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PG法的我国产业结构与水污染排放的关联分析*1

2014-07-30罗集广

关键词:产业部门投入产出产业结构

罗集广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一、引言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已经持续了三十多个年头了。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另一方面反映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水污染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造成的。解决水污染问题,首先要了解产业结构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是怎样影响水污染物质排放的。通过分析水污染物质的排放结构,可以使我们找到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研究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冯相昭[1] 43-47、李艳梅[2] 605-611等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的CO2的排放进行了分析,近藤美则[3] 85-91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了日本CO2的直接排放系数。这里运用投入产出表的DPG因素分析法[4]145-146,[5]12-45,[6]96-103,在对1987—2012年的中国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水污染物质的排放变化,试图找出影响我国水污染物质排放的主要因素,为制定水污染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所使用的投入产出供需平衡式表示如下:

(1)

DPG分析法(Deviation from Proportional Growth)是钱纳里[4]145-146首先提出的关于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法,现在成为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特征的重要方法。DPG分析法是指把实际经济增长与按“平均经济增长”之间产生的偏差进行因素分解的经济分析方法[5]12-45,[6]96-103。假设从第1期到第2期,各产业部门都是按为λ的平均增长速度进行经济增长的,那么各产业部门的产出比例结构将不会发生变化。可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实际经济增长率引起的第2期各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将发生不同的变化。为了揭示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将各产业部门的第2期实际值与按照平均增长速度计算的假定值进行比较,然后将对偏差值通过因素分解。具体计算如(2)式:

ΔX=X2-λX1

(2)

将(1)式代入(2)式,经过推导后得到(3)式——经济增长变化的DPG因素分析式:

(3)

式中λ= 第2期总产出 / 第1期总产出。

通过(3)式,第2期的产出值与假定平均增长率的产出值的偏差ΔX,被等式右边的各因素项,国内消费(包括民间和政府消费、固定资产的形成、库存增加)、出口、中间投入及进口等项目分解。在(3)式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分解式的基础上乘以污染物完全排放系数P[5]12-45,则可以得到污染物环境负荷变化的因素分解式,当然还要考虑到污染物的直接排放系数P从第1期到第2期的变化。(4)式是污染物环境负荷变化的DPG因素分析式[5]12-45,具体计算如下:

(4)

如果 ΔPol的值为负,说明第2期的产业结构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得到了改善;如果 ΔPol的值为正,说明第2期的产业结构在污染物减排方面不但没有改善,而且污染物的排放加重了,典型的污染型产业结构。

三、我国的产业结构

这里利用1987、1997、2012三个年度的投入产出表*1987年和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从中国投入产出学会(http://www.iochina.org.cn/Download/xgxz.html)的网页下载,2012年表是在2010年延长表的基础上改进的研究用表。,运用前面介绍的“经济增长变化的DPG因素分析”(3)式,对我国经济增长变化的DPG值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各个具体因素项目观察,可以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的变化特征。

表1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1987—1997标准化DPG) (经济增长速度λ =7.79)

资料来源:根据1987和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而得。

从1987—1997年的DPG值来看,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中间投入和出口,DPG值为2.5和2.8。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大量的出口和对生产的中间环节的投入,维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此对照,国内需求(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DPG值为-2.4。没有起到消费拉动经济的应有作用。从各产业部门的DPG值看,农业增长比较缓慢,农村经济缺乏活力,食品、纺织等轻工业的增长相对缓慢。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主要是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表2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1997—2012年的标准化DPG) (经济增长速度λ =8.91)

资料来源:根据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自编研究用201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

从1997—2012年的DPG值来看,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中间投入和出口,DPG值为16.9和4.3。与1987—1997年的DPG值比较,1997—2012年的中间投入和出口在带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强了。相反国内需求(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增幅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放缓,DPG值为-29.9,较1987—1997年的DPG值下降了-27.5。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一种“以投资带动投资”的增长方式。从各产业部门的DPG值看,农业增长乏力,食品、纺织业等轻工业的增长缓慢。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较1987—1997年更为迅猛。另外,第三产业的也有一定增长。

