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财务造假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2014-07-28王艺颖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财务造假防范措施

王艺颖

摘要:企业财务造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企业的财务造假直接导致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不仅严重的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秩序,阻挠了经济发展良好健康的运行。我们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遏制财务造假不断蔓延的趋势,使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造假 造假手段 防范措施

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为各类经济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何维护经济的良好健康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为了维护各方的利益,建立透明公正的经济信息系统,需要我们遏制不断蔓延的财务造假行为。财务造假使会计信息失真,无法提供透明真实的会计信息,后果严重。本文分析了财务造假的现状,通过案例展现了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了原因,并对财务造假提出了可行的预防措施。

一、企业财务造假的现状

投资者是构成市场的基础,投资者信心是市场运行的“元气”,保护投资者是证券期货监管的核心任务。对于严重违反“三公”原则、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必须一贯秉持“零容忍”态度,旗帜鲜明、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通过严格执法,促进资本市场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投资者保持对市场公正的信心,逐步培养起推动市场前进的长久力量。

据这次会议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证监会共受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80起,比上年增长31%;新增案件调查316起,增长21%;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33起,增长32%。2008年至2012年四年以来,证监会共新增案件调查1458起,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76件,罚没款金额总计6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25起,处理打非线索1325起。一系列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新举措实施后,成效显著。上市公司大规模的违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严重性。此项统计结果页更加验证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必须进行严格的分析,一条亟待解决的遏制财务造假的道路势在必行。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打击财务造假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企业财务造假的成因

究其财务造假的动机,首要的是经济利益,归根到底则是个人的利益。财务造假的共同特征之一,也不外乎是造假者通过造假来获取额外的收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并使之合法化。

(一)局部私利促使财务造假成为现实

利益是财务造假的根本动因,正是这许多利益,使得财务造假不断发生。以下列几个通常的动机:一是奖金动机。企业的工资往往与经营业绩挂钩;二是借款动机。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的贷款要求越来越高。其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核,因此,一些企业不得不通过伪造财务以获得资金;三是纳税动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其利益都与纳税息息相关。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采用虚构交易的方法或者改变价格的方法来增加税收。

(二)为获取上市资质而采取不正当的造假手段

企业初次发行股票,证监会要求企业要具备连续3年盈利的资质,为了上市,则要进行必要的财务包装。预上市公司在准备上市时,都会尽可能地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利润指标抬高发行价。企业的部门管理者对股票上市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不正确理解。有些企业把公司上市当成一种集资的手段,而对信息披露制度等有关的法律、规定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对回报股东的法定责任未能放到应有的高度。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甚至也没能给予正确的引导,甚至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为争取上市资格,有一部分上市公司不是搞好经营管理,而是不惜各种手段搞好本公司的形象包装和业绩粉饰。

(三)制度层面的缺失为造假提供了可能

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虽然改变了无法可依的状况,但由于会计领域缺乏严密的会法规体系,一些重要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造成会计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差。同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也为造假提供了可能。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投资者拥有的只是企业的收益及所有权,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然而,经营者又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不同,出发点及目的就会有所差异,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

(四)审计监督不足,使会计造假得以蔓延

一国的审计体系对国家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起着最后的监督作用,审计是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有三个层次,国家、企业及个人。国家审计监督包括税务、工商等部门,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监督标准不同,所以很难统一协调,在互相交叉合作上也存在困难,因此,国家审计的作用对于一国的审计监督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实质上是受制于企业管理者本身,由于管理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特定利益与目的,内部控制无法完全的建立及良好的实施。社会审计监督相对于国家审计和企业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社会审计的经济所得是来自于其所审计的对象的,这就会造成一些素质不高,品德低下的社会审计者因为利益的因素而对单位的造假不予纠正,更有甚者可能会为企业的造假出谋划策,导致会计信息更加失真,造假情况更为严重。

三、企业财务造假主要手段

“银广夏事件”、“蓝田股份”、“科龙事件”、“绿大地造假案”等不断发生的财务造假案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企业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

(一)虚构交易事项,伪造虚假经济业务

虚构交易的主要表现是伪造收入,与财务造假的另一常见手段提前确认收入比较而言,伪造收入进行造假是一个十足的骗局。其行为包括把非营业收入伪造为营业收入和伪造原始凭证以虚构收入。将非营业收入伪造为营业收入,一般产生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自于其他投资收入或资产出售等等,若将其计入销售收入则将虚增营业收入,更会抬高营业利润率。捏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原始凭证以虚构收入,此项造假还需要伪造合同及会计原始凭证。

