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掉期产品浅析
2014-07-28刘楠
刘楠
摘要:利率掉期是金融衍生市场上应用广泛的基础交易品种。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利率产品的作用不断凸现,交易需求不断扩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率掉期产生的原理及特点,进而分析了利率掉期的功能及应用。
关键词:利率掉期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一、利率掉期的定义及特点
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 IRS)也称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和利率定期交换现金流的金融合约。在交易中,一方的支付额依据浮动利率指数为基础计算,另一方的支付额则依据固定利率或另一种浮动利率指数为基础计算,通常双方仅支付应付利息额的轧差值,不发生本金的交换。
利率互换有以下特点:交换的是相同币种和数量的货币。在利率互换协议中,规定了一个协议金额,这一金额只是计算利息的基础,本身并不进行互换。在这一合约中,利率互换双方具有相同的身份。或双方均为债权人,或双方均为债务人。最基本的利率互换是固定对浮动利率的互换,即互换一方支付浮动利息另一方支付固定利息。
二、利率掉期的起源及原理
利率掉期最初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国际收支恶化,为控制资金外流采取了征税等严厉的外汇管制政策,为了逃避政府外汇管制,平行贷款(Parallel Loan)应运而生即在英国境内的英国A母公司对当地的美国B子公司发放英镑贷款,作为交换,美国境内的美国B母公司对当地的英国A子公司发放美元贷款。平行贷款有两个独立的贷款协议组成,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仍必须履约,为降低这种风险,逐渐演化出了另一种类似的背对背式贷款。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掉期交易正式产生。
一般认为,利率掉期交易的产生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由于比较优势的驱动,使交易双方均可从交易中获利。不同的筹资者由于信用等级不同、市场地位不同及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等原因,在融资成本上存在着比较优势。
通过利率掉期交易,交易双方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取得了贷款。这就是利率掉期交易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三、利率掉期产品功能及应用
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利率掉期是场外交易规模最大的衍生产品,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办理美元、欧元等主要可自由兑换外币利率掉期业务已有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正式开办于200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丰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风险管理工具,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宣布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 利率掉期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降低融资成本
利率掉期交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双方交易的动机是由比较优势而产生的利益。如本文第二部分中所举例中,与A公司相比,固定和浮动利率两种方式B公司的融资成本都高,但相对来看,B公司在浮动利率市场有比较优势,而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有比较优势。因此根据双方的比较优势,A公司借入固定利率贷款,B公司借入浮动利率贷款,之后两者进行利率掉期交易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低于市场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的贷款,降低了融资成本。
(二)规避利率风险
一般而言,预测未来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那么对于持有固定利率负债企业来说,就会考虑通过利率掉期将固定利率负债转化为浮动利率负债;而持有浮动利率资产的企业,就会通过利率掉期将浮动利率资产转化为固定利率资产。从而实现在利率下跌的市场环境中规避风险的目的。
同样地,如果预测市场利率有上涨趋势时,企业希望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转化为固定利率负债,同时把原有固定利率资产转化为浮动利率资产,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资产负债的匹配
资产负债的匹配首先表现为资产、负债现金流期限上的匹配,其次则表现为浮动、固定利率收支间的匹配,利率掉期可以用来解决以上问题,以上问题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中更为常见。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为客户存款,一般而言期限较短;但资产主要产生于信贷业务,期限较长,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期限上的错配;而保险公司尤其是主营寿险业务的保险企业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寿险保单期限的一般在十年以上,但我国债券市场上期限相匹配的长期国债发行量较少,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很难通过投资在市场上实现资产负债的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可以签订互换协议,将前者较短期限的资产收益和后者较长时间的资产收益进行互换。从而使双方均能达到资产和负债期限匹配。
虽然与国外先进的金融市场相比,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起步较晚,但我国的人民币利率掉期发展已经表现出极其强劲的成长势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利率掉期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唐·M·钱斯.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4
[3]郝鲁江.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展望[J].中国货币市场,2006endprint