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管
2014-07-28王明伟
王明伟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体系的基础,对丰富会计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提供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监管 对策
现代社会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国民经济的真正支柱是中小企业,大企业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而大企业往往需要收购中小企业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约有4240万户,占企业总数99.6%,其销售总额达58.9%,专利占全国66%,就业人口数量占75%,中小企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令人担忧,会计信息质量就是其中之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薄弱,资金管理混乱,特别是民营企业,经常出现粉饰报表的问题,而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这也成为其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数是针对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研究相对少很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不同,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大不相同,所以将中小企业单独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十分必要。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改进优化策略,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特点
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会计机构,会计核算系统、财务报告制度以及财务信息披露等不完善,这样大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主要特点为:
(一)两权重合
“两权”是指所有权和经营权,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在家庭经营观念的影响下,其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与企业主的从属关系更显著,他们的工作完全受企业主的影响,其独立性不强,会计信息质量可信度不高。另外,企业资产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或朋友,资金管理混乱,个人开支与企业费用混淆,无法真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一些中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虽然有的中小企业设置了会计机构,但层次较低、分工不明确,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的会计和出纳人员都是企业主的亲戚,对从业资格毫无要求。不相容岗位分离有限,虽然有授权审批程序,但执行不严格,只是形式而已。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在人才方面,中小企业有着先天不足。大企业有完善的用人制度、优厚的薪资待遇、稳定的工作环境以及深厚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致胜法宝。而中小企业在这几方面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吸引人才的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就无法顺利的完成会计工作。一些会计人员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不足,对新制度、新准则、新会计手段的掌握较慢;一些刚毕业的会计人员虽然懂得理论知识,但又缺乏操作经验,仍然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不强,仍然局限于一般的内部记账和内部核算,没有将意识转变向财务管理上。
(四)会计内部控制不健全
有调查显示,近三万企业没有书面的财务会计制度,所谓的会计制度只不过是管理者经验的传达,即使一些企业建立了财务会计制度,大多是从别的企业照搬而来的,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会计人员也没有遵照执行,仍以个人经验管理为主。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乡镇企业中,会计信息不真实,随意性较强,有的还有内外两套账。出现这种情况,除与会计人员素质有关外,也与中小企业不规范的会计制度有关。
(五)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
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多万户,企业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政府监管的所能承受的能力。所以国企业监管的重点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对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监管力量不足,重视不够。税务部门的监管主要是在每个月的纳税申报和定期税务稽查上,而银行则是在发生贷款业务后进行。但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并不多,即使有业务往来和合作也多以抵押贷款为主,银行更关心抵押物的权属和价值。中小企业内部监管也存在问题,内部监管薄弱,在利益驱使下,假账泛滥。
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对策
(一)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首先要提高虚假会计成本。利润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中小企业在这一点上显得更为突出。为了获取更丰厚的利润,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他们并不是冲动所为,而是因为即使东窗事发,违规处罚成本远远低于违法经营所取得的收益。因此,只有当企业认为提供虚假信息不划算,才会停止违规行动。在目前实践工作中,对中小企业的处罚仍停留在经济处罚上,而且处罚力度并不大,企业所获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失信成本。因此,政府应加强监管,在有效监督的前提下,提高违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其次要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网络。目前,中小企业各监管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造成有些方面管理重复,有些方面监管空白。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使信息能够快速到达各个部门,更好地引导会计行为。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可有效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的有效执行,从而防止舞弊、腐败现象的发生。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会计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持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健康运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年,能做到连续五年盈利的企业仅占30%左右。这一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主力大军正在快速的发展,一方面这些企业大多后劲不足而濒临生存问题。主要原因就归结于内部控制混乱,内部管理无效,会计基础薄弱,无法发挥有效监督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非常必要。建立内部控制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合规经意意识,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上行下效,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尤其是会计环境,让企业上下同心一致。其次建立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建立职责划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人员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三)发挥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
对中小企业起监督作用的机构有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这些机构的审验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所以要发挥这些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虽然在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下,中小企业往往需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才能完成年终报表的审计工作,但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赚取最大利润,执业人员很难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对企业会计信息起到有效监督作用。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节约审计成本,省略部分审计程序,为了留住客户,毫无原则地满足客户的不合理要求,将质量低劣的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出具审计意见严重失真。因此,在加强企业监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审计中介机构的监督,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审计机构坚决予以取缔,并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和刑事追究机制,增大违规成本。同时,加强中介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自觉地担负起经济监督的责任。
(四)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市场要素也不尽全面,所以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管理者。所以说,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一个会计需求的主体,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力量。因此,应培育有效的会计需求主体,从而为形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奠定基础。这样来讲,先要实现中小企业由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的转变,多渠道吸收资金,实现出资者与管理者职能的有效分离。银行放宽信贷门槛,能够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信贷业务,从而对中小企业财务进行监督,规范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
总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从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来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玉芝,张雪燕.小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2]刘学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