容的电子版。大多数网络课程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网络课程的学习交互形同虚设,学生很少提问题,学生之间也很少交流互动。在这样情况下,很难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结束本门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
二、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策略
通过长时间的准备与开发,将网络课程模式应用于《VB程序设计》课程中。在本课程教学中,网络课程部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贯穿,如图1。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差异教学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照不同性质的班级(如中职、高职、高技)和班级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以往统一的教学目标,变成更加灵活、更具有弹性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形成分层的课程目标体系。
《VB程序设计》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计算机类的专业课。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网络课程很难再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本门网络课程实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是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学习基础;然后制定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在进行动手实践的同时,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起可视化编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可视化编程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用VB语言编写简单的实用程序,而且能掌握编程的思想和方法。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将VB课程进行项目细分,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应用到高级应用,由基本模块到扩展模块,并编写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计划,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融合学习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在《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中,我们将多个教学要素进行了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系统化、整体化和最优化。如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室课堂与网络课堂相融合,同时将VB教材与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了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料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完成项目任务。融合学习策略实现了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融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融合、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践的融合、自我评价与教师和同学评价的融合,让学生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自主化和个性化。
3.群体交互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群体交互是由开设相同课程班级的学生或爱好者构成的一个动态交互协作的学习团体,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互动,相互吸取知识经验、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有些同学对于文件夹列表控件和驱动器列表控件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就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中的课程论坛进行交流。论坛成员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从内涵到外延进行深入研究,对知识进行吸收、理解、消化、再到应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三、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分析与设计
《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本网络课程采用了基于Web形式来开发课程,并使用了ASP和VFP作为开发环境,设计了可视化的网络界面,操作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网络课程主要包含了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学习资源、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模块。
课程内容模块,采用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分为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两个模块分别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基础模块按照项目知识点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学习资料(课件、视频、参考资料)等,让学生掌握VB语言的控件应用与属性设置及基础语句的编写等基础知识点,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初步了解编程思想和可视化编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扩展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包括编写各种管理系统以及与其它专业知识相结合编写应用程序,如图3。
学习资源模块,包含习题、资料和测试三个单元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内容,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本门课程是程序设计课程,本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操多方面的参考材料,实现课程教学紧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使学生在进行动手实践的同时,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起可视化编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教学互动模块,包含课程论坛、师生留言和案例分享三个单元内容。将真实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融合,学生不仅仅可以在教室、机房、操作室等真实的场所中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网络课堂中进行再学习。多种学习渠道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课程论坛”用于学生之间的问题研讨,体现了群体交互策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相关问题设计研讨主题,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开展讨论,将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学习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本门课程的深入学习,而且扩充相关课程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师生留言”主要是课后解疑。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老师留言,老师进行在线答疑,实现异步的学习互动交流。“案例分享”主要是将各小组和各位学生的作品上传到平台上,本班同学相互评价,分享作品的优缺点,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评价模块,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随着学习方式的多重性,进而学习结果的多样性,要求教学评价的灵活性。教学评价由原来只有一种评价方式,演变成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程序系统设计与实现评价等内容。《VB程序设计》课程中,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及时掌握每位学生学习状况;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各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同时,要求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案例分享”中,进行分享、交流互动。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编程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结束语
通过《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与网络学习有机的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有些网络课程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书本教材的电子版,没有创新,还不能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这一现象与教师的制作水平息息相关,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开发一个网络课程制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色选择课程框架、知识点动画、操作界面等元素。将教材中的章节分成活动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组合。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进行二次、三次组合,从而教学得到优化,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热情,让各自的水平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等. 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58-61.
[2]胡昌平,胡吉明. 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服务组织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09(6):54-57.
[3]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 2004, (10): 60-63.
[4]谢百治,殷进功,祝文生.网络课程开发[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4.
[6]林君芬.网络课堂环境下的差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91-97.
