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T-CT脑功能成像探析蒙医针刺顶三穴对脑代谢变化的影响

2014-07-30金桩子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正电子颞叶额叶

金桩子

(内蒙古兴安盟蒙医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经络研究工作者在经络的起源、穴位与针感、经络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经脉循行路线理化特性的检测及其相应的物质基础等方面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在蒙医针刺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PET-CT(正电子发射体层断层扫描)技术,观察蒙医针刺顶三穴前、后脑代谢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3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标准:30名健康志愿者(男15名,女15名)经检查无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无糖尿病及严重心脏疾患(均有影像学和临床检验依据),年龄为27~40岁,平均年龄32岁。志愿者在受试前无不适感。

1.2 实验步骤及过程:每1位健康受试者需做2次试验,时间间隔至少2w,让健康受试者有充分的时间恢复,每次重复相同的实验步骤。

1.2.1 要求受试者:①注射药物前至少6h停止进食,实验前60min到休息室先测空腹指尖血糖。②注射药物前30min在休息室静卧,带眼罩、耳塞,保持安静。③在右手背由护师安置好静脉注射套管,然后在药物注射台为受试者注射 18F—FDG,按剂量/体重 0.12 ~0.20mci/kg。④平卧,视听封闭,开始计时至40min。

1.2.2 操作者操作步骤:①注射药物后40min,要求受试者进入PET-CT室,平卧于机器活动床上,技师开始设置位置及技术参数。②技师开始为受试者先采集CT图像及数据,接着采集PET数据。③采集完数据后,针灸师为受试者针刺顶三穴,同时在顶三穴旁侧,非穴位区取穴针刺。④为受试者接电麻仪,电针参数:疏波,规律脉冲4Hz;强度:1,8V,以麻胀而无痛感为度。开始计时,25min结束。⑤起针,受试者重新回到PET-CT室,平卧于机器活动床上,技师开始设置位置及技术参数,重复未针刺时的操作步骤,采集数据。⑥采集数据存到硬盘上,一次实验结束。⑦间隔2w,再一次操作以上步骤,以观察其重复性、精确性。

1.3 统计分析:用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对PET图像每一像素点的数据进行单边t检验。首先假设针刺后可能引起某些脑内葡萄糖代谢率的增加,计算出对应的t值,再绘制由t值构成的统计参数图,设定门限值Ts(本项研究采用P=0.05),当某一t值>Ts时,说明在P=0.05水平上,针刺引起该点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即:该点为所研究的脑功能活动点;反之,假设针刺后可能引起某些脑内葡萄糖代谢率的减低,计算出对应的t值,再绘制出t值构成的统计参数图,设定门限值Ts(本项研究采用P=0.05),当某一点t值<Ts时,说明在P=0.05水平上,针刺引起该点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减低有统计学意义,即:该点为所研究的脑功能减低点;将各功能活动点和减低点构成的区域与MRI的标准脑相融合,从而获得针刺脑功能变化的图像。以下结果均P<0.01。

2 结果

2.1 针刺顶三穴后脑代谢增强的皮质区域:30例资料符合实验要求,根据 Brodmann分区,经 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处理后,显示左右两侧半球一些功能区脑代谢增强。如:左额叶运动前区(BA7);左颞叶(BA21,22);左颞叶角回、缘上回在优势半球,它们被认为是较高的第三级联合区,占据了联系触觉或运动觉与视觉和听觉联合区的转移带(BA36);左额叶(BAll);左项叶楔前叶角回(BA39);左额叶(BA46、47);右额叶额前区(BA 46);右顶叶楔前叶即躯体感觉联合区(BA 8)右额叶(BA 45);右颞叶听皮质区(BA 22);右额叶前额叶皮质底面(BAll);右颞叶角回(BA39);右颞叶(BA21);右顶叶缘上回(BA40)。