(二)关联交易准则及会计原则的不恰当利用endprint

关联交易不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更不是所有的关联交易事项都违背了市场的规则,但此方面却经常被上市公司用来对利润进行伪造。如一些公司与其关联企业特别是子母公司间存在着很多购销上的往来,通过低价格进高价格出,造成了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这样就可以不产生现金流,达到高额利润。会计原则方面,虽然我国的会计原则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但得以钻空档的机会还是很多,很多企业故意用不当的会计原则,以便偷逃税款、隐瞒亏损和夸大业绩等等,或者披露与现实经济情况不符合的会计原则,从而达到误导会计资料的真实情况,以达到既有的目的。用会计原则筹划利润是实务中歪曲业务的真实情况,并以会计原则为盾牌掩盖实质上的财务造假。

(三)操纵收入及费用,调节虚构利润

企业通常使用的手段以调高利润,不外乎增加收入及减少费用。一般操纵收入费用的情况表现在几个方面:1.通过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收入调高利润。我国,首次发行股票、发行可转换债券、恢复上市等情况,都有确定的硬性指标,一次性所得无法给企业带来稳定的长期的收入,企业达到既定标准后此项所得会随即消失,不但反应不了真实的盈利情况,更无法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对比;2.不满足收入确认准则之下确认收入。此项一般有两种情况:不适当确认收入及提前确认收入,不适当确认收入影响的是收入的质量,提前确认收入影响了收入确认的过程;3.利用费用资本化。众所周知,费用的发生要与收入相匹配,若不符资本化条件,则费用必须抵减收入。否则,资本化的费用将转化为资本,其值将被摊销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这会夸大摊销当期的利润。通常情况下,广告费用、研究与开发经费、和利息费用等经常会被不适当地资本化,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见的造假手段,但还有其他情况的存在。比如企业的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其资本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标实施的股权及资产的换置。但近些年,资产重组却总与做假账联系在一起。而且资产重组是很多企业转亏为盈的技巧之一。企业的造假的手法不外乎合法与不合法两大类。识别企业的造假手段,是找出企业财务造假的原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的根基。

四、企业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一)增大处罚,提高财务造假成本

成本与效益孰高孰低是企业这一经济主体最主要考虑的因素。财务造假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选择。财务造假的成本若很大程度上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那么企业很大程度上难以克制造假的冲动。因此,增大财务造假的惩罚,提高其成本,必然是控制企业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制度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的保障,这项制度不仅为企业的各项活动提供了规范及参照标准,更为企业进行自我纠察与反思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非常重要,企业应当以自身的业务为基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提高中介机构的独立性

对于中介机构的管理,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中介机构的类型诸如会计师事务所、保荐人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等有很多种,保持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与上市公司间的独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独立性:首先,鼓励中介机构横向并购。机构间的横向并购有利于消除同类机构间的竞争性,使中介机构不会过多担心客户流失的问题,也使经济利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其次,对中介机构实行轮换制。最后,对于IPO中介机构存在的违规行为,应加重处罚力度。

(四)建立社会检举制度

我国现存的检举制度不是面对社会广大群众的,而只针对会计人员,这就不免有一定的狭隘性,如果针对全民建立起来检举制度,那么检举制度的成效比起现在将会是惊人的。建立全社会的检举制度,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无形中就增加了财务舞弊的成本。完善民事诉讼机制,提高民事赔偿,可以充分调动起有关当事人的积极性,基于此,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威慑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建立诚信档案制度

成熟的经济市场更离不开信息透明,完整的披露。信息披露的良好,可以使投资者准确的确定市场的走势,从而有利于良好市场氛围的形成。证券监管部门可以对各个上市公司建立诚信档案,将各自的信息披露状况、违规行为、处罚历史等等情况分别列入诚信档案,按确定的时期,不单单作为投资者做出判断的依据,更加入到考核上市公司业绩的一部分,制定一定的奖励惩罚机制,比如对诚信良好的上市公司提供更高的贷款限额,对诚信次级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点公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我国股份有限公司IPO数据统计[N].中国证券报,2010

[2]陈义吉.浅谈财务造假及对策[N].九江学院学报,2011(6)

[3]范卓.简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8).

[4]李梅.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造假[J].中国市场,2012(5)

[5]王永芳.财务造假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2(8)

[6]易芳.财务造假 加重IPO之痛[J].中国纺织,2012(7)

[7]庄荣欣.我国证券监管体制探究[J].时代金融,20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造假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在护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
商业伦理与经济利益博弈的案例解析及建议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