(编辑:郭桂真)
摘 要: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策略;网络课程;动态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2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网络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网络课程将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了整合,体现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将网络课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高职计算机课程《VB程序设计》为例,探索了动态交互学习模式网络课程的系列内容。
一、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将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应用到网络课程中,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施展提供了支持和平台。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参考资料,可以随时通过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主题进行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只是书本内容的电子版。大多数网络课程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网络课程的学习交互形同虚设,学生很少提问题,学生之间也很少交流互动。在这样情况下,很难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结束本门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
二、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策略
通过长时间的准备与开发,将网络课程模式应用于《VB程序设计》课程中。在本课程教学中,网络课程部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贯穿,如图1。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差异教学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照不同性质的班级(如中职、高职、高技)和班级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以往统一的教学目标,变成更加灵活、更具有弹性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形成分层的课程目标体系。
《VB程序设计》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计算机类的专业课。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网络课程很难再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本门网络课程实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是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学习基础;然后制定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在进行动手实践的同时,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起可视化编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可视化编程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用VB语言编写简单的实用程序,而且能掌握编程的思想和方法。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将VB课程进行项目细分,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应用到高级应用,由基本模块到扩展模块,并编写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计划,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融合学习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在《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中,我们将多个教学要素进行了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系统化、整体化和最优化。如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室课堂与网络课堂相融合,同时将VB教材与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了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料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完成项目任务。融合学习策略实现了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融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融合、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践的融合、自我评价与教师和同学评价的融合,让学生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自主化和个性化。
3.群体交互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群体交互是由开设相同课程班级的学生或爱好者构成的一个动态交互协作的学习团体,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互动,相互吸取知识经验、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有些同学对于文件夹列表控件和驱动器列表控件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就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中的课程论坛进行交流。论坛成员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从内涵到外延进行深入研究,对知识进行吸收、理解、消化、再到应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三、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分析与设计
《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本网络课程采用了基于Web形式来开发课程,并使用了ASP和VFP作为开发环境,设计了可视化的网络界面,操作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网络课程主要包含了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学习资源、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模块。
课程内容模块,采用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分为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两个模块分别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基础模块按照项目知识点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学习资料(课件、视频、参考资料)等,让学生掌握VB语言的控件应用与属性设置及基础语句的编写等基础知识点,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初步了解编程思想和可视化编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扩展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包括编写各种管理系统以及与其它专业知识相结合编写应用程序,如图3。
学习资源模块,包含习题、资料和测试三个单元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内容,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本门课程是程序设计课程,本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操多方面的参考材料,实现课程教学紧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使学生在进行动手实践的同时,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起可视化编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教学互动模块,包含课程论坛、师生留言和案例分享三个单元内容。将真实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融合,学生不仅仅可以在教室、机房、操作室等真实的场所中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网络课堂中进行再学习。多种学习渠道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课程论坛”用于学生之间的问题研讨,体现了群体交互策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相关问题设计研讨主题,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开展讨论,将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学习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本门课程的深入学习,而且扩充相关课程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师生留言”主要是课后解疑。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老师留言,老师进行在线答疑,实现异步的学习互动交流。“案例分享”主要是将各小组和各位学生的作品上传到平台上,本班同学相互评价,分享作品的优缺点,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评价模块,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随着学习方式的多重性,进而学习结果的多样性,要求教学评价的灵活性。教学评价由原来只有一种评价方式,演变成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程序系统设计与实现评价等内容。《VB程序设计》课程中,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及时掌握每位学生学习状况;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各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同时,要求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案例分享”中,进行分享、交流互动。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编程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结束语
通过《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与网络学习有机的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有些网络课程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书本教材的电子版,没有创新,还不能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这一现象与教师的制作水平息息相关,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开发一个网络课程制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色选择课程框架、知识点动画、操作界面等元素。将教材中的章节分成活动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组合。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进行二次、三次组合,从而教学得到优化,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热情,让各自的水平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等. 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58-61.
[2]胡昌平,胡吉明. 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服务组织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09(6):54-57.
[3]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 2004, (10): 60-63.
[4]谢百治,殷进功,祝文生.网络课程开发[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4.
[6]林君芬.网络课堂环境下的差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91-97.
