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城》电视剧的接受探讨

2014-07-29朱立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接受者围城文学作品

朱立宁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围城》电视剧的接受探讨

朱立宁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电视剧《围城》于1990年试播时,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包括钱钟书夫妇的肯定。1991年,中央电视台播映该剧,在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再次出现《围城》热,同时带动了小说的追捧。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6万余册,很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小说《围城》是阳春白雪,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通过阅读接受尚有困难,而且有一些人并不爱看书,而电视剧的播映就产生了家喻户晓的接受热潮。

《围城》;接受;电视剧

不同于小说的接受,电视剧作为一门通俗艺术,面对的是文化、修养水平各个层面的广泛观众。人们在阅读经过高度抽象、文字形象规范的文学作品时,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情感经验以及认知能力。接受者的还原过程是由文字唤起表象,并且通过想象、联想组织成渗透着接受者心理特征的新形象,过程充满了间接性。而影视艺术通过感知直接接受视听活动的影像,过程是直接具体的。创作者将客观存在的各种感受、体验直接诉诸于影像和声音,接受者则是直接感知到创作者的创作状态。

从接受方式上说,电视剧的观赏是带有一定制约性的被动观赏,而文学作品则完全是自由化的个人主动阅读。电视剧通过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情节的精心编排,能够带给接受者逼真的视觉冲击,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场景造型也在创作者的努力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再现与还原,无需读者借助想象力生成。《围城》剧组在拍摄逃难的一场戏时,“选了800多群众演员,穿上那个时代的衣服,场面很壮观,完全是按照宽银幕的要求拍的,镜头很真实,有气魄,有冲击力。”①

与前文提到小说的接受者分类不同,电视剧因观看门槛低,对受众的接受水平低要求甚至无要求,因而接受面广泛。电视剧《围城》接受者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以普通观众为主体的接受者,二是以电视评论家为主体的超级接受者。

一、以普通观众为主体的接受者

作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代表,电视剧的受众面相比文学作品要大得多。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大小、职业的不同、社会地位的差异等,可谓千差万别,但是无一例外的有同一个身份——收看电视剧的观众。无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只要视听无障碍,都可以在电视剧的观看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和享受。

中国人历来喜欢听故事。因此在电视剧中,讲故事,在安排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展现众多人物以及刻画他们丰满、多面的性格发展以及命运遭际,就成了中国电视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电视剧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题材上,电视剧《围城》契合现实社会生活,讲述人们身边的故事,富有人情味。剧中人物故事发生在家中的客厅、卧室,旅途中的酒店、饭馆,学校里的教室、宿舍,均是普通观众所熟悉的。主角方鸿渐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在生活的考验面前,他经历了爱与被爱,选择了婚姻,却又迷失在生活的围城中。观众不由得与他一起,对当下的现状反思,对未来的前途茫然。一方面,对于观众喜闻乐见甚至亲历其境的画面、情节满足了接受者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对于观众并不了解的剧中背景——中国抗战时期的见闻、社会现状等,又补偿了观众现实生活中的幻想。

二、以电视评论家为主体的超级接受者

从上映以来,以众多学者、电视评论家为主题的超级读者对小说改编后的电视剧《围城》进行了评论。1991年8月份,解玺璋主编的《围城内外——从小说到电视剧》一书面世,其中收录了原书作者钱钟书的几篇不同语言译本的序言、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外,还有对电视剧导演、电视剧中的几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围绕《围城》从小说改编至电视剧的文章只有两篇,探讨了电视连续剧的改编艺术本身所存在的规律和电视剧艺术在创作的得失。可以说,该书侧重了“围城内外”的视角,对小说、电视剧的艺术成就概括赞扬,“从小说到电视剧”这一角度却无法避免地削弱了分量。但考虑到书的出版与电视剧的播出时间间隔较短,这样的处理无可厚非也是顺理成章。

进入二十一世纪,相关学者在中国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研究中,将《围城》的改编案例收录其中。张宗伟在《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中提出小说叙事的角度适合电视剧的结构特点,探讨了改编中如何将原著的魅力语言融入电视剧和传递原著抽象哲理两个难题,认为“电视剧顺利完成了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让很多人通过电视剧知道了《围城》这部沉寂多年的小说,并且启迪了更多的人……对人生的思考”。②总体来说,电视剧的改编与它的母本小说一样,其艺术方式都会有形无形地受到读者和受众的影响。

《围城》电视剧距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因此探讨电视剧的传播史、影响史为时尚早。但可以指出的是,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极大延伸,是一种声画并茂、视听兼备的优秀大众传播媒介,给观众的接受带来了更多的方便、自由和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艺术,被更多的受众所熟悉。因此,了解电视剧的艺术特色,熟练运用小说改编电视剧的艺术规律,对于我国电视剧产业的繁荣、小说文本的接受都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注释:

①包明廉.〈围城〉导演谈〈围城〉,围城内外——从小说到电视剧.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1页.

②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页.

J905

A

1005-5312(2014)17-0129-01

猜你喜欢

接受者围城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围城”内外
Flu Study
“围城”之战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