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科技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1
2014-07-30王晖
王 晖
(湘潭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求创新、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旋律。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取得预期的创新成果,都加大了对创新投入的力度,包括政策投入、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等。其中,科技人才是获得相应科技产出的重要元素。当一个地区的科技人才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该地区的科技产出也会迅速增加。
这样,科技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产出的关系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Almeida(阿尔梅达)指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世界各国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地区只有足够的人才积累,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才能获得真正的科技发展所必要的条件。[1]905-917Maryann(玛雅安)认为,足够的人力资本会产生更多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这一点对于科技人才聚集之于科技创新产出的关系同样适用,当科技人才形成一定规模时,科技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明显的提升。[2]409-429Collings(克林格斯)表示,从宏观层面来看,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科技人才是促成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大量科技人才的规模化聚集会产生创新效率的质的飞跃,从而为科技创新产出的提高发挥出最佳效用。[3] 304-313Tarique(塔里克)通过研究发现,以技术创新为体现的科技进步是知识累加到相应水平的必然结果,而知识的累加依赖于各种资源的投入尤其是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投入。[4]122-133
牛冲槐对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展开了研究,分析了其对于科技人才聚集效应所形成的不同影响。他指出,虽然文化差异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差异,但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知识都是附着在科技人才身上的,而科技人才的聚集也正是知识溢出的必要条件,也是科技创新产出增加的基础性条件。[5]776-780张敏也认为,科技创新产出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因素,科技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对于整个科技创新产出过程形成了强有力的引导。技术、工艺、生产设备等体现的是以物质为依托的形式,而知识、技能必须通过科技人才为媒介才能作用于科技创新过程。[6]494-497张守凤依托于系统理论,对科技人才的聚集效应展开了实证分析。通过相关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她发现知识型组织人才的聚集,对于科技创新产出形成了巨大的催生作用。[7] 125-129肖泽磊指出,科技人才聚集的形成来自于地区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地区内部的利益驱动力,而科技人才聚集会大幅度提高相关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另外,科技人才聚集还会将那些处于技术退化状态的科技人才逐渐让出科技研发主力的位置,同时会吸引新的高端科技人才再次形成聚集,形成一轮又一轮的知识更新,从而促成科技创新产出不断地变化和扩大。[8] 103-111
可以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都显示科技人才聚集对于科技创新产出的明显促进作用。本文关注的问题在于这种促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以及这种促进作用大小的量化表现,以期提出更加合理的相关建议。
二、科技型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思路
(一)基于结构方程的分析方法
对于科技型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最直接的思路就是构建两个问题的表征变量,然后通过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来得出最终结论。用于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的常用方法有,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关联度分析、模糊分层分析等。但这些方法的问题是,在进行关系确认的过程中忽视了多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最终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对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结构化方程是常用的方法。基于结构方程的分析方法,不但考虑了变量之间的外在联系,也着重考虑了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弥补了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的不足。结构方程的建模需要构建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两个模型,其中测量方程用于评估各个指标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结构方程用于评估各个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测量方程,一般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描述:
(1)
对于结构方程,一般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描述:
η=Aη+BP+ε2
(2)
其中,P表示的是内在的源指标变量,ε2表示的是方程误差,B表示的是外在变量对于内在变量的评估矩阵,A表示各个内在变量之间关系的评估矩阵。
(二)相关模型的构建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科技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讲,科技人才聚集可以通过影响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知识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来最终影响该地区的科技创新产出。因此,根据结构方程理论,至少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
1.科技人才的聚集程度和该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之间的关系;
2.科技创新环境和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3.科技人才的聚集程度和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4.科技人才的聚集程度和该地区的知识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
5.科技人才的聚集程度和该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
6.科技人才的聚集程度和该地区的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
7.该地区知识创新水平和该地区的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
8.该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该地区的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
为了表征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构建如下的表征变量(见表1):
表1 本文构建的表征变量
在结构方程下,各个变量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本文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基于全国各个省份的相关实证分析
