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呼唤“活页教案”
2014-07-28李平
李平
【摘要】跳出教材和教參之外,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凭借自己的灵感,从自己的第一感觉出发,拓展自己的奇思妙想,精心制作一套活页教案,第二年再教时,不再重复抄写,把抄一节教案的时间加在研究教材上,由于时间更加宽松,可以反观教案,反思设计,反阅教材。
【关键词】教育改革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8-01
近年来,一轮又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前呼后拥,名人大师百家争鸣,各种观点扑天盖地,使语文教学也变得色彩纷呈了。
工作在一线上的语文教师,既要跟上时代潮流,学习各种新经验,又要完成学校的各种工作,疲于应付,虽有雄心壮志,但精力有限,常因心有余力不足而出师不捷,最令老师们苦不堪言的是年年岁岁的备课检查,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扼制着教师的进取和发展。
请看那一本本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却模式统一、要求程式化的教案,整个是“教参”的翻版,我无意批判哪个,只是心底的声音告诉我,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尚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尽头地闲时抄教案,忙后补教案,教学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辛苦”先不说,还只会导致自身的惰性:阅读的惰性,工作的惰性,更可怕的是思维的惰性。就好像好端端的一个人拄上了拐杖,慢慢的,也就变成了瘸子。工作一辈子,其他什么本领都没学会,只学会一套将错就错,圆人所说的本领。更何况,某些参考“教案”,随着教育改革的突飞猛进,早已时过境迁,它把那些优美的文章通过划分划分段落,归纳归纳中心的方式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更重要的是它那毫无探究性的问题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阻碍了孩子们的灵感,可很多老师为了让教案看起来更充实,连答案都抄进了教案。这虽然迷糊了检查者的眼睛,但殊不知:语文不是“1+1=2”,也不是ABCDEFG......请看一段文字:
“花儿为什么会开?”老师问面前的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位小朋友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更漂亮。”第四位小朋友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第五位小朋友说:“她也长了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唱歌。”突然,第六位小朋友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扬起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那笑脸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师知道,她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
因此,要张扬个性,备课就要去除形式化。第一,要去除管理上的形式化。教学管理不要局限在检查教案上,检查教案也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数数教案的字数、节时数,看看教案的格式、书写,查查教案的时间、进度等等,不是督促教师备好课的关键,备好课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用心。第二,要去除内容上的形式化。从教师备课内容的结构来看,一般有这么几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看起来似乎很全面,但如果每课都按这几方面去做,就会局限思路,扼杀创意。第三,要去除程式上的形式化。从备课的流程来看,一般先读教材,接着看教参,然后写教案。这种流程易受教材作者和编者思路的约束,不容易产生教者自己的新思想,难以实现创造性备课······
诚然,教师又不能不写教案。因为,教案是教师通过对所授教材及所教学生的实际做了认真研究之后,所做的教学计划,能对教师讲课起控制和提示作用。可是,即使是自己精心编织的某课教案,谁也不愿意年年抄一遍,因为于事何益?
教案必须得写,而且还要破除陋习,创造“全优”教案,让他更具实效,为广大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松绑”,怎么办呢?活页教案,它该是大家的呼唤!
——跳出教材和教参之外,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凭借自己的灵感,从自己的第一感觉出发,拓展自己的奇思妙想,精心制作一套活页教案,第二年再教时,不再重复抄写,把抄一节教案的时间加在研究教材上,由于时间更加宽松,可以反观教案,反思设计,反阅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反复咀嚼,慢品细磨,加上一些新奇的想法,一些新点子,一些新灵感。定会把课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加上经验的增长,剔除糟粕,添其精华。况且,平时的看书学习,有时怦然心动引起共鸣,有时突发奇想产生灵感,有时回味再三有所心得,推敲一番,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常言道,慢工出细活,特别是年轻教师,备课切忌赶鸭子上架,要尽量在教材中,教参中,在自己的教案中多走几个来回,去充实,改造,生成自己独具匠心的教案......这一切的一切,全写在活页上,经过替换,教案定会旧貌换新颜,那时的教案,你又怎么会舍得束之高阁?那时的教师,定会越过“高原期”,更上一层楼。
这,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最真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