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教学 坚持走本地特色之路
2014-07-29张东红李永昌
张东红+++李永昌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设立至今,仍无法成为一门常态课。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两个:第一,是应试的功利思想的影响。第二,是薄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知识对课程实施的影响。笔者认为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除了必需的由上自下的,全面、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知识培训和及时跟进的专家指引以外,还应该依托学科教学,坚持走本地特色之路。
【关键词】应试的功利思想 专业知识薄弱 学科教学 本地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早在2001年就开设了,但至今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很多时候并不能成为一门常态课,在不少农村初中,因为编制的问题,连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也没有。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这两个:
一、应试的功利思想的影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已经在中国响起,1997年10月29日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地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时候起到调控教学的指挥棒却是中考、高考。社会、家长更多的是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教师的待遇也与学生的分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不少教师的教学也紧紧围绕着考试和升学的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在此大环境之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多时候就成为了一门“样板课”——专门上给领导看的课,有人来检查才上的课。
换言之,在应试的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完全脱离了学科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被一些教师、学生、家长认为是“不误正业”,是无法得到他们的支持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依托学科教学,将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起来实施,才能提高师生的参与积极性。有了学科专业知识的支撑,指导教师才能比较容易将课题研究得更深入、更有意义。
二、薄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知识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福建教育学院的邹开煌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一文中提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能力”、“具有较全面跨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会应用科学的调查、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等。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科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但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更是一门典型的“三无”课程:无教科书,无教学大纲,无教学参考书。这就给众多本身课业繁重的、考试压力大的“兼职”指导教师们增加了偌大的负担。即使是有心想上好这门课的教师,如果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基本都无法适从。而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培训,让所有的指导教师,都能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所有专业知识,也是不现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多是通过接收过培训已获得一定实施心得的教师,对未接受过培训的教师的“口口相传”。因此,众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兼职”指导老师),大多是“小半桶水”。指导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知识的薄弱,特别是资源开发能力的薄弱,就造成现在的“一窝蜂”式的、“人云亦云”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象:领导让做什么课题,自己就做什么课题;别人做什么课题,自己就跟着做什么课题;还有网络上有什么现成的课题资料,自己就跟着做什么课题。
现在不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大多是浮光掠影、浅显的研究,根本无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不用说让学生能够“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
因此,笔者认为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必需的由上自下的,全面、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知识培训和及时跟进的专家指引以外,还应该依托学科教学,坚持走本地特色之路。也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学科整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题的确定,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所开发、利用的资源要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必须反映教育的理想和目的、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
2.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优先选择那些课程成本低、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资源。
3.要适合师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
4.以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突出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
根据以上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学科这样整合起来,我校尝试将资源开发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语文学科:①研究流传至今的本土民间故事、传说,让学生根据所收集到资料,运用各种作文技巧,整理成为《故事新编》;②研究当地曾经流传过的各种各样的农谚、歇后语、童谣等,让学生进行仿写、创新;③研究本地的出名人物的成长历程、奋斗历程等,让学生根据所收集到资料,仿照人物传记的形式,撰写本地的《名人传》。
(2)数学学科:①测量学校的面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学校各种功能区域的面积,提出合理的布局建议;②测量家庭的家具、电器等物品的面积,让家庭布置更加合理化;③研究当地工厂的生产量,设想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3)英语学科:英语学科的研究资源类似于语文学科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之后,用英语写故事、撰写英文儿歌、举行英语朗诵比赛等。
(4)政治学科:①研究本地的各种环境情况,分析特点,研究成因,撰写环境报告;②研究本地工厂种类,分辨其经济类型、特点,研究其发展前景;③研究本地的外来人员的职业、离乡别井的原因。
(5)物理学科:①研究学校、家庭的各种电器1个月的用电量,提出节约用电的方法;②研究学校、家庭的用水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方法。
(6)化学学科:①研究本地的污水的成分,产生的原因,撰写爱护水资源的倡议书;②研究土壤的矿物质含量,分析其酸碱度,提出种植建议;③研究本地的雨量,雨水的酸碱度,分析原因,撰写环境保护报告。
(7)历史学科:①研究本地较为隆重的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②研究本地的老建筑的保护价值;③研究本地的历史,编写本地大事记。
(8)地理学科:研究本地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社会发展、人为因素给本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等等。
(9)生物学科:①研究本地现有的树木资源,研究其种类、生长特性,制作植物图鉴;②研究本地已消失的树种,分析其消失原因,撰写保护倡议书。
【参考文献】
[1] 谢锐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资源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 叶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6).
[3] 叶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 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4] 张昌伦.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体会[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7).
[5] 于浩. 如何开发与利用校内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J]. 山东教育,2006(Z4).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