为了便于开展实证研究工作,首先需要为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各个变量选取表征数据。为了从比较全面的范围覆盖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别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省份的相关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原始数据。其中,东部各省份的经济较为发达,选取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作为代表性省份;中部各省份经济水平处于中游,选取了河南、湖南两个省份作为代表性省份;西部各省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选取了四川、陕西作为代表性省份。模型中大部分变量,如各省份的科研论文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地区人均GDP水平等项数据,都可以在国家统计网和《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还有一些数据无法从《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得,如地区高薪技术产业聚集规模、高薪技术产品在地区出口中所占比例等,可以通过各省份的政府网站、统计网站等获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代表性省份的选取,因为有些省份无法找到这些原始数据。数据选取的年度节点是2013年,最终按地区分布将各个代表性省份的相关数据求取均值,作为各个变量的原始表征数据。
原始数据列在表2中。
表2 实证分析的原始数据
对于表2中的数据,进一步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选取了常用的Cronbach系数分析方法,经检验各项变量数据的Cronbach系数都大于0.7,说明表2中的数据是可信的。效度检验选取KMO效度因子和Bartlett球形效度因子,经计算各项变量数据的KMO数值都大于0.7,并且Bartlett球形因子都小于0.05,这说明表2中的数据是有效的。
利用这些数据和图1所示的结构方程模型展开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测量方程的估计结果
根据测量方程,进一步执行结构方程的计算,最终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如下:
(1)地区科技创新环境水平对于科技人才聚集程度存在显著影响,π——〉η1的影响系数达到0.548,T检验值为2.694***。
(2)地区科技创新环境水平对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存在显著影响,π——〉η4的影响系数达到0.446,T检验值为3.497***。
(3)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对于该地区的科技人才聚集程度存在显著影响,η4——〉η1的影响系数达到0.407,T检验值为2.193***。
(4)科技人才聚集程度对于该地区知识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影响,η1——〉η2的影响系数达到了0.358,T检验值为2.103***。
(5)科技人才聚集程度对于该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影响,η1——〉η3的影响系数达到了0.394,T检验值为2.266***。
(6)地区知识创新水平对于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影响,η2——〉η3的影响系数达到了0.517,T检验值为3.024***。
(7)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对地区科技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影响,η3——〉η5的影响系数达到了0.439,T检验值为2.125***。
(8)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对地区科技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影响,η4——〉η5的影响系数达到了0.518,T检验值为2.704***。
以上结论表明,从我国目前的平均水平来看,科技人才的聚集对于科技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间接的。例如,通过影响一个地区的知识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产业化水平等,进而影响到这个地区的科技创新产出。
四、进一步吸纳科技人才、形成科技人才聚集的政策建议
从实证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科技人才的聚集程度对于地区内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其结构方程影响系数分别达到了0.394和0.358。因此,目前对于我国的各个地区来讲,如何提升区域内的科技创新产出,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吸引科技人才的到来并形成聚集效应。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笔者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一,从东部地区各省份的情况来看,因为经济基础好、科研设施配套完善、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好,对于吸引科技人才的到来和形成科技人才聚集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因此,应该将相关政策定位于完善现有的人才激励措施、巩固现有的科研环境,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出国访问机会,让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同国际先进人才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提高。此外,东部地区也要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调整,构建多层次、多体系、多领域的人才梯队,使得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从中部地区各省份的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游,既没有东部发达省份实力强,又好于西部落后地区。这些省份为了吸引科技人才和促成科技人才聚集,可以在省级财政拨款中适当加大科技与研究发展经费的投入,设立吸纳科技人才的专项基金,向科技人才的福利待遇和奖励政策倾斜,建立科技人才、科技先进工作者激励制度的长效机制,通过表彰和奖励科技工作中的典型,激发更多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第三,从西部地区各省份的情况来看,因为地处边缘、经济水平落后、科研投入不足,确实在吸引科技人才聚集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在这些省份要回避工资待遇不高的弱势,通过更多的福利条件来吸引科技人才的到来。比如,可以考虑为科技人才解决住房问题、配偶工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并给与科技人才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更多的科研项目资助。在开展科研项目方面,应该立足地方实际、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中寻找自己的科技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Almeida P, Kogut B.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mobility of engineering regional network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9, 45(7).
[2] Maryann P, Feldman D, Audretsch B. Innovation in cities: science-based diversity, specialization and localized competitio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1, 43(2).
[3] Collings D, Meilahi K. Strategic talent management: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2, 19(4).
[4] Tarique I, Schuler R S. Global talent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2, 45(2).
[5]牛冲槐, 王燕妮, 郭丽芳. 中西文化差异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分析[J]. 管理学报, 2009, 6(6).
[6]张敏, 陈万明, 刘晓畅. 人才聚集效应关键成功要素及影响机理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8).
[7]张守凤, 刘建勋. 基于系统论的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研究[J]. 东岳论丛, 2010, 3(6).
[8]肖泽磊, 项喜章, 刘虹.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群构成要素及优势分析——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