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药面膜联合面部针刺治疗阴虚质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7-30梁金雨李艳艳岳天天侯晋涛
钟 江 梁金雨 李艳艳 张 衍 岳天天 侯晋涛 林 辰*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损美性疾病,好发于颜面部和胸背部,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工作、社交造成困扰,甚至引起患者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前期通过对“南宁地区痤疮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南宁地区阴虚体质的痤疮患者有较大的比例,以20岁左右的青年为主,此年龄段正值生长发育旺盛时期,易出现心相火旺之证;而平素喜食煎炸烧烤等类食物或嗜好烟酒及不按时作息、睡眠少等不良习惯,昼夜颠倒,睡眠不足,易致阴虚火旺,火旺则伤阴,易导致肾阴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导致内分泌失调,促使皮脂分泌增加,从而加重痤疮的症状,致使痤疮难治难愈。西医治疗痤疮的常用西药有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螺内酯、西咪替丁、糖皮质激素等[1],但西药的副作用常有报道。本研究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通过观察壮药面膜联合面部针刺治疗阴虚质痤疮的疗效及预后,寻找提高疗效和增加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发现壮药面膜联合面部针刺,结合体质辨识进行饮食及作息习惯的调整,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到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均明确诊断为阴虚质体质的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女30例、男25例,平均年龄(27.36 ±6.25)岁,平均病程(19.35 ±8.62)月;对照组女31 例、男24 例,平均年龄(28.40 ±5.91)岁,平均病程(20.55±8.25)月。两组在平均年龄、病程、性别、痤疮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王琦的体质学说[4]的相关标准制定:①青春期或青春期后发病;②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③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④伴或不伴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⑤体质为阴虚质。
阴虚质诊断标准参照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3]:通过患者填写的体质辨识调查问卷中,选择符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的阴虚质患者;根据该阴虚质亚量表共包括8个条目[3]来确定:①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②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③您皮肤或口唇干吗;④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⑤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⑥您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吗;⑦您感到眼睛干涩吗;⑧您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吗。每个条目均采用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段评分法,相应计分为1、2、3、4、5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标准分=(原始分-8)×100/32。标准分≥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②继发性、暴发性、职业性和坏死性丘疹型痤疮患者;③患有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等其他影响疗效观察的面部皮肤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4周内系统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性激素、抗生素等抗痤疮药物者,6个月内曾系统使用维A酸类药物者或7天内外用过治疗本病药物者;⑥已知对药物成份过敏者;⑦在观察期间失访、不按规定的方法用药者及因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者,这些病例列入无效统计,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面部针刺:治疗前先用温水清洁面部皮肤并擦干,以75%酒精消毒针刺部位,用0.20×13mm的针灸针,于患者面部取局梅穴、结顶穴(即阿是穴为主):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处,脓疱取其边缘,结节、囊肿采用围刺。配合迎香、攒竹、太阳、颊车,浅刺选定穴位,以刺入皮肤为度,留针20分钟,结节、囊肿处可间断行针。
2.1.2 壮药面膜:为本院院内制剂,用于治疗痤疮,其主要成分有铁老鼠、穿心莲、丹参、桃花、绿豆、冬瓜仁、白芨等。将上药共研成细末,过120目筛,钴60射线消毒灭菌后装瓶备用。出针后用暗疮针清除浅表皮损内容物(炎症明显者切忌挤压,以免炎症扩散)。用温开水将适量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涂敷于面部,敷药20 min后,用温水洗净药末即可,3次/w。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和化妆品。如为过敏体质者,为避免过敏反应可先于耳后小面积试用,48h后无过敏反应再做面膜。
2.2 对照组:0.1%阿达帕林凝胶(30g/支,批号:110616,由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适量外涂患处,每晚1次。
2.3 体质调节:嘱患者平素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禁食肥腻及辛辣刺激助火之品,忌烟酒,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以上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观察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治疗前后的阴虚质总积分。
3.2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者;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严重程度减低2级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 ~70%,或严重程度减低1级以上,仍有新皮损出现者;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或加重者。
3.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标准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33,P>0.05),但是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9.653,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标准分比较
3.4.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3%,对照组为49.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 =14.70,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 23.63%,对照组为 7.27%,差异有显著性(χ2=5.63,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n=55]
3.4.3 不良反应:观察组中面膜敷面后有1例出现面部轻微瘙痒,但不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有2例出现面部干燥脱屑、瘙痒,予停药后好转。
4 讨论
中医认为,体质的形成,有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两个因素。后天因素的影响则包括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情志等方面。中医体质学说体现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因人制宜的治疗理念,突出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以患者的基础体质作为立法治疗的重要依据,对治疗及日常调理均十分重要。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阴虚质分布的峰值,无论男女都出现21~30岁组[5],我们在临床研究中亦发现阴虚质痤疮多发生于20~34岁之间,这也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5]。广西位于亚热带,为盆地,亦多湿气,因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而年轻人喜欢吃煎炸烧烤等类食物或嗜好烟酒,更易促成阴虚体质形成[6]。而在这个年龄段,因为学习压力或者工作压力,熬夜亦或是昼夜颠倒的不良作息,以及情志不舒等现象极其常见[7],当超过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时,就会影响到脏腑经络功能,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易化火伤阴灼血[8]。阴虚体质易感受温热之邪,对夏天气候炎热不能耐受,南宁地区夏秋季天气均较为炎热,而地处盆地,多湿气,季节不分明,故阴虚质在此二季发病率高。这也提示我们在夏秋季节治疗阴虚质痤疮时应该顾护此种体质不能耐受温热之邪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3%,痊愈率为23.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09%,痊愈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治疗后标准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9.653,p<0.01),提示壮药面膜联合面部针刺,配合饮食及作息习惯的调整,对阴虚质痤疮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笔者认为针药联合,可以直接针刺病灶局部,作用直达病所,可双向调节皮肤的状态,调节皮脂腺分泌,促使皮肤趋向于健康、正常的生理状态[9];通过调节局部经气,以达到活血散瘀的功效[10],充分体现了针灸理论中“宛陈则除之”的理念。根据皮部理论,面部针刺还可通过皮部-孙脉-络脉-经脉这一途径起到一定的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壮药面膜主要成分有铁老鼠、穿心莲、丹参、桃花、绿豆、冬瓜仁、白芨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活血化瘀、消斑美白等作用。壮药面膜外敷,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痤疮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于皮肤,病位表浅,外治对其治疗尤为重要。针药联合治疗不但能提高疗效,而且能预防疤痕形成、并能加快痤疮后色斑的消退。同时结合体质辨识,配合饮食及作息习惯的调整,可改善阴虚体质的偏颇,减少痤疮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7.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4.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5]谢胜,周晓玲,侯秋科,等.广西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与分析报告[J].中医药导报,2012,18(2):24-26.
[6]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7-12.
[7]钟江,付兰兰,方刚等.清痤养颜面膜治疗不同类型痤疮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875-1876.
[8]李英帅,王琦.阴虚质成因论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026-3028.
[9]黄霏莉.美容中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24-225.
[10]钟江,林辰.清座养颜而膜治疗而部丘疹型座疮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2010,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