表1 针刺顶三穴脑代谢增强的皮质区域

2.2 针刺顶三穴后脑代谢减弱的皮质区域:30例资料符合实验要求,根据 Brodmann分区,经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处理后,显示左右两侧半球一些功能区脑代谢减弱。左额叶即额叶运动前区(BA6);右顶叶即中央后回(BA4)、躯体感觉区:右顶叶即顶上小叶(BA9)、躯体感觉联合区;右额叶即眶叶(BA11);右枕叶视觉初级感受区(BA20);右枕叶视觉初级感受区(BA19);右扣带回前部(BA24);右枕叶(BA31)占据了联系触觉或运动觉与视觉和听觉联合区的移行带。

表2 针刺顶三穴脑代谢减弱的皮质区域

3 讨论

蒙医针刺疗法是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应用甚广的特色疗法之一,蒙医《四部甘露》与《四部医典》里记载着很多头面部针灸穴位与头面部萨病的治疗方法。蒙医针刺疗法是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针的器具,施术于人体的特定穴位,开启与畅通脉胳,促气血运行,调体素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临床常见治疗方法[3]。顶三穴,是由顶穴、顶前、顶左三个穴位组成的组穴,顶穴位于眉中线和耳连线的交叉部位,顶穴前一寸为顶前穴,左侧一寸为顶左穴,主要治疗作用为[4]:巴达干赫依引起的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气郁子宫,苏里亚病,赫依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心脏与命脉的热病,鼻出血等疾病。临床上应用该组穴治疗巴达干赫依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疗效[4]。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有学者认为经穴与神经中枢之间可能存在特异性的对应关系,针刺治疗疾病是通过神经中枢发挥作用[5]。因此可通过穴位-白脉-脑功能界定的研究找到各个经穴通过白脉与大脑皮层的对应关系,建立经穴特性脑功能界定模型,从现代医学及技术的角度来解释针刺理论的原理,这对于蒙医针刺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相结合的PET-CT符合针灸、经络功能性的特点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针灸和经络研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就是利用示踪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所用放射性示踪剂以正电子发射核素标记,最常用者如18F-FDG(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PET最重要的优势,在于使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进行显像,而正电子核素是人体固有组成元素的同位素。这种核素可标记在生物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多种生物分子,而不会改变标记分子的生物特性和功能。其显像结果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活体的生物信息[6-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刺激可以改变示踪剂18FFDG在大脑皮层的重新分布,有增强和减弱的不同变化。蒙医针刺顶三穴引起前额叶皮质、初级听皮质区、第三级联合区、运动前区、躯体感觉联合区、视觉初级感受区18FFDG的增强;躯体自我感受区、初级躯体运动皮质18FFDG减弱;针刺顶三穴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另外,对躯体感觉、听觉、精神活动、视觉、控制平衡、语言、初级躯体运动有作用。这印证了蒙医理论,揭示了穴位—白脉—脑相关性及穴位效应的中枢性机制,但其具体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尹大一,田嘉禾,陈英茂.影响SUV值可控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0(3):207-209.

[2]Cherry Simon,Meikle S,Hoffman E Jcorr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cattered events in three-di-mensional PET U Sing scanners with retractable septa[J].Ncl Med,1993,34:67l-678.

[3]金玉,博阿古拉,等,蒙医传统疗术学[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4年10月:293-298;328-329.

[4]金桩,等.蒙医治疗巴达干赫依性头痛89例[J].中国蒙医药杂志,2013.9(10):23-25.

[5]田嘉禾.PET-分子水平人体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J].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199 5,1:4-8.

[6]蔡正谦.世纪末谈“世纪分子”FDG PET[J].核医会讯,2000,6(12):8.

[6]潘中允,陈涤明.赵永界,等.国产4环/7层PET仪初试[J].中华核医学杂志,1997,17(14):235-237.

[8]Gabrie Biella,Maria Luisa Sotgiu,Giulio Pellegata,eta1.Acupuncture produces Central activations in pain regions[J].Neuroimage,2001,14:60-66.

[9]Phelps M8.PET:the merging of biology and imaging[J].NucI Med,2000,41:661-681.

[10]李小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性能测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9.23(1):11-25.

猜你喜欢

正电子颞叶额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PET成像中核素及组织差异对正电子分布影响的Geant4模拟
大量反物质奔向地球
大量反物质奔向地球
记性不好?可能是久坐伤脑
大脑何时登上巅峰
比记忆力更重要的脑力是什么?
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大脑的巅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