四、水污染物质——COD的排放结构分析

通过“污染物环境负荷变化的DPG因素分析式”的计算,对由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COD排放结构进行分析。

表3 我国COD排放变化的因素分析(1987—1997年的标准化DPG) (经济增长速度λ =7.79)

资料来源*1987年和1997年的COD排版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编制的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根据1987和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199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而得。

我国1987—1997年期间COD排放的标准化DPG是-100,说明1997年的产业结构在COD减排方面得到了改善。首先,从1987—1997年COD排放的DPG因素分析项目来看分别是,出口(2.7)和中间投入(1.8)的DPG值为正,是造成COD排放加重的主要因素,而居民消费(-5.2)、政府消费(-0.9)、资本形成(-1.0)和进口(-2.5)的DPG值为负,意味这四项因素的COD排放速度低于平均增长率计算的排放速度,对COD的减排起了一定的作用。对COD的减排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直接排放系数(-95.3)。绝大多数产业部门为COD的减排或多或少地做出了努力,其中DPG的负值较大的产业部门如农业(-42.1)、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21.6)、化学工业(-9.2)和食品和烟草加工业(-7.0)为COD的减排做出了较大贡献。

表4 我国COD排放变化的因素分析(1997—2012年的标准化DPG) (经济增长速度λ =8.91)

资料来源*2012年的COD排放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页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电子版。:根据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自编研究用201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199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电子版的数据计算而得。

与1997年的产业结构相比,2012年的产业结构在COD减排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标准化DPG为-100。1997—2012年COD排放结构的因素分析DPG值分别是,出口(1.5)和中间投入(1.5)的DPG值为正,仍然是造成COD排放加重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14.6)、政府消费(-0.1)、资本形成(-1.6)和进口(-3.0)的DPG为负值,特别是直接排放系数(-82.7),对COD的减排起了很大的作用。农业(-41.6)、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15.6)、化学工业(-11.2)和食品加工制造业(-7.4)的DPG负值较大,为COD的减排做出了较大贡献。

通过对1987—1997和1997—2012两个时期的COD排放结构的DPG比较,可以发现促使各产业部门COD排放结构得到改善的最重要因素是直接排放系数,不断降低直接排放系数,特别是努力降低COD排放量大的产业部门的直接排放系数具有积极意义。造成COD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中间投入和出口,出口导向性发展模式必将导致随着出口的不断增加COD的排放也会不断增加;生产中间环节的高投入,在生产波及效应下引发的COD排放量势必不断增加。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水污染问题的关联进行总结,对水污染防治提出建议和展望。

1.1987—2012年的二十年间,我国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同时第三产业也取得了非常快的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中间环节的高投入和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需求长期处于缓慢增长状态。

2.COD排放状况虽然经过整治取得了一些成效,排放速度有所下降,但总量规模仍在不断增长。中间投入和出口是COD排放总量扩大的主要因素。粗放式的高投入生产方式和出口导向性的经济发展,导致COD的排放量的增加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消除,必须持续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3.解决COD排放增加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产业集约化和技术高端化,其目的在于促使COD直接排放系数的降低。通过提高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使用,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COD的排放量,从而达到COD减排的效果。降低COD的直接排放系数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对污水中COD的处理率,减少COD排放量还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挖掘。

4.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抑制排放总量的增加至关重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处理规模,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研究,普及污水处理新技术,扩建或新建污水处理厂,加快污水管网的铺设和延伸,提高污水处理率。另一个是对水污染排放实行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从法律层面要求所有单位或个人污水排放前必须治污,并使其制度义务化。

参考文献:

[1] 冯相昭,邹骥. 中国CO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

[2] 李艳梅,杨涛. 中国CO2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基于1997 年—2007 年的投入产出分析[J]. 资源科学, 2011,33(4).

[3] 近藤美则,森口祐一. 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的CO2排放原单位(日文)[R].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地球研究中心,2000.

[4] H B Chenery, M Syrqu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5] 长谷部勇一.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环境要因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日文)[J].经济学,1994,4(4).

[6] 周东,韩君玲. 基于DPG 要因分析法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化[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12(4).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投入产出产业结构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