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我国戏剧的辉煌与复兴

2014-07-31刘林兴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剧种歌舞剧团

刘林兴

流传千载几度繁盛

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据说中国的戏曲来自原始歌舞,在汉代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据说,戏剧一词最早使用是在唐代,当时的戏剧主要包括:全能戏、歌舞戏、参军戏、傀儡戏等。幅员辽阔的大唐,戏剧方面充分吸收各种文化中的养分。它受到西域歌舞戏剧的深刻影响,又得到印度梵剧的濡染。唐玄宗李隆基对于歌舞戏剧的爱好,为戏剧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宋元南戏则堪称我国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戏曲表演形式。元代由于科举制度一度被废除,很多知识份子空有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仕途之路不通,文人们开始戏曲剧本的创作,机缘巧合之下造就了元杂剧的黄金时代。十四世纪昆曲在苏州兴起,后经江南文人改良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在中国剧坛独领风骚近300年。清代开始,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花雅之争”最终以“花部”胜利告终,为后来的京剧在表演艺术和戏曲文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代以来戏剧界更是百花齐放,一时间大师辈出,流派纷呈,剧目繁多,剧种迭起。上世纪20年代,经《顺天时报》公开评选,“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他们的“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彼时梨园的繁盛为今人无法想向,如“梅党”(梅兰芳先生周围的超级粉丝、智囊团等统称),之热情甚至疯狂程度比起现在的追星族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锐意进取再谱新篇

然而,时光飞逝随着文化活动的日益多元化,各种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传统戏剧备受冷落,甚至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尴尬局面,作为国粹的京剧倍感落寂,有的地方剧种则面临着绝迹的危险。

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许多地方国营剧团数量锐减,尚存的国营剧团也多数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变化与艺术自身发展等多种原因,但是文化领域相对于社会其它领域在体制改革方面的严重滞后,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因此,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剧团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已经成为文化领域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面对我们的传统戏剧艺术的危机,有识之士纷纷进言献策为其再度兴盛而努力。从剧本编写、唱腔设计到服装舞美、灯光布景都在不断推陈出新。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剧团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办团模式,它自筹资金,自置设备,自招人马,自谋生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已有民营剧团数千家,涵盖了戏剧、歌舞、曲艺、杂技、魔术、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解决了一些剧种生存困境的同时,也为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民营剧团自诞生之日起,便按准市场脉搏,体制机制上灵活多变,充满了竞争活力。他们不受编制、人员性质等限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简便、灵活、易行、有效的管理办法。在人员管理上,团长与演职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在资产管理上,根据个人投资或共同投资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方案;在收入分配上 ,体现多劳多得原则。他们努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戏曲自有的魅力、发掘演职人员的创造力吸引观众,为传统戏剧艺术永葆青春、再创辉煌奋发图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剧种歌舞剧团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