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医治疗风湿病用药特色的数据挖掘初探△

2014-07-30何婧琳陈清华吴永贵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药味药性风湿病

王 红 何婧琳 陈清华 张 闯 吴永贵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风湿病是傣医临床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酸痛、肢体关节麻木不仁、伸屈不利、手足冰冷。或伴有肢体肿痛,痿软无力,病重者甚至卧床不起。傣医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四大物质元素,称为四塔。万物生长靠四塔,风盛则万物长,火盛则热,土盛则生,水盛则润,风调雨顺,万物生长旺盛。人也依赖四塔而生存,人体健康是因为四塔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和协调,若体内四塔功能的失调,出现不足或有余时,人体便可发生相应的某塔的病变。傣医认为风湿病外因与感受“帕雅拢嘎”(冷风寒湿)之邪或“帕雅拢皇”(热风毒邪)有关;内因多跟饮食的偏嗜有关。人体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四塔”失衡,土塔壅塞,阻滞气血运行,郁而不通而致病。傣医通过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和不断摸索总结,对风湿病的治疗创建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笔者收集了傣医治疗风湿病的198首方剂。

1 文献的来源与整理

1.1 文献的收集:查阅期刊文献和傣医书籍,收集有关傣医治疗风湿病的方剂,筛选具有药物组成、主治病症的方剂,剔除重复方剂。主要收集的书籍有:《中华本草·傣药卷》、《傣医临床学》、《傣医经典选读》、《风病条辨译注》、《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名词术语解释》。查阅到含有傣医治疗风湿病经验用方的期刊文献12篇。

1.2 资料规范:考虑到资料来源的统一性及完整性,将《傣医名词术语解释》作为傣药信息资料的来源。包括对傣药:药名、药性、药味、入塔的规范。极少数《傣医名词术语解释》未收载的傣药,以《中华本草·傣药卷》作为信息来源。其中,同一名称药物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不同,按不同药物来统计。如蔓荆,药物部位有叶、子。蔓荆子,味淡、苦,性凉;蔓荆叶,味苦、性温,计为2种药物。

1.3 建立数据库: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被录入至SQL Server 2008傣医治疗风湿病方剂数据库中,包括主数据库和子数据库。主数据库以方剂为研究对象,包括方剂表、方剂-药物表;子数据库主要以药物为研究对象,有药物表。方药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

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用药进行挖掘,以探讨傣医治疗风湿病的用药特色。

图1 方药数据结构图

1.4 统计分析

1.4.1 频数分析:统计傣医治疗风湿病方剂数据库中每味药的使用频次,并对使用频次较高者从性、味、入塔等方面进行剖析,然后运用傣医药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傣医治疗风湿病的用药特色。

1.4.2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将本身没有类别的样本聚集成不同的组,并对每一个这样的组进行描述的过程。对傣药的聚类分析,是从药物客观属性(药性、药味、入塔)出发,将药物分成不同的类别,使同一类里的药物相似性较大,而不同类别里的药物差异性较大。对傣药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必须对傣药的特征进行提取[1]。由于傣药的药性、药味、入塔是定性指标,必须对其进行量化处理,使其转化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数字,才能进行聚类分析。药性、药味、入塔的量化,可选择二值量化和数值量化。二值量化是只有1和0来表达,相对于二值量化,数值量化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本研究在药性、药味、入塔的量化上选择数值量化。

1.4.2.1 药性处理:药性从寒到热,依次赋值:大寒为-1.2、寒为 -1、微寒为 -0.75、凉为 -0.5、微凉为 -0.25、平为0、微温为 0.25、温为 0.5、热为 1、大热为 1.2。

1.4.2.2 药味处理:含某味记为 1.0,同一味的微程度记为0.6。傣药一般有1~3味,按其先后顺序,第1味药的数值保持不变,第2、3味的数值为从原数值基础上分别减去0.2 和 0.4。

1.4.2.3 入塔处理:第1 个入塔记为 1.0,、第 2 个入塔记为0.8、第3 个入塔记为0.6、第4 个入塔记为0.4。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用欧氏距离作为度量方法、Ward’s method(离方差平方和法)作为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作树状图表示聚类分析的结果。得到的是由经常同时出现的配伍关系密切的药物组成的聚类方(即药物聚类组合体),然后运用傣医理论对聚类方进行分析。

2 傣医治疗风湿病的用药统计

2.1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统计:对傣医治疗风湿病方剂中的453种药物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其中同一种药物药用部位不同,按不同药物来统计,得到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见表1。

表1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的频数与频率

?