(编辑:郭桂真)
摘 要: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策略;网络课程;动态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2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网络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网络课程将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了整合,体现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将网络课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高职计算机课程《VB程序设计》为例,探索了动态交互学习模式网络课程的系列内容。
一、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将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应用到网络课程中,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施展提供了支持和平台。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参考资料,可以随时通过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主题进行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只是书本内容的电子版。大多数网络课程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网络课程的学习交互形同虚设,学生很少提问题,学生之间也很少交流互动。在这样情况下,很难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结束本门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
二、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策略
通过长时间的准备与开发,将网络课程模式应用于《VB程序设计》课程中。在本课程教学中,网络课程部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贯穿,如图1。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差异教学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照不同性质的班级(如中职、高职、高技)和班级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以往统一的教学目标,变成更加灵活、更具有弹性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形成分层的课程目标体系。
《VB程序设计》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计算机类的专业课。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网络课程很难再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本门网络课程实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是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学习基础;然后制定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在进行动手实践的同时,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起可视化编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可视化编程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用VB语言编写简单的实用程序,而且能掌握编程的思想和方法。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将VB课程进行项目细分,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应用到高级应用,由基本模块到扩展模块,并编写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计划,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融合学习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在《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中,我们将多个教学要素进行了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系统化、整体化和最优化。如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室课堂与网络课堂相融合,同时将VB教材与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了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料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完成项目任务。融合学习策略实现了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融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融合、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践的融合、自我评价与教师和同学评价的融合,让学生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自主化和个性化。
3.群体交互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群体交互是由开设相同课程班级的学生或爱好者构成的一个动态交互协作的学习团体,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互动,相互吸取知识经验、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有些同学对于文件夹列表控件和驱动器列表控件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就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中的课程论坛进行交流。论坛成员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从内涵到外延进行深入研究,对知识进行吸收、理解、消化、再到应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三、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分析与设计
《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本网络课程采用了基于Web形式来开发课程,并使用了ASP和VFP作为开发环境,设计了可视化的网络界面,操作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网络课程主要包含了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学习资源、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模块。
课程内容模块,采用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分为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两个模块分别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基础模块按照项目知识点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学习资料(课件、视频、参考资料)等,让学生掌握VB语言的控件应用与属性设置及基础语句的编写等基础知识点,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初步了解编程思想和可视化编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扩展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包括编写各种管理系统以及与其它专业知识相结合编写应用程序,如图3。
学习资源模块,包含习题、资料和测试三个单元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内容,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本门课程是程序设计课程,本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操多方面的参考材料,实现课程教学紧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使学生在进行动手实践的同时,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起可视化编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教学互动模块,包含课程论坛、师生留言和案例分享三个单元内容。将真实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融合,学生不仅仅可以在教室、机房、操作室等真实的场所中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网络课堂中进行再学习。多种学习渠道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课程论坛”用于学生之间的问题研讨,体现了群体交互策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相关问题设计研讨主题,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开展讨论,将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学习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本门课程的深入学习,而且扩充相关课程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师生留言”主要是课后解疑。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老师留言,老师进行在线答疑,实现异步的学习互动交流。“案例分享”主要是将各小组和各位学生的作品上传到平台上,本班同学相互评价,分享作品的优缺点,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评价模块,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随着学习方式的多重性,进而学习结果的多样性,要求教学评价的灵活性。教学评价由原来只有一种评价方式,演变成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程序系统设计与实现评价等内容。《VB程序设计》课程中,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及时掌握每位学生学习状况;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各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同时,要求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案例分享”中,进行分享、交流互动。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编程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结束语
通过《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与网络学习有机的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有些网络课程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书本教材的电子版,没有创新,还不能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这一现象与教师的制作水平息息相关,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开发一个网络课程制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色选择课程框架、知识点动画、操作界面等元素。将教材中的章节分成活动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组合。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进行二次、三次组合,从而教学得到优化,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热情,让各自的水平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等. 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58-61.
[2]胡昌平,胡吉明. 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服务组织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09(6):54-57.
[3]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 2004, (10): 60-63.
[4]谢百治,殷进功,祝文生.网络课程开发[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4.
[6]林君芬.网络课堂环境下的差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91-97.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