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南方代表岭南端午活动丰
2014-07-31罗冰
罗冰
在经历了三月回南国的潮湿黏腻、乍暖还寒,四月杏花雨的飘飘洒洒、淅淅沥沥后,当人们穿着短袖长裙走在暴雨中不再瑟瑟发抖时,粤人俗称的“龙舟水”又如约而至了。“龙舟水”,是岭南民间对每年“端午节”前后一个月内出现的大而集中的降水过程的这一气候现象的俗称。龙舟水让大大小小的“河涌”(岭南俗语,即“河道”)水位上涨,为赛龙舟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广东人喜欢讲“意头”,他们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每每此时,本地人会带着自家小孩来到江边,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以期盼小孩子身体健康,长高长大。
龙舟水提醒着人们端午节的临近。日子在家长里短中无声流逝,枇杷黄了,荔枝红了。某天,当你在菜市场看到,买菜的本地人的篮子里除了果蔬青菜、鸡鸭鱼肉,还多了些艾草香茅时,端午节这才真真切切地到来。而这天也多了一些与平常日子不同的热闹。番禺洛溪市场,因为洛溪新城的建设,汇聚了大量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因此,这里南腔北调、四海小食应有尽有。端午这天,市场上会有一些本地的农民,随便在一条过道旁,将塑料布一展,便等着顾客上门。塑料布上,三两根香茅扎成一束,艾叶、黄皮果叶、碌柚叶也同样分别被简单的红塑料绳捆成小扎。外地人见着稀奇,总喜欢上前询问,然后入乡随俗地买上一两扎。而只要会讲粤语,花个五六元,就可以将三两扎带回家。岭南大地,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深。不少地方同样有端午节悬艾叶、菖蒲的习俗。但在洛溪市场买回的这些香茅、艾叶、碌柚叶等,主要是拿回家熬水,给一家老小洗洗泡泡。自古岭南“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疠”(《隋书·地理志》),聪明的岭南人,经过摸索和实践,从大自然的馈赠中,找到了不少应对瘴疠的办法,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药浴。记得儿时,出疹了、发热了、困顿了,阿婆(老家对“外婆”的称呼)都会带着从山上、路边寻来的新鲜药草过来,浓浓地熬上一个多小时,热气腾腾地让我泡浴擦身。在那随着水汽升腾的浓浓草香中,呼吸变得轻盈,肤色开始红润,身体收获的是宁静与畅快,不适也随之消散。端午的草药浴,应着时节,艾叶、香茅、黄皮果叶和碌柚叶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至午时,采百草为汤浴体”“谓不生疥”,在这水汽蒸腾的浸泡熏蒸中,寄寓着人们匡正祛邪、祈求身强体健的美好心愿。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一、二、三、四、五。你划船来,我打鼓。”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承载着一代代国人观看龙舟赛的记忆。而“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银钱。”“扒扒扒,扒扒扒,龙船扒的快,今年好世界。龙船扒出海,乘风破浪好光彩。”……这些民谣却为岭南人所独有。在水网交错的珠江三角洲,赛龙舟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尤其自1994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定五月初五的龙舟活动为“龙舟节”,有2009年5月“首届中国龙舟文化节”在广州市番禺区举行以来,赛龙舟这项活动,在群娱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仍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作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五星级赛事,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龙舟赛事之一。
龙舟赛离不开龙船。俗语顺口溜有云:“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岐,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每逢临近龙舟节,当一长串鞭炮声在不同的河涌边响起时,就是各村起龙船的日子了。龙船埋在各条村边的河涌或塘里,各村社便在黄道吉日的晨早,兴师动众到供奉龙舟头和龙舟尾的各宗祠、庙宇中拜祭。一群青壮年的村民,将埋于河床中的龙舟抬起,搬上岸,恭恭敬敬地将龙舟用碌柚叶浸的清水洗净,再用船灰执漏、上油,重新上彩、点睛,插上头龙,装上龙尾,请画师在龙舟的船身上绘画龙鳞等,这就是“起龙”。“起龙”之后是“下海”,下海亦称“游龙”。同样要择吉日、吉时,召集村族中健硕的大力士,在相关祭神仪式之后,将龙舟放入水中,一时间,锣鼓齐鸣,鞭炮不断,健儿们合力起桨,将龙舟划出河面。各村龙舟队在经过一段齐心协力的练习之后,端午节的重头戏“赛龙舟”就要上演了。只见当日,彩旗招展、呐喊声声、锣鼓喧天,一支支劲旅在宽阔的河面上,随着船头鼓点的节奏,手起桨落,你追我赶,水花四溅,龙舟飞腾,那场面壮观而激越。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竞渡》),正是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勇夺锦标的热闹欢腾场面,表现了岭南人民勇敢豪放、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虽然历经朝代更迭,但粽子却因它的口味丰富、形式多样被大江南北的人们所喜爱。粽子亦是岭南端午必备的食品。岭南粽主要有咸肉粽、枧水粽、裹蒸粽三类。咸肉粽以糯米、猪肉、绿豆、五香粉等为原料。枧水粽又称“碱水粽”,由于在包粽子过程中加入碱水或草木灰而得名。枧水粽属于“甜粽”。岭南人爱吃枧水粽,将粽子蒸熟放凉后蘸白糖或蜂蜜,风味独特。还有人喜欢在枧水粽中加入红豆沙作为馅料,口味更胜一筹。裹蒸粽最为出名的是肇庆,以当地特有的荷叶包裹,用料比咸肉粽更讲究,除咸肉粽配料外,还加入粟子、咸蛋黄、香菇等,一般包成方形。裹粽的荷叶,煮熟后会留下一股清香,更为可口。端午时节,正值春夏交替,而在岭南,已是暑热难耐,口感不喜肥腻,因此很多人在这天更爱吃凉粽——枧水粽。虽然,在全民皆重养生的时代,粽子也像月饼一样,更多地成为一个应节的食品,但端午桌上无粽,就像某天忘带手机一样,总有一种不适应感,不自在感。
正所谓“移风易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变,岭南的端午节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一些传统习俗正慢慢被淡化遗忘,如贴午时符、撒雄黄酒、系五色香包、门前熏硫磺等,但也还有一些关键词沉淀下来,仍鲜活在人间,如艾草香茅、粽子、龙舟。岭南端午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达出的是人们期待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保佑一方人民驱瘟除疫,怯邪弥难的美好夙愿。说到底,求的是五谷丰登、身强体健,展现了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也因这个人类共同的美好夙愿,虽然变化是历史的必然,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也始终存在,并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