2.2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药性与入塔分析:傣药的药性分为寒、凉、温、热、平五类。由表2所示,在30种药物中,其药性分布为:凉性药10种、热性药8种、平性药7种、温性药3种、寒性药2种。由表3可知,前30味药物中有入土塔的药物最多。

表2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药性的频次与频率

表3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入塔的频次与频率

2.3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药味分析:傣药的药味分为酸、甜、涩、咸、苦、麻、辣、淡。30味药物的药味涉及苦、辣、甜、淡、涩、麻。由表4可以看出,苦味、辣味、甜、淡味药物所用最多。其中,苦味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辣味、甜味、淡味。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中不含有酸味、咸味的药物。

表4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药味的频次与频率

药味 频次 频率(%)5.12酸0 0.00麻2 0.00咸0

2.4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的聚类分析:对前30味高频药物采用样品系统聚类分析,如图2所示,在标尺为4.5的时候形成8个比较有意义的药物聚类组合(体),这些组合如下:(1)G1:姜、白花丹、红花丹、胡椒。方中,药物都入火塔、性热、味辣,能补火塔,用于火塔不足证。(2)G2:酒、红豆蔻根、九翅豆蔻根。方中,药物都入土塔、性热、味辣,可通气血,用于土塔壅塞证。(3)G3:野姜、旱莲草、大接骨草、小红蒜、鸭嘴花。方中,药物都入水塔、性寒凉、味苦,可除湿、清火解毒,用于水塔过盛证。(4)G4:青牛胆、火焰花、腊肠树心材、宽筋藤、钩藤。方中,药物都入风和水塔、性凉、味苦,可清火解毒、祛风解痉,用于水塔不足、风塔偏盛证。(5)G5:飞龙掌血、云南五味子、姜黄、蔓荆叶、黑皮跌打。方中,药物都入风、土、水塔,性温热,味苦,可祛风活血。(6)G6:除风草、车前草。方中,药物都入水塔,性平偏凉,味淡,可利水消肿。(7)G7:文殊兰、蔓荆子、平卧土三七。方中,药物入风水塔、性凉、味淡,可清火解毒、利水消肿,可用于水塔偏盛证。(8)G8:苏木、红花、长序岩豆树。方中,药物都入风塔、性平、味甜,有通气血的功效,用于风塔不足证。

图2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傣医治疗风湿病的198首方药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以探究傣医治疗风湿病的用药规律。

3.1 在药物药性上,表2显示,凉药所用频率最多,为33.33%。这可能与西双版纳的气候环境有关。西双版纳受印度洋温湿气候的影响,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季雨林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在21度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到81% ~86%。炎热潮湿是西双版纳气候的重要特点,因此西双版纳傣族人,久居潮湿炎热的环境中,人体腠理多疏松,体质多湿热,傣族人患风湿病后多有热化的趋势,用凉药能给予预防性治疗,从而防止疾病转变[2]。

3.2 在药物入塔上,表3显示,前30味药物中有入土塔的药物最多,说明傣医在治疗风湿病时,注重调节土塔功能。这与傣医理论认为,风湿病无论是“拢梅兰申”(风湿寒痹)还是“拢阿麻巴”(风湿热痹),均是四塔失调,土塔壅塞,阻滞气血运行,郁而不通所致的病机相符。同时,入土塔的药物,具有补土健胃,强身健体,消积导滞等作用,用于调节土塔偏盛与偏衰。傣医在治疗风湿病时注重调节土塔,与中医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邪气干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四季脾旺不受邪”以及对风湿病邪盛正虚的病机认识是一致的[3]。

3.3 在药物药味方面,表4显示,苦味、辣味、甜味、淡味药物所占的比重最多是构成傣医治疗风湿病的主要药味。综合傣医各书所论,药物气味与功效有关[4]。傣药理论认为:苦味药能燥、能降,具有清热解毒、燥湿、除湿、止痛之功;辣味药多热,可入水血,治疗淤血阻滞,气阻不通。服用此类药可使血管通畅,气血流畅,又可解表发汗、散寒止痛;甜味药除可调补人体内血、水之不足外,同时能补益“四塔”,缓急止痛,能和。淡味药具有利水排毒之功。苦味药和辣味药合用可以燥湿、行气,通畅气机。甜味药可以补益气血。运用苦味、辣味、甜味药,祛邪而不伤正,符合风湿病正虚邪实的病机。同时傣医在治疗风湿病时注重运用淡味药,利水排毒。

3.4 药物的聚类分析,从药物客观属性(性、味、入塔)出发,将药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同一类的药物相似性较大,不同类别的药物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上可以考虑相似药物的替换使用。

[1]丁维,蒋永光,宋姚屏,等.基于中药药性和功效对清热解毒类药的聚类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01):3-7.

[2]杨梅,王雪梅,龚谨.414例西双版纳地区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调查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29(6):8-10.

[3]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思维[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753-761.

[4]胥筱云,杨梅,宋波,等.傣医治疗“拢梅兰申”病的用药特点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80:142-144.

[5]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傣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郑进,林艳芳.傣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药味药性风湿病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出门晒太阳 风湿病患者要注意这些方面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总干眼 看看风湿科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何谓中医“七方”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性